這種貼牌之後在台國產化的模式, 可說是為迴避中國製整車不得進口的規定, 還有補強目前中國汽車品牌在台說服力不足, 目前能找到最可行的解方, 若這模式可行且台灣消費者願意買單, 不也是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嗎? 尤其對無法整車進口到台灣的中國汽車品牌來說, 去買個歐美品牌, 在中國設計生產成車直接供應中國市場和外銷市場, 現有料件輸出台灣再組裝成車, 來台組裝銷售該繳的稅一毛不少, 一方面台灣政府顧全了抗中保台的面子, 另一方面中國汽車品牌廠商賺到銀子, 大家四四六六各取所需何樂不為呢?
這種國產化會增加很多工作機會嗎? 很難, 最多是在銷售端.
這模式的料件幾乎都是中國整櫃進口, 台灣的生產線最多就是賺些流水線裝配工錢, 其實不必過分美化國產化之後能帶來的經濟效益.
雖說便宜治百病, 但重點還是在產品力, 是驢是馬, 其實不妨放開心胸拭目以待, 台灣是個開放的公民社會, 正面思考不受地域和政治偏見左右的人, 其實還是多數喔!
安卓拉貝貝 wrote:
MG算是中國汽車的指標
如果賣的好
之後一定會有更多品牌進來
相反的如果再賣不好
以後大概也不會有人敢賣中國車了
所以喜歡中國車的朋友
真的要好好把握這次機會
沒有喜不喜歡...重點在價格
售價合理肯定賣翻...
相信很多人早看不慣那些國慘代工組裝廠
拔配備或用讓人懷疑強度鋼材造車
接近進口車的價格賣台灣人...這還敢叫國產
國外買台灣國產車,竟然還比較便宜?台灣車價到底在貴什麼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