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完文後持續在YOUTUBE上看他人的玩法
赫然發現原來是自己眼睛業障重
先前自以為快速捕捉應該指的是關機狀態按下快門可以進入攝影狀態
所以就沒有點進去查看了
結果一切都是自作聰明

趕緊更新內容順便與先前看到文章的人道歉一鞠躬

(實在是太開心了

關機拍攝地平線的功能,設定位置就在下拉清單的〈快速捕捉〉
(只是不懂為什麼要將開機跟關機的功能選項分開設定...

- 下拉清單-快速捕捉
- 進入關機狀態快拍設定
但錄製影片後,目前仍找不到後製影片的單獨關閉/開啟360地平線功能
(希望仍是自己眼睛業障重


解開誤會確認盲拍沒問題後,就可以開始隨手拍、隨處拍
過幾天另外下單的配件到手後,再將玩法更新一波與大家分享
-----------------------------------上為09/07更新內容,下為09/07更新內容-------------------------------------------
前幾天收到更新後立馬更新

更新後依然感到可惜,上一版二少爺自認為是bug的問題依舊存在,這次就以影片示範供參考(希望只是自己沒找到設定的地方,如有知道設定方法的玩家,麻煩分享一下

分離關機狀態下,單擊就是4K30幀16:9的錄影;雙擊拍照,依然沒地方變更設定
關於之前原文所述的360地平線功能,這邊進一步描述供參考
不管是DJI action或是insta360自家運動相機都可以設定好,關機後快拍就是拍出自定義的設定值影片,結果之前一直主打的go系列竟然自廢武功,超級無言...(真心希望韌體更新後能回歸)
- 合體時開機開啟360功能,ok,可得保持水平的影片
合體時開啟360功能關機,取出單機在關機狀態下直接快拍,得到非保持水平的影片,很多場合(水域活動、激烈運動、寵物身上等等)基本上是不會一併帶著Action Pod,go系列不就是小巧盲拍可快速拍出可用的影片而生,結果最想要的功能消失了...
合體時開啟360功能關機,取出單機並長按開關單獨開機,可得保持水平的影片(需系統內先自定義按鍵選項),想依照自定義設定盲拍時單機需要另行開機,且要不時留意指示燈是否亮著,避免待機數分鐘後沒注意到就又自動關機了...
老實說GO ULTRA還是有很多優點(可往下看參閱原文)
-----------------------------------上為09/05更新內容,下為原文-------------------------------------------
之前買過 go 2、go 3
insta go 2 二少爺不專業開箱 及心得分享
insta360 go 3 二少爺不專業開箱 及心得分享
總覺得光源不足拍出來的效果都不太理想
很多片段即使有拍到,但基本也不會放在影片內
多數都是以數秒的短片分享而已,有點可惜
這次無意間又看到B站的產品影片
看完口袋就又破洞了(但也很久沒購買3C產品了

(下單時沒注意,收到後才看到居然是黑色,而且還有贈記憶卡


(僅這些內容,上圖擷取於官網)
開完箱後發現這次居然沒有附轉向支架

(跟運動支架都需另購...上圖擷取於官網)
簡單快速對比一下ACTION 4
- 左ACTION 4,右GO ULTRA本體
- 左ACTION 4,右GO ULTRA本體
- 左ACTION 4,右GO ULTRA本體
- 左ACTION 4,右GO ULTRA合體
- 左ACTION 4,右GO ULTRA合體
- 左ACTION 4,右GO ULTRA合體
雖然合體Action Pod後的GO ULTRA完全沒有小巧的感覺

且充電口直露在外,依然沒有克服座艙防水

不過操作方式很直覺,按鈕布局、操作介面跟DJI系列差不多,基本可以不費學習成本無痛切換
但這Action Pod似乎不是GO ULTRA的主要賣點

- 可自行選用適合的記憶卡
- 關緊後才有防水效果
接著開始上手體驗

(體驗時韌體版本)
把玩體驗後喜憂參半...
直接說說體驗後自己覺得的優缺點吧
優點:
- app的AI剪輯、AI特效可玩性依然在線(歷代大差不差就不贅述了)
- 也支援將第三方儀表板數據(Strava、Garmin、Apple Watch等GPS軌跡、速度、心率、爬坡坡度等運動數據疊加在畫面上。官網教學
- 畫面相較GO 2、GO 3有感提升
- 同ACE一樣能拍攝中暫停攝影、取消攝影
- 支援記憶卡(二少爺自己覺得是優點
)
- 2.5英吋的Action Pod螢幕,顯示出來的色彩不錯,且觸控手感良好
- 續航明顯提升(陸陸續續加減拍已有感提升,就沒測能錄多久了
)
- 單體時(擷取於官網)
- 合體時(擷取於官網)
- 手勢自拍(比耶拍照、比五錄影,錄影中比五結束錄影,也可以在錄影時比耶拍照,這真的比聲控實用太多了
)

寫了這麼多優點
但這版本體驗下來令人覺得可惜的地方雖然不多
但二少爺自己卻覺得反而是重中之重...
(希望功能的部分之後能透過韌體更新後校正回歸

- 合體後有點大、有點重(縱使合體後,續航也無法跟一般運動相機對比,何況運動相機還能換電池),還不如直接帶個單體出門。
- 無通用配件,全部都需另購...
- 拍攝中無損切換2倍率攝影會真的直接切換,且近拍成像幾乎不可用...(對焦鏡片需另購...)
- 近距離拍臉技巧
- 所需設備
- 要對焦還要另購鏡片...
關機狀態的快拍找不到設定的地方,單機必須要另外開機後才能使用自定義快拍,不然在關機狀態單擊就是4K30幀16:9的錄影;雙擊拍照,而且還找不到地方變更...(也希望是自己眼睛業障重沒看到)
只看到單機時的開機後快拍設定(GO 2、GO 3均能設定關機時的快拍快捷)- GO 2、GO 3均能設定關機時快拍快捷
- 不管是否使用地平線功能拍攝, 拍攝後的影片均找不到地平線選項開關,代表只要在拍攝前鏡頭沒擺正,拍出來的影片有可能都是斜的...
- 影片資訊無法設定
- 影片資訊無法設定
- 影片編輯也沒法設定
- 影片編輯也沒法設定
- GO 2、GO 3均可輕鬆自定義
(鏡頭未擺正盲拍拍出的影片,也找不到能校正水平的地方...)
想購買還在觀望的朋友,這裡二少爺依然給點不專業建議:
- 建議最好還是採用運動相機、手機為主,GO系列當輔助機使用(拍攝特殊鏡頭使用)
- 經常無腦拍的話,建議等韌體更新到能設定地平線功能在下手
- 靈感豐富、極具創意、愛拍短片(但這種人其實用什麼設備都沒差...)
- 就是想要,可以無視上述各項
最後個人私心希望之後能優化的:
- 本體上山下海,用金屬接觸充電,久了感覺有可能會有接觸不良的情況,希望下一代的Action Pod充電處能換成像MagSafe那般無線充電,或是直接出個無同捆Pod,且無線充電的go小巧lite版
。
- Find My功能希望未來也能在安卓系統使用
還我地平線功能...
然後就在剛剛又跳出韌體更新通知,如有其他心得,過幾天再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