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MG在台灣還沒開始賣,怎麼就這麼多人在黑它阿?

站在品牌的觀點,所有品牌進入市場,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確立「定位」
定位這件事情,必須要自己講,最無法接受的是模糊的定位,然後讓對手來幫你立言,

汽車品牌,價格會是定位策略當中重要的一環
價格決定了甚麼族群會買單,買單的族群輪廓又會決定了初期品牌形象的組成

MG定這個價錢,大概能判斷幾件事情
1、代理商在做市場區隔時,鎖定的是市場上最大宗的消費族群(搶食國產車市場)
2、先低價搶市,市佔率拉到一定的比例後,才能養活後勤(清楚認知到自己初期整個服務鍊有嚴重不足,用低價來沖淡劣勢)


  站在品牌操作的觀點,價格一旦拉低了,品牌定位會被消費者錨定,要再拉高價格幾乎不可能,可見代理商從一開始對「自我定位」的認知就很清晰,沒把自己當成舶來精品在販售。未來也不會是朝舶來精品的方向來銷售。

  「英國血統」這種說法,純粹只是行銷的一種說故事手法,植入印象而已,未來品牌的價值還是建立在「價格」、「後勤服務」、「妥善率」三點之上,而這三點非常貼合所區隔的市場中,國產車消費者最在乎的幾件事情


好了,「英國血統」就只是一個說故事的素材而已,
這個素材不論消費者聽不聽、信不信,都不會影響在行銷操作上的溝通
因為在國產車這個消費族群裡,「產地」或是「國籍」情節,從來就不是重要的購買決策點
代理商根本沒理由也沒必要去考慮這件事情,

台灣汽車市場中,「換購」市場遠遠大於「新購」市場數倍,
一個新晉品牌的價格、配備、行路品質,對於「換車」的消費者來說,可以很輕易對比出來
對於預算有限的國產車消費族群而言,「價格」是第一考量要素,
誰會怕被比較,想一想也就清楚了

至於「英倫血統」這件事情在本質上到底能不能算是真實說法?
在「國產車消費者」這個族群上,我不覺得有多少人在乎這件事情,
至少所有消費者調查數據中,都說明:「產地」或是「國籍」不是重要購買決策因素

會整天大喊「MG是中國車」的人,就是少數中的少數
而這種生怕別人不知道「MG是中國車」的人,心理歸因他們可能自己也解釋不了

01的傳統,動不動就有人在提醒大家:Volvo是中國品牌,
MG入台後,動不動有人提醒大家:MG是中國品牌。
兩者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群人,看到中國二字就非常敏感

汽車畢竟是「高涉入度商品」,不會有人只看了廣告就決定買某個品牌,
所有消費者都是要經過評估,才會決定下手購買
這個評估流程很漫長、很複雜,
會買的人當然會在評估的過程中,了解到這個品牌的現況和歷史,
當有人一直提醒「MG是中國車」,是真的認為只有他們知道這件事,其他人都不知道嗎?

當有人一直提醒:Volvo是中國品牌時,
有幾個Volvo車主在乎?車主是不是也只是把你當成小丑而已?

若是細分族群,進口車消費族群和國產車消費族群的輪廓肯定不同,
購車預算在200萬以上的進口車消費族群,會在意國產車消費族群到底知不知道MG是中國車,然後上網一直提醒大家嗎?

這個族群甚至連國產車品牌訊息都懶得注意了!他壓根不會買國產車阿!

而預算只買得起國產車的族群,數據上也證明:多數消費者根本不在意「產地」或是「國籍」這種感性要素,
因為這個族群對於價格敏感,所以購車更趨向於理性決策


說個故事
我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去年買了台LR DISCOVERY,
有在關心汽車訊息的人,大概也都知道這個集團的車妥善率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倒數的,
我當然看到後,隨口說了句:「你真勇敢」,(當然這句話沒經過大腦,大家別學)
朋友也只是笑笑沒說甚麼

我事後想想,人家車庫裡除了這台LR之外,還停著一台瑪莎拉蒂、一台BMW X4M、一台MINI countryman,
買車對他來說就只是要不要而已,「他根本不會把妥善率這件事情當成甚麼重要的事情」
我的那句「你真勇敢」,對他來說也就是只是「雜音」而已

Volvo是中國車,對準車主或是車主來說,就是雜音而已
MG是中國車,對準車主或是車主來說,就是雜音而已

那麼請問:某些人一直「MG是中國車」到底是要喊給誰聽?又希望達到甚麼效果?他自己本身又是哪個購車族群?
c1019515

日本品牌冷氣也沒用日本製壓縮機,這個獨眼龍也知道,這些人除了中國車之外,你叫他講細一點,他又說不出來哪裡不好,然後車主買了朋友看了,再回頭對比自己的日本車,也只能說這是中國車啊

2022-09-20 8:15
WillProsper wrote:
MG 行情破壞? 盤子當久.不習慣嗎!



