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在運動相機與隨身攝影裝置越來越多元的時代,Insta360 一直很懂得如何把「輕巧」與「創作者需求」結合在一起;這次登場的 Insta360 Go Ultra,可說是 Go3 S 的完整進化版,Go Ultra 不僅延續了磁吸模組的便利性,還針對續航力、感光元件、記憶卡擴充...等痛點一次補強。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不論是工作側拍、旅行甚至日常瑣事紀錄時都能派上用場,那究竟這台號稱日常戰備首選的「隨身 POV 創作神器」,實際操作上有什麼驚喜與限制?接著就是吉姆這陣子實際帶著 Go Ultra 工作與生活中的評測心得!


▲影片評測有吉姆對 Insta360 GO Ultra 的詳細介紹與心得感想,影音評測內容與圖文略有差異,別忘了看片唷!|後製剪輯:Monica|



/// Insta360 GO Ultra 外觀與特色介紹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首先來看看 Insta360 GO Ultra 的整體外觀,延續 GO 3S 的磁吸分離結構,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它能實現遠端監控的便利性,這次也同步提供黑及白雙色供消費者選擇,過去 GO 3S 在產品週期尾聲時曾推出過「哆啦A夢限定款」引起不小的話題;吉姆這次選擇黑色的外觀,比較低調,搭配深色外衣吸附在胸前拍攝的存在感更低,重點是黑色也更不容易髒。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如上圖我將 GO Ultra 吸附在我兒子的胸前,然後我可以遠距離的透過 Action Pod 進行監看他玩滑板的 POV 視角或是即時操作,不論是錄影、拍照、切換模式都沒問題;在無障礙的戶外環境實測,Wi-Fi 傳輸距離可長達 30 公尺,這點真的滿方便的。

GO Ultra 單機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保護鏡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可裝手腕帶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GO Ultra 單機的外型從過去的長條狀改為方形,當然體積與重量也略有提升,畢竟需要與電量、感光元件、儲存空間做出妥協,儘管單機重量從 39.1 公克增加至 52.9 公克,吉姆也覺得是比相當划算的交易。BSI CMOS 感光元件尺寸從 GO 3S 的 1/2.3 吋提升至 1/1.28 吋,甚至超越自家的運動攝影機之王 Ace Pro 2 的 1/1.3 吋,可惜僅有一顆 5 奈米 AI 晶片,還是小輸「Ace Pro 2」的兩顆 5 奈米 AI 晶片。

GO Ultra 的保護鏡是可以取下的,但可惜的是耐刮程度不如預期,我手滑從半公尺高的環境墜落石頭地面,就出現了明顯的刮痕...好在不影響拍攝,自己買來換的話約 NT$600 多可以搞定。機身表面太過光滑就會有這問題,建議下一代可以加上磨砂處理,不然就是得隨時加掛手腕帶作業;另外官方也有販售微距鏡頭、水下鏡頭...等配件可替換。

指示燈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可插記憶卡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這回最重要的進化項目之一,包括 Go Ultra 單機終於支援內插記憶卡,從此再也沒有容量焦慮的問題了,因為吉姆直接餵 256GB 給它吃!過去 GO 3 / GO 3S 在購買前就必須選定單機的容量,錄滿前除非你透過 APP 將檔案複製到手機內,否則錄滿就等同無法再繼續拍攝,我還記得之前評測 GO 3 時都會有容量焦慮的恐慌 XD!

單機正面位於鏡頭對角處設有一顆隱藏按鍵,可透過短按及長按分別來執行不同功能;可別看它小小一顆,但它的人聲收音效果可是出奇的優秀,風降噪的表現也相當出色。透過正面的指示燈可掌握 Go Ultra 單機的作業狀態,例如當下是拍橫式或直式影像只要看燈號就明白。

磁吸機背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吸附金屬表面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Action Pod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GO Ultra 維持過去單機磁吸的便利性,這次 GO Ultra 的磁吸面積加大之餘,磁吸力整個大升級,與磁吸掛繩組合的話正常運動幾乎甩不掉,這使它能輕鬆吸附在多數的金屬表面上,戶外隨處可見的電線桿、鐵門、鐵窗、鐵桿...都可以成為你的行動腳架;讓我意外的是 Action Pod 底座的磁吸力也挺強的,磁吸搭配螢幕下翻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取景拍攝,操作起來意外的好用!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Go Ultra 單機 4K 錄製續航力來到 60 分鐘,且 12 分鐘就能從 0% 充到 80%,如果是結合 Action Pod 充電艙作業,4K 錄製的續航力長達 170 分鐘近 3 小時,能隨時為 Go Ultra 補充電力就是 Action Pod 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畢竟這代單機無法獨立充電,因此想要只帶 Go Ultra 單機外出作業也不太可能,更因為如此不再有單機販售而是與 Action Pod 成套來賣!

