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運動相機與隨身攝影裝置越來越多元的時代,Insta360 一直很懂得如何把「輕巧」與「創作者需求」結合在一起;這次登場的 Insta360 Go Ultra,可說是 Go3 S 的完整進化版,Go Ultra 不僅延續了磁吸模組的便利性,還針對續航力、感光元件、記憶卡擴充...等痛點一次補強。

不論是工作側拍、旅行甚至日常瑣事紀錄時都能派上用場,那究竟這台號稱日常戰備首選的「隨身 POV 創作神器」,實際操作上有什麼驚喜與限制?接著就是吉姆這陣子實際帶著 Go Ultra 工作與生活中的評測心得!
▲影片評測有吉姆對 Insta360 GO Ultra 的詳細介紹與心得感想,影音評測內容與圖文略有差異,別忘了看片唷!|後製剪輯:Monica|
/// Insta360 GO Ultra 外觀與特色介紹

首先來看看 Insta360 GO Ultra 的整體外觀,延續 GO 3S 的磁吸分離結構,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它能實現遠端監控的便利性,這次也同步提供黑及白雙色供消費者選擇,過去 GO 3S 在產品週期尾聲時曾推出過「哆啦A夢限定款」引起不小的話題;吉姆這次選擇黑色的外觀,比較低調,搭配深色外衣吸附在胸前拍攝的存在感更低,重點是黑色也更不容易髒。

如上圖我將 GO Ultra 吸附在我兒子的胸前,然後我可以遠距離的透過 Action Pod 進行監看他玩滑板的 POV 視角或是即時操作,不論是錄影、拍照、切換模式都沒問題;在無障礙的戶外環境實測,Wi-Fi 傳輸距離可長達 30 公尺,這點真的滿方便的。
- GO Ultra 單機
- 保護鏡
- 可裝手腕帶
GO Ultra 的保護鏡是可以取下的,但可惜的是耐刮程度不如預期,我手滑從半公尺高的環境墜落石頭地面,就出現了明顯的刮痕...好在不影響拍攝,自己買來換的話約 NT$600 多可以搞定。機身表面太過光滑就會有這問題,建議下一代可以加上磨砂處理,不然就是得隨時加掛手腕帶作業;另外官方也有販售微距鏡頭、水下鏡頭...等配件可替換。
- 指示燈
- 可插記憶卡
單機正面位於鏡頭對角處設有一顆隱藏按鍵,可透過短按及長按分別來執行不同功能;可別看它小小一顆,但它的人聲收音效果可是出奇的優秀,風降噪的表現也相當出色。透過正面的指示燈可掌握 Go Ultra 單機的作業狀態,例如當下是拍橫式或直式影像只要看燈號就明白。
- 磁吸機背
- 吸附金屬表面
- Action Pod