也是希望像小米一樣來個價格破壞者讓價格回歸正常
感覺不可能,還是一樣老牌代理
只是為了搶市占先降價試水溫看看,到時候在一起抱團來賺錢
L牌都可以開那個價了對吧


mrzede wrote:
不是不敢买,因为大陆这个价位的竞争太激烈了。吉利,哈弗,长安,领克,奇瑞,比亚迪产品力都很强。不过台湾没有这几个品牌,所以MG放到台湾这个缺乏竞争的市场产品力直线上升。当然MG也是很好的车,毕竟大陆很多MG的车跑几十万公里也没什么问题。


以前很多車的
某個集團代理了不少後來收得差不多了
最後感覺變成抱團賺錢,反正幾個集團講好就好
何必大家拚成這樣
Jason kid wrote:
站在品牌操作的觀點,價格一旦拉低了,品牌定位會被消費者錨定,要再拉高價格幾乎不可能,可見代理商從一開始對「自我定位」的認知就很清晰,沒把自己當成舶來精品在販售。未來也不會是朝舶來精品的方向來銷售。


這點無法認同
就算不是定位舶來精品,也不代表不會拉高價格。
君不見剛來台販售的歐系二線品牌,價格也是日益升高,漸漸縮短與一線品牌的價差。
steven591120 wrote:
這點無法認同就算不是...(恕刪)


東西越來越貴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價格帶這種事是「比較」出來的,每個品牌都在測試,希望能無限接近最佳邊際價格,日系國產車今日的價格,與10年前相比如何?

新品牌一旦賣價對標國產,甚至更低,至少5年內,都很難有機會把價格抬上來了,因為消費者認定你的價格就該錨定在那邊:「MG的價格必須等於或低於國產」

VW也有200萬以上的R系性能車,但品牌宣告意義大於銷售意義,多少消費者能認同花200萬買福斯?品牌認知在哪,實際銷售狀況已經給了答案
Jason kid wrote:
國產車這個消費族群裡,「產地」或是「國籍」情節,從來就不是重要的購買決策點
代理商根本沒理由也沒必要去考慮這件事情


如果是這樣,那全世界都賣的不錯的韓國車在台灣為什麼被壓著打?
cguitar

我認為VOLVO和MG就算被併購,也不是中國創造的品牌,如果真的是中國創造的品牌,譬如五菱宏光、比亞迪...來台灣,應該不會那麼好賣。同理,VOLVO如果被韓國併購,台灣人也是會照買。

2022-09-19 23:23
c1019515

你以為台灣是很大的市場嗎?韓國人為什麼要這裡砸資源?韓國車早期口碑真的很差,所以印象已經在那邊了,而其他國家很多都是改善後再進的市場,情況不一樣。

2022-09-20 8:08
andrew3688 wrote:
我覺得你這個餅畫得太(恕刪)


不會啊
感覺大家接受度蠻高的
MG展間這幾天人氣爆棚
這就是有沒有釋出誠意的差別
andrew3688 wrote:
如果是這樣,那全世界(恕刪)


在01上要求別人針對單一品牌在台灣的銷售報告,並與消費者對單一品牌的認知做出歸因,是不是太幽默了點?
展秀 wrote:
因為連韓國1/2都比(恕刪)

台灣人現在自大已經超越韓國人了!1450的鍵盤下台灣是宇宙文化的起源,是科學文明的促生者。牛頓被蘋果🍎叮頭,會想到萬有引力,還不是台灣人托夢讓他知道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台灣人起乩劃符,讓他想到的這想好不好。宇宙文明創造奇跡的台灣人,台灣南波萬啦❗
knift

其實現在第四台、mod裡面就有很多CNN、BBC、NHK、德國之聲…等外國媒體,看看人家的新聞報什麼?再看看我們的新聞報導報什麼?台灣人只關心身邊小事,我們的全國新聞,感覺像是地方鄉鎮新聞。

2022-09-20 1:10
Jason kid wrote:
東西越來越貴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小米就不給你理所當然?!

必須社會主義,才會有像小米硬體綜合利潤率不超過5%的公司,

像歐.美.日本.台灣…幾十年或上百年來,有哪個公司給你搞這套?
但大陸的公司就會搞這套!像掏寶也有些1件也批發價,100件也同樣價格,主要差在物流費…

社會主義的行銷模式,破壞了過去 工廠-總代理-經銷商-消費者一層一層的商業結構。(台灣的健保也是社會主義)

歐美搞的多層次傳銷,只是把產銷的層層剝削變成會員之間的層層剝削。
ria.ru dzen.ru 瀏覽器全頁翻譯沒被歐美改編的俄文吧!
就是不敢嘴Volvo
只敢嘴MG
可見得MG已經造成其他車廠殺傷力!
MG大全配!面對豐田、本田這兩間牙膏廠設計老氣外殼所造成壓力都睡不著了!
mohochoo

大大等您開箱了,賓士直接換超值英國平價好車,這麼看好還不快衝

2022-09-20 17:28
chroming

mohochoo +1 可是G 大說他想換掉的是2003年本田?!

2022-09-22 17:48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