機頂快門鍵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右側功能鍵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充電/傳輸埠|釋放鍵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機頂配備快門鍵,其實也就是錄影鍵啦!機身左側的「釋放鍵」按下後即可取出 Go Ultra 單機,下方的 Type-C 傳輸孔支援 PD 快充,12 分鐘 Go Ultra 單機 就能從 0% 充到 80%,如果是搭配 Action Pod 也只需要 18 分鐘。右側配備熟悉的兩顆按鍵,分別是電源鍵與模式切換鍵,在開機狀態下短按電源鍵就能暫時關閉螢幕顯示,藉此達到省電的效果。

機背螢幕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支援上掀自拍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機背螢幕也從 2.2 吋進步到 2.5 吋,觸控反應、靈敏度都做得不錯,重點是還支援螢幕上掀
,搭配超廣角想要多人自拍也不成問題;拍照模式下還可直接透過螢幕的虛擬快門來拍照,快門延遲更短更適合街拍。

機底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磁性卡榫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這次 Go Ultra 並未因底部的磁性卡榫改版,而順勢將 Action Pod 機底加入 1/4" 螺牙,而是與前代一樣僅能透過磁性卡榫來轉接其它配件,看來原廠還是想透過這限制撈一筆,吉姆上圖搭配的就是「轉向支架」的配件,這限制也代表你不能裝一般的 1/4" 螺牙自拍桿,再怎麼樣都得轉接。



/// 搭配「磁吸掛繩」

吸附胸前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磁吸掛繩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範例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俯仰角度可調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磁吸掛繩是 Go Ultra 的標準配件之一,也是吉姆覺得最方便且最安全的 POV 作業方式;這次的磁吸掛繩有角度可微調,讓鏡頭的拍攝仰角更大一些,更接近人眼的觀看角度。掛繩的長度調整直覺、支援橫式與直式拍攝,但 POV 的沉浸感還是不如頭戴,因為少了轉頭的動作還有是差。



/// 搭配「磁吸簡易夾」

安裝實例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磁性簡易夾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角度可調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磁吸簡易夾」的主要用途就是夾在帽子上,夾上去後因為重心往前的緣故,帽子也需要束緊一點較不容易鬆脫,如果覺得視角太高的話也可以朝下夾,只要你能接受 Go Ultra 會稍微擋到視線都不是問題。



/// 搭配「戒指遙控器」

配對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直覺操作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充電器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彈力繩指環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戒指遙控器」似乎已推出一陣子了?!總之吉姆是第一次玩到,可搭配自家的全景相機或運動攝影機,支援 IPX7防水、不佔空間、操作直覺又方便,幾乎可以取代其它形式的藍牙遙控器;我覺得它比語音指令或手勢操作要穩定且可靠,玩家可隨時掌握錄影啟閉的 timing!



/// 搭配「背包夾」

轉向支架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背包夾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安裝上背包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背包夾需透過 1/4" 來轉接其它配件,也就是說消費者得再加購「磁性支架」這類的配件,才能搭配 Go Ultra 或 Action Pod 來作業,唯獨這點不是那麼便利,不過它裝在背帶上時還挺方便的。



/// 搭配「轉向支架」

轉向支架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1/4" 螺孔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黏性底座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這組轉向支架搭配黏性底座,可重複使用前提是使用完需將收納蓋蓋住底座,避免奈米膠受到污染而降低黏性,建議黏貼前先將黏貼表面清潔乾淨,主要可以應用在塑膠表面上。



/// 第二代迷你三腳架自拍棒(藍牙遙控器)

伸出 60cm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搭配 Action Pod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搭配 Go Ultra 單機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藍牙遙控器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支援磁吸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隱形腳架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如果想要滿足傳統運動攝影機的手持視角的話,我會建議入手「第二代迷你三腳架自拍棒」,自帶腳架又能伸長近 60 公分,若預算夠的話就直上遙控器套餐的版本吧!這顆藍牙遙控器除了可拆下,意外發現它居然也支援磁吸~真的超妙!



