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這件事情,必須要自己講,最無法接受的是模糊的定位,然後讓對手來幫你立言,
汽車品牌,價格會是定位策略當中重要的一環
價格決定了甚麼族群會買單,買單的族群輪廓又會決定了初期品牌形象的組成
MG定這個價錢,大概能判斷幾件事情
1、代理商在做市場區隔時,鎖定的是市場上最大宗的消費族群(搶食國產車市場)
2、先低價搶市,市佔率拉到一定的比例後,才能養活後勤(清楚認知到自己初期整個服務鍊有嚴重不足,用低價來沖淡劣勢)
站在品牌操作的觀點,價格一旦拉低了,品牌定位會被消費者錨定,要再拉高價格幾乎不可能,可見代理商從一開始對「自我定位」的認知就很清晰,沒把自己當成舶來精品在販售。未來也不會是朝舶來精品的方向來銷售。
「英國血統」這種說法,純粹只是行銷的一種說故事手法,植入印象而已,未來品牌的價值還是建立在「價格」、「後勤服務」、「妥善率」三點之上,而這三點非常貼合所區隔的市場中,國產車消費者最在乎的幾件事情
好了,「英國血統」就只是一個說故事的素材而已,
這個素材不論消費者聽不聽、信不信,都不會影響在行銷操作上的溝通
因為在國產車這個消費族群裡,「產地」或是「國籍」情節,從來就不是重要的購買決策點
代理商根本沒理由也沒必要去考慮這件事情,
台灣汽車市場中,「換購」市場遠遠大於「新購」市場數倍,
一個新晉品牌的價格、配備、行路品質,對於「換車」的消費者來說,可以很輕易對比出來
對於預算有限的國產車消費族群而言,「價格」是第一考量要素,
誰會怕被比較,想一想也就清楚了
至於「英倫血統」這件事情在本質上到底能不能算是真實說法?
在「國產車消費者」這個族群上,我不覺得有多少人在乎這件事情,
至少所有消費者調查數據中,都說明:「產地」或是「國籍」不是重要購買決策因素
會整天大喊「MG是中國車」的人,就是少數中的少數
而這種生怕別人不知道「MG是中國車」的人,心理歸因他們可能自己也解釋不了
01的傳統,動不動就有人在提醒大家:Volvo是中國品牌,
MG入台後,動不動有人提醒大家:MG是中國品牌。
兩者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群人,看到中國二字就非常敏感
汽車畢竟是「高涉入度商品」,不會有人只看了廣告就決定買某個品牌,
所有消費者都是要經過評估,才會決定下手購買
這個評估流程很漫長、很複雜,
會買的人當然會在評估的過程中,了解到這個品牌的現況和歷史,
當有人一直提醒「MG是中國車」,是真的認為只有他們知道這件事,其他人都不知道嗎?
當有人一直提醒:Volvo是中國品牌時,
有幾個Volvo車主在乎?車主是不是也只是把你當成小丑而已?
若是細分族群,進口車消費族群和國產車消費族群的輪廓肯定不同,
購車預算在200萬以上的進口車消費族群,會在意國產車消費族群到底知不知道MG是中國車,然後上網一直提醒大家嗎?
這個族群甚至連國產車品牌訊息都懶得注意了!他壓根不會買國產車阿!
而預算只買得起國產車的族群,數據上也證明:多數消費者根本不在意「產地」或是「國籍」這種感性要素,
因為這個族群對於價格敏感,所以購車更趨向於理性決策
說個故事
我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去年買了台LR DISCOVERY,
有在關心汽車訊息的人,大概也都知道這個集團的車妥善率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倒數的,
我當然看到後,隨口說了句:「你真勇敢」,(當然這句話沒經過大腦,大家別學)
朋友也只是笑笑沒說甚麼
我事後想想,人家車庫裡除了這台LR之外,還停著一台瑪莎拉蒂、一台BMW X4M、一台MINI countryman,
買車對他來說就只是要不要而已,「他根本不會把妥善率這件事情當成甚麼重要的事情」
我的那句「你真勇敢」,對他來說也就是只是「雜音」而已
Volvo是中國車,對準車主或是車主來說,就是雜音而已
MG是中國車,對準車主或是車主來說,就是雜音而已
那麼請問:某些人一直「MG是中國車」到底是要喊給誰聽?又希望達到甚麼效果?他自己本身又是哪個購車族群?
steven591120 wrote:
這點無法認同就算不是...(恕刪)
東西越來越貴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價格帶這種事是「比較」出來的,每個品牌都在測試,希望能無限接近最佳邊際價格,日系國產車今日的價格,與10年前相比如何?
新品牌一旦賣價對標國產,甚至更低,至少5年內,都很難有機會把價格抬上來了,因為消費者認定你的價格就該錨定在那邊:「MG的價格必須等於或低於國產」
VW也有200萬以上的R系性能車,但品牌宣告意義大於銷售意義,多少消費者能認同花200萬買福斯?品牌認知在哪,實際銷售狀況已經給了答案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