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field wrote:大陸的修理工的評論~(恕刪) 大陸的合格汽車修理工沒有十萬也有八萬 , 你這些視頻裡的這個老土是哪位 ? 有證照嘛 ? 其實在全球車廠競爭最激烈的中國市場 , 中國國產品牌汽車這幾年來的市佔由三成增長到四成六 , 而日系品牌佔有率卻已跌至不到兩成 ...這已經說明很多事情囉 !難怪中國汽車出口今年以來已是世界第二 , 甚至八月九月的中國單月汽車出口超過三十萬輛 , 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出口國了呢 !
沒有出過台灣看看島以外的世界。就很容易問這樣的問題。這問題不是蠢,坦白說是一個好問題,只是問錯了人,不應該問台灣人,因為台灣人在現在的情況下比較難用腦回答問題。另外建議樓主就算沒辦法出國,英文至少要掌握,英文不行,西台灣的論壇也可以去看一看,簡體看久了就習慣了。在歐洲這三年來我親眼看到的中國自主品牌,就有領克、BYD、愛馳(看到這小牌頗意外的)在路上跑了,中國出口整車到歐洲,不管量多少,是一個汽車技術後進國打入先進國市場的指標,其他再說,若品質真的好口碑會慢慢建立。你會說他們靠便宜搶市,那又錯了。愛馳U5 在荷蘭的售價要4萬歐元,BYD的電動車Tang要價7.3萬歐元,以同級車來說,不會比他們的德系對手或韓日系對手便宜到哪裡去。另一個觀察的點是,當韓國車逐漸往上擠壓日本車市場,多出來的空間剛好是中國車可以填補的地方。只是當下,2022年,因為歐洲反中的關係,對中國車企來說在歐洲不容易大張旗鼓的施展市場策略。不過歐洲消費者來說,他們擔不擔心引擎問題? 擔心啊誰不擔心,但有保固怕甚麼? 開就對了。回到台灣,因為台灣買不到這樣的中高端中國國產一線自主品牌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 台灣不開放中國整車進口,所以沒有新車研發能力的中華汽車還可以靠上汽名爵的KD件組裝來養汽車廠來續命。最後,想想看。不開放中國整車進口,得利者是誰? 如果開放中國整車進口,台灣的KD件組車廠,還有活路嗎?從這條思路想下去應該就懂了。很多時候不是該不該的問題,也不是經濟問題或兩岸政治問題。是既得利益者不願意改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