/// 有關於 4K 錄影


Go Ultra 最高錄影畫質支援到 4K 60p,不過在此模式下的限制較多,例如不支援 HDR、不支援人像模式、無法啟用 45度 / 360 度水平校正、比例更受限在 16:9;如果只是日常拍攝 4K 30p 加上「 4:3 / HDR 開啟 / 自然廣角」我覺得就是最佳的設定!


Go Ultra 單機是吉姆在體驗期間常用的作業模式,不論是街拍、拍麻豆、用餐、逛賣場、開車、騎單車、玩滑板、玩鬼抓人、打籃球、中元普渡、金工手作,基本上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可以透過 Go Ultra 單機作業的輕巧特性來捕捉,而且捕捉的同時能釋放雙手滿足 POV 的沉浸感,可以說是 Go Ultra 最吸引我的點!



/// 內建八種色調

標準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白晰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自然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鮮豔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底片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復古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都市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夜景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GO Ultra 內建的色調僅有八種,而全景相機 X5 內建的色調更少~僅有三種!看來原廠還是把最完整的色調留給 Ace Pro 系列,包括與徠卡合作的配色;這次我用 GO Ultra 的主力色是「復古」感覺比較萬用。



/// 無損變焦|4K 60p / 12MP

▲4K 60p|1x ▲4K 60p|2x
GO Ultra 內建的「無損變焦」支援到 2x,從以上的實拍可以看到 2x 無損變焦開啟後,畫質可以維持在 4K 60P,但細節多少還是有被犧牲到,但至少比傳統的數位變焦要好多啦!

A組|1x / 12MP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A組|2x / 12MP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B組|1x / 12MP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B組|2x / 12MP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靜態拍攝也支援 2x 無損變焦,不過受限於 12MP(4:3) 的解析度之下,如果是 50MP 就不支援無損變焦囉!



/// HDR 比較|4K 30p


吉姆當年測試 GO 3 時並沒有內建 HDR 功能,僅能透過 APP 稍微自動修正,不過最新的 Go Ultra 不僅內建 HDR,效果好之餘成果也相當自然,特別是背景高光的還原能力;更因為 Go Ultra 的 HDR 效果太過強大~我寧願犧牲 4K 60p 來換取 HDR,畢竟多數場合用 4K 30p 已綽綽有餘。



/// PureVideo 夜景拍攝|4K 30p


Go Ultra 在感光元件放大與新一代晶片的加持下,與今年推出的 X5 同樣都加入 PureVideo 功能,這讓 Go Ultra 面對微光環境時的集光效果更強,影片中我拿「標準」來跟「PureVideo」相比較,結果當然是高下立判;如果再開啟「運動模糊改善」的話,可大幅抑制果凍效應,不過集光效果會稍微打折。



/// 內建收音比較|4K 30p


過去測試 Insat360 的產品時,我對它們的人聲收音及降風噪表現就印象深刻,這部影片我選在橋下有風洞效應的狀況來錄製,首先「自動風噪抑制:強」時風降噪的同時人聲也幾乎被消音了,「自動風噪抑制:弱」時人聲有比較明顯,「智慧人聲增強」雖然風噪明顯但人聲卻很清楚,至於「立體聲」在這環境下的表現就顯得平平。


背景的蟬鳴聲無法被抑制,我這邊直接說結論好了,在一般的戶外環境下,若有邊走邊講的需求請直接將音訊設定在「智慧人聲增強」。



/// 360 度水平校正|4K 30p


Go Ultra 在 4K 30p 畫質下才支援 45 度與 360 度水平校正,不過影片比例會受現在 16:9,印象以前在 FreeFrame 模式下才支援,而且需經過 APP 輸出才是校正後的結果,現在 Go Ultra 單機就能獨立完成,FreeFrame 模式只是讓用戶可事後再選擇畫面比例。



/// 人像模式比較


Go Ultra 內建的人像模式開啟後,人臉的曝光除了會更均衡且精準之外,膚色看起來也更為討喜,以上是同場景下人像模式「開/關」的比較,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 影片比例參考


吉姆在實際使用時會發現 4:3 的好處是「留了後路」,因為上下的空間比 16:9 多,後期要輸出直式 9:16 或方形 1:1,都能裁切得比較自在,不會像只拍 16:9 時那麼吃緊。這一點對習慣在多平台發佈的使用者特別重要,等於你先拍一份素材,後面可以再拆成不同比例版本。