Go Ultra 單機 4K 錄製續航力來到 60 分鐘,且 12 分鐘就能從 0% 充到 80%,如果是結合 Action Pod 充電艙作業,4K 錄製的續航力長達 170 分鐘近 3 小時,能隨時為 Go Ultra 補充電力就是 Action Pod 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畢竟這代單機無法獨立充電,因此想要只帶 Go Ultra 單機外出作業也不太可能,更因為如此不再有單機販售而是與 Action Pod 成套來賣!
- 機頂快門鍵
- 右側功能鍵
- 充電/傳輸埠|釋放鍵
- 機背螢幕
- 支援上掀自拍
,搭配超廣角想要多人自拍也不成問題;拍照模式下還可直接透過螢幕的虛擬快門來拍照,快門延遲更短更適合街拍。
- 機底
- 磁性卡榫
/// 搭配「磁吸掛繩」
- 吸附胸前
- 磁吸掛繩
- 範例
- 俯仰角度可調
/// 搭配「磁吸簡易夾」
- 安裝實例
- 磁性簡易夾
- 角度可調
/// 搭配「戒指遙控器」
- 配對
- 直覺操作
- 充電器
- 彈力繩指環
/// 搭配「背包夾」
- 轉向支架
- 背包夾
- 安裝上背包
/// 搭配「轉向支架」
- 轉向支架
- 1/4" 螺孔
- 黏性底座
/// 第二代迷你三腳架自拍棒(藍牙遙控器)
- 伸出 60cm
- 搭配 Action Pod
- 搭配 Go Ultra 單機
- 藍牙遙控器
- 支援磁吸
- 隱形腳架
/// 有關於 4K 錄影
Go Ultra 最高錄影畫質支援到 4K 60p,不過在此模式下的限制較多,例如不支援 HDR、不支援人像模式、無法啟用 45度 / 360 度水平校正、比例更受限在 16:9;如果只是日常拍攝 4K 30p 加上「 4:3 / HDR 開啟 / 自然廣角」我覺得就是最佳的設定!
Go Ultra 單機是吉姆在體驗期間常用的作業模式,不論是街拍、拍麻豆、用餐、逛賣場、開車、騎單車、玩滑板、玩鬼抓人、打籃球、中元普渡、金工手作,基本上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可以透過 Go Ultra 單機作業的輕巧特性來捕捉,而且捕捉的同時能釋放雙手滿足 POV 的沉浸感,可以說是 Go Ultra 最吸引我的點!
/// 內建八種色調
- 標準
- 白晰
- 自然
- 鮮豔
- 底片
- 復古
- 都市
- 夜景
/// 無損變焦|4K 60p / 12MP
▲4K 60p|1x | ▲4K 60p|2x |
- A組|1x / 12MP
- A組|2x / 12MP
- B組|1x / 12MP
- B組|2x / 12MP
/// HDR 比較|4K 30p
吉姆當年測試 GO 3 時並沒有內建 HDR 功能,僅能透過 APP 稍微自動修正,不過最新的 Go Ultra 不僅內建 HDR,效果好之餘成果也相當自然,特別是背景高光的還原能力;更因為 Go Ultra 的 HDR 效果太過強大~我寧願犧牲 4K 60p 來換取 HDR,畢竟多數場合用 4K 30p 已綽綽有餘。
/// PureVideo 夜景拍攝|4K 30p
Go Ultra 在感光元件放大與新一代晶片的加持下,與今年推出的 X5 同樣都加入 PureVideo 功能,這讓 Go Ultra 面對微光環境時的集光效果更強,影片中我拿「標準」來跟「PureVideo」相比較,結果當然是高下立判;如果再開啟「運動模糊改善」的話,可大幅抑制果凍效應,不過集光效果會稍微打折。
/// 內建收音比較|4K 30p
過去測試 Insat360 的產品時,我對它們的人聲收音及降風噪表現就印象深刻,這部影片我選在橋下有風洞效應的狀況來錄製,首先「自動風噪抑制:強」時風降噪的同時人聲也幾乎被消音了,「自動風噪抑制:弱」時人聲有比較明顯,「智慧人聲增強」雖然風噪明顯但人聲卻很清楚,至於「立體聲」在這環境下的表現就顯得平平。
背景的蟬鳴聲無法被抑制,我這邊直接說結論好了,在一般的戶外環境下,若有邊走邊講的需求請直接將音訊設定在「智慧人聲增強」。
/// 360 度水平校正|4K 30p
Go Ultra 在 4K 30p 畫質下才支援 45 度與 360 度水平校正,不過影片比例會受現在 16:9,印象以前在 FreeFrame 模式下才支援,而且需經過 APP 輸出才是校正後的結果,現在 Go Ultra 單機就能獨立完成,FreeFrame 模式只是讓用戶可事後再選擇畫面比例。
/// 人像模式比較
Go Ultra 內建的人像模式開啟後,人臉的曝光除了會更均衡且精準之外,膚色看起來也更為討喜,以上是同場景下人像模式「開/關」的比較,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 影片比例參考
吉姆在實際使用時會發現 4:3 的好處是「留了後路」,因為上下的空間比 16:9 多,後期要輸出直式 9:16 或方形 1:1,都能裁切得比較自在,不會像只拍 16:9 時那麼吃緊。這一點對習慣在多平台發佈的使用者特別重要,等於你先拍一份素材,後面可以再拆成不同比例版本。
有趣的是 GO Ultra 還內建了 2.35:1 這種「電影感」比例,很多相機或運動相機會要求你後製裁切才能得到這樣的寬銀幕視覺,但這台直接錄成 Cinemascope 格式,不需要額外處理。
/// 2.7K 120p 慢動作影片
GO Ultra 內建 2.7K 120p 與 1080P 240p 的慢動作錄製,不過這模式下比較適用在光線充足的環境,同樣支援防手震~不過影片比例會受限在 16:9。
/// 靜態拍攝分享|50MP + 12MP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Insta360 GO Ultra 使用心得與結語

GO Ultra 的強項在於磁吸設計,配件多樣化...從胸前、背包、帽子、夾具等方式都能迅速部署拍攝角度。畫質與影像處理進步明顯,從感光元件、PureVideo、HDR,到錄影+無損變焦,在日光與微光條件下都有讓人看得見的提升!操作與續航表現更符合創作者需求,充電速度快、續航優秀、配件齊全,攜帶方面也不會感到吃力!

另外 Go Ultra 最讓我有感的功能之一還包括 HDR 影片,雖然受限於 4K 30p 不過直出影片的細節就超級豐富,面對極逆光環境無須煩惱,完全不用花時間去後製處理,這次除了韌體更新之外我幾乎沒打開過 Insta360 App,我想這就是有別於全景相機的優勢吧?!

Insta360 Go Ultra 是我目前最愛的「隨身 POV 機」,它把便攜、穩定磁吸、長續航跟更大感光元件都做到了;若你也是喜歡拍「手持 + POV 視角」的創作者、街拍玩家或想把生活碎片做成故事的人絕對會愛上它,總之它「輕、好帶、能拍又省事」可以是「日常戰備首選」!
值得讚賞的部份:
◎ Go Ultra 單機小巧輕盈,隨身攜帶幾乎無感
◎ 磁吸固定方式靈活,可透過磁吸固定在胸前、帽沿,輕鬆拍出自然 POV 畫面
◎ 防手震表現不錯,日常紀錄或旅遊 Vlog 足夠
◎ 4K 30p HDR 表現優異,細節還原、色彩表現都很不錯
◎ 加入 PureVideo 模式,能放心在微光環境作業
◎ 操作簡單,幾乎免去複雜設定,拿起來就能拍
◎ Go Ultra 單機支援 10 米防水
◎ 智慧人聲增強的收音效果很棒,需要邊拍邊講的話就靠它了
◎ 電量提升、支援快充、同時終於能外接記憶卡了
可以改進的部份:
◎ 長時間錄影時 Go Ultra 單機的外殼會明顯變燙
◎ Go Ultra 單機外殼的摩擦力不夠,容易手滑就噴掉
◎ Action Pod 充電艙不支援換電池,就代表外出還是需額外準備行動電源
◎ Action Pod 僅支援 IPX4 級防潑濺,依舊無法裸機下水
◎ Action Pod 底部未提供 1/4" 螺牙孔,僅能透過磁吸支架來轉接其它配件
▲最後如果你喜歡這支評測,別忘了按讚、訂閱、追蹤我們的頻道,或在留言告訴我你最想用它拍的題材,我是吉姆~我們下次見啦~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