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來自中國大陸,擁有MG4 X-Power已經一年以上,歷程接近2萬公里。
很高興看到MG4 X-Power也在台灣上市。之前分享過一個MG4 X-Power的災情,想了想和大家共享一下這一年來的使用體驗。想到什麽說什麽,另外可能優點大家都通過視頻和車評人的介紹看到了,可能不滿意的地方會説的比較多,請見諒。
先説説中規和台灣版本的不同,所以有些體驗可能會不一樣
中規的車機使用的是上汽的斑馬系統,有語音功能,導航和娛樂APP等,但是沒有最重要的CarPlay。
中規的X-Power使用的座椅和方向盤包覆和台灣版本的不同,只有中規版本用的一體桶椅和alcantara的方向盤。
中規安全配置上少了盲點監測和后向碰撞警示
接下來説説優點:
1:大家都知道的加速快,3.8秒的加速和普通汽油車用3.0T引擎大約5秒的加速不是一個次元,特別是沒有變速箱和渦輪的遲滯,在中段提速上響應迅速,踩下踏板的瞬間就能夠提速。
2:車内空間大,這個也是電動車的優勢,在這麽短的車長内,可以做到大軸距,前後排空間的大小基本上可以媲美普通的中級車,從體感上和我之前開過的豐田MARKX與沃爾沃V90CC差不多。另外值得表揚的是,MG4通過薄電池與高車高,做到了和普通轎車差不多的後排竪向體驗,小板凳感覺少,頭部空間大。
3:駕駛感受好,MG4 X-Power車重1.8噸,儘管很高,但是在電動車裏比較屬於輕量化的一類,X-Power比起普通版本提高了減震器與彈簧的剛度,擺臂也換成了鋁合金,加上短車身與默認後驅的操作配合電動車天然的低滾動重心,如果要橫向對比,那個人認爲可以排在小鋼炮(Hatchback)裏的前列,賽道裏的成績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大家可以看紐北和急速拍檔的測試視頻)
4:充電速度同級最快,66KWH的電池是2C的設置,如果充電站支持并且沒有被功率分流,在20-80的階段MG4甚至可以達到120kw的充電速度,基本上半小時就能補充到90%的電量。
其他的一些優點和介紹,大家可以看看車評人的一些内容,我覺得説的非常詳細。
重點説説不如人意的地方:
1:默認的普利司通低滾阻輪胎是限制X-Power發揮的關鍵原因,這個輪胎除了降低電耗外一無是處。不知道未來台灣的版本是不是這個輪胎,如果是建議對駕駛有追求的朋友們換掉這個輪胎。
如果要繼續使用,請千萬注意,在默認普通模式下,X-Power也是后電機的後驅,如果在雨天或者濕滑路面急加速100%的幾率後輪抓地力會被突破,輪胎會打滑,車尾會搖擺影響駕駛安全,請務必留意這一點。
2:動能回收和物理刹車之間的銜接調教比較差,例如前面有紅燈,當你以同樣的力踩下刹車踏板,前半程是動能回收,你能感覺到均匀的減速,但是在快殺停的時候,切換到物理刹車液壓起壓后刹車力度會突然變大然後匡一下殺停,給人突兀的感覺。
而在低速刹車,當你踩下踏板的時候,如果也遇到動能回收和物理刹車之間切換銜接,你能明顯感覺到刹車力變弱,然後在突然加强的感覺,給人以一種沒有信心的感覺。
3:NVH的問題,除了之前說的高速100KMH下的震動外,MG4 X-Power在低速的時候能夠明顯聽到電機的電流和加速運作的聲音,這個聲音在車内會蓋過電動車低速提示音,不知道是MG特意這樣調教還是其他原因,至少在我的另外一臺電動車,NIO ET5T上是沒有這個問題的。
4:其他的一些問題
後排沒有閱讀燈,在晚上非常不方便。
后尾門開啓非常重,建議大家後期家裝電動尾門。
前排空調出風口不管怎麽調整都會吹到3.9點的方向盤位置,吹手。
前排側門板alcantara材質,但是後排卻是硬塑料,有點割裂。
沒有露營模式,MG4無法關閉日間行車燈,所以你永遠無法在外部燈光切斷的情況下車内開冷暖氣睡覺。歐洲人的解決方法是用罩子罩住車燈,中國大陸的方法是拔了日間行車燈的插頭。
沒有自動雨刷,很難想象這幾年發佈的車型居然連自動雨刷都沒有。
最後再説説一些體驗:
提車到現在大約1.8萬公里,我沒有換輪胎,大部分行駛路段為基本暢通的高架橋路段,限速60-80左右。
電耗春秋天大約在13kw/100公里(7.6KM/KW)左右,夏天稍微高一點點。
冬天因爲我沒有選裝熱泵,7KW的電熱加熱非常耗能,大約會在19kw/100公里(5.2KM/KW)
台灣應該比較炎熱,就我這臺沒有熱泵的版本空調來看,製冷效果一流,媲美或者可以超越豐田的存在,夏天空調調節至27或者28就感覺很冷。
因爲車内空間比較高,頭部離車頂也遠,全景天窗的版本也是默認隔熱模式,非常難得夏天全景天窗也不會曬。
最後因爲瞬間提速快,當你吧手機放在中控無綫充電位置的時候,請不要急加速,不然停車后你就要到處找手機了。
大致體驗就是這樣,如果有新的内容也會給大家分享,如果有問題也可以問我,謝謝。
最後附上一張圖片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