有趣的是 GO Ultra 還內建了 2.35:1 這種「電影感」比例,很多相機或運動相機會要求你後製裁切才能得到這樣的寬銀幕視覺,但這台直接錄成 Cinemascope 格式,不需要額外處理。



/// 2.7K 120p 慢動作影片


GO Ultra 內建 2.7K 120p 與 1080P 240p 的慢動作錄製,不過這模式下比較適用在光線充足的環境,同樣支援防手震~不過影片比例會受限在 16:9。



/// 靜態拍攝分享|50MP + 12MP

01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02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03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04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05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06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07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08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09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10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11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12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13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14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15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16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17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18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19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20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想說既然拍都拍了,還是整理了 Go Ultra 的靜態實拍給各位參考,分別有 50MP 及 12MP 的,拍攝期間的天氣都超讚的,看縮圖只有爽~但看原圖的話細節就不是那麼 OK,畢竟感光元件就那麼大,發發 FB 或 IG 倒是沒啥問題。



/// Insta360 GO Ultra 使用心得與結語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GO Ultra 的強項在於磁吸設計,配件多樣化...從胸前、背包、帽子、夾具等方式都能迅速部署拍攝角度。畫質與影像處理進步明顯,從感光元件、PureVideo、HDR,到錄影+無損變焦,在日光與微光條件下都有讓人看得見的提升!操作與續航表現更符合創作者需求,充電速度快、續航優秀、配件齊全,攜帶方面也不會感到吃力!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另外 Go Ultra 最讓我有感的功能之一還包括 HDR 影片,雖然受限於 4K 30p 不過直出影片的細節就超級豐富,面對極逆光環境無須煩惱,完全不用花時間去後製處理,這次除了韌體更新之外我幾乎沒打開過 Insta360 App,我想這就是有別於全景相機的優勢吧?!

Insta360 GO Ultra 評測報告|釋放雙手、POV 創作首選!
Insta360 Go Ultra 是我目前最愛的「隨身 POV 機」,它把便攜、穩定磁吸、長續航跟更大感光元件都做到了;若你也是喜歡拍「手持 + POV 視角」的創作者、街拍玩家或想把生活碎片做成故事的人絕對會愛上它,總之它「輕、好帶、能拍又省事」可以是「日常戰備首選」!

值得讚賞的部份
◎ Go Ultra 單機小巧輕盈,隨身攜帶幾乎無感
◎ 磁吸固定方式靈活,可透過磁吸固定在胸前、帽沿,輕鬆拍出自然 POV 畫面
◎ 防手震表現不錯,日常紀錄或旅遊 Vlog 足夠
◎ 4K 30p HDR 表現優異,細節還原、色彩表現都很不錯
◎ 加入 PureVideo 模式,能放心在微光環境作業
◎ 操作簡單,幾乎免去複雜設定,拿起來就能拍
◎ Go Ultra 單機支援 10 米防水
◎ 智慧人聲增強的收音效果很棒,需要邊拍邊講的話就靠它了
◎ 電量提升、支援快充、同時終於能外接記憶卡了

可以改進的部份
◎ 長時間錄影時 Go Ultra 單機的外殼會明顯變燙
◎ Go Ultra 單機外殼的摩擦力不夠,容易手滑就噴掉
◎ Action Pod 充電艙不支援換電池,就代表外出還是需額外準備行動電源
◎ Action Pod 僅支援 IPX4 級防潑濺,依舊無法裸機下水
◎ Action Pod 底部未提供 1/4" 螺牙孔,僅能透過磁吸支架來轉接其它配件


▲最後如果你喜歡這支評測,別忘了按讚、訂閱、追蹤我們的頻道,或在留言告訴我你最想用它拍的題材,我是吉姆~我們下次見啦~掰!
2025-09-18 9:30 發佈
Insta360 GO Ultra 有10米防水,水中攝影更方便了!
感謝評測,感覺很可以喔!
感謝分享&介紹,有慢動作實測就是讚啦
空殼椰子

榮登今年最好看的影片

2025-09-18 20:36
MD 好靚眼
又大又圓的鏡頭
MD好漂亮,是新的MD嗎?
chuleei

應該是 舒凡多多 ,不過以圖追人的話可能會找到前Fubon Angels的東東。

2025-09-18 12:30
又大又圓的光圈
電量提升且支援記憶卡,這兩點超有感覺,好感度爆棚
輕巧真的可以隨身攜帶順便當行車紀錄器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