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旗下的副品牌 POCO 先前已經在台灣預熱將推旗艦系列 POCO F5 兩款新機,其中包含搭配高通 S8+ Gen 1 的 POCO F5 Pro,以及台灣首賣高通 S7+ Gen 2 處理器的 FOCO F5。其要對應的話,也是先前 Redmi K60 與有哈利波特聯名版的 Redmi Note 12 Turbo 國際版本。
POCO F5 雙機規格與價格擺出來,其實也是走向小米分出的性價機種路子,其中 F5 Pro 還具備品牌首次搭載的 2K 解析度螢幕、30W 無線充電,以及 5,160mAh 電量等規格;F5 則是有效能直逼旗艦級的 S7+ Gen 2 加持,並同樣有 67W 快充、64MP OIS 三鏡頭組合等。

目前得知的售價資訊整理如下,如果有相關優惠訊息會再補上~
POCO F5 Pro:12+256GB 13,999 元
POCO F5:12+256GB 10,999 元
▌開箱與外觀
- 外盒
- 外盒
- 外盒
POCO F5 系列雙機外盒是以黑底搭配黃色字體做主設計,整體風格算是走個效能與年輕感吧?

雙機內盒的佈局則是相同配置,從上到下依序是配件和、手機本體、充電器與線材等分佈,也跟一般手機沒什麼差異。

配件盒有軟質的透明保護殼、說明與保固文件與退卡針,這邊就以 POCO F5 Pro 做示範。
- F5 Pro螢幕
- F5螢幕
兩款機型都是採用中置開孔的 6.67 吋 AMOLED 面板,不過 F5 Pro 有著更高 3,200 x 1,440 2K 解析度,F5 則是僅 FHD。其他規格部分,雙機皆有 120Hz 更新率、5,000,000:1 對比度以及 1,920Hz PWM 調光以及康寧大猩猩第五代玻璃。
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F5 Pro 有 480Hz 觸控採樣率(F5 為 240Hz),雙機亮度則是典型 500nits,F5 HBM / 峰值 1,000nits,F5 Pro 則是 HBM 1,000nits、峰值 1,400nits。

顯示設定上雙機有幾項功能不同,但大抵上差異不大,其中 F5 Pro 可看到有著解析度以及 AI 大師畫質引擎等輔助功能。

F5 這邊就是比較中階的配置了,可調的有基礎的色彩模式與更新率選項。
- 亮度
- 色彩模式
- 更新率
兩機在亮度調整一樣有陽光模式、以及可調性高的色彩模式,更新率則是可用預設或是設定值做調整。
- 解析度(F5 Pro才有)
- AI大師畫質引擎(F5 Pro才有)
F5 Pro 才有的兩項功能,則是可選擇 2K 或 FHD 的解析度,以及輔助影片觀看的 AI 大師畫質引擎。

這邊也以瀏覽網頁的方式來看一下雙機差異,可以發現雖說都是 6.67 吋,不過左方的 F5 Pro 機身體積就稍微大了一些之餘,下巴也比 F5 來的厚,整體亮度在一般瀏覽下差不多,部分情境還是會以 F5 Pro 略亮一籌。
- Youtube HDR範例
- Youtube HDR範例
也附上 Youtube HDR 影片的範例對比給大家參考,我自己覺得 F5 的對比會比 F5 Pro 再低一些。

從雙機外觀來看的話,除了 POCO 的字樣有變,基本上就是 Redmi K60 和 Redmi Note 12 Turbo 雙機。這次開箱的版本則是白色的 F5 Pro 以及藍色的 F5。或許是因應區域版權的關係,不然真的也希望 POCO F5 能有哈利波特版本啊


F5 Pro 背蓋材質雖說是用鏡面呈現,不過因應白色塗裝就算沾染到油污或是指紋,說真的也看不太出來,設計亮點應該會是在方形並搭配有做金屬裝飾的主鏡頭模組了。

裝上透明保護殼之後就.....整體差沒多少。基本上這種設計也算是相當有主品牌小米的風格了,就連大大的 CE 認證圖示都是

- 裸機重量
- 含保護殼重量
F5 Pro 機身尺寸 162.78 x 75.44 x 8.59mm,官方重 204g。實際以電子秤測量,裸機重量剛好是 204g,搭配保護殼則是 225g。

POCO F5 的機背則是採霧面材質設計,雖說比較不容易沾到指紋,但如果有手汗或是油污的話,還是會在機背上透出效果,主鏡頭模組則是採近期也有不少廠商做的孤島式,同時在兩個主要鏡頭邊緣做了裝飾環。

專屬的透明保護殼也是主要呈現原汁原味機背設計,比較不同的是在大鏡頭的外圈,也因應裝飾環做了不同設計。
- 裸機重量
- 含保護殼重量
POCO F5 機身尺寸 161.11 x 74.95 x 7.9mm,官方重量 181g。實際以電子秤測量,裸機得出 180g,搭配保護殼則是 199g,有效壓在了 200g 內。
- 機頂
- 機底
- 左側
- 右側
F5 Pro 中框用的是霧面設計,機頂可看到揚聲孔、紅外線感應器與 mic、機底則是揚聲器、USB-C 連接埠、mic 與退卡槽;左側並無按鍵、右側則是音量與電源啟閉鍵,由樣式來看也能發現 F5 Pro 是採螢幕指紋辨識。
- 機頂
- 機底
- 左側
- 右側
F5 中框一樣是霧面設計,連色系都與背蓋相同。機頂搭載 3.5mm 耳機插孔、揚聲孔、mic 與紅外線感測器、機底則是揚聲器、USB-C