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內容我只看到滿滿的自卑感和借題發揮。只是提高自製率而已,請問輸了嗎?政府要求提高自製率後,難道不製造販售了?不管是哪個車商提出建議的,最終的畫面就是讓所有人在同一個起跑點拚輸贏而已。同一個起跑點,不好嗎?不然MG有殘疾,所以起跑點得往前移十公尺?有嗎?撇開品牌是哪個國家的,或者哪間車商從中作梗。就個人觀感而言,是公平的。但是!我還是不會買國產車,我也不覺得MG有便宜。依照國人的年均所得,休旅車售價落在60-80萬、轎車售價落在50-70萬之間才是消費者真正獲利。
AutoAK47 wrote:看歐洲澳洲銷量之前先...(恕刪) 很明顯"自製率"就是針對 MG 來的但台灣的市場就是被這些車廠把持~加上了執政黨的"愛國"MG 看來只能慢慢退出台灣或是拉高成本搞一堆轉口東南亞洗產地..(報載"自製率"又不搞東南亞的車廠)
a1277034 wrote:中華自己協力廠要生35%零件很難嗎? 如果是電動車就很難,因為電動車最大的成本就是電池,通常佔總成本35%以上。而電池大廠幾乎在中國大陸。MG最香的是電動車,MG電動車基本上被封殺,一般油電或油車有機會引進生產。
和泰會有報應,連日本Toyota用的中國零件都越來越多,未來要國產只會越來越難,甚至打到自己家下一代的新車。如果YarisCross、CorollaCross、Corolla這些車改進口,估計只會被馬自達或尼桑打死。然後雖然我也不買國產車,但和泰這個舉動無疑是在破壞市場機制,我這輩子不會再買和泰的車
魯夫2013 wrote:台灣的自由市場機制....常常受政策左右或為難尤其跟對岸有關的產品......自由市場競爭這個口號像是一個響屁~~ +1 哪來的 自由市場機制 笑掉人家大牙更無法理解 政府跟廠商合起來 讓大家買貴的車卻有這多人 被壓榨太久了 還幫 壓榨牠們的人 說話智商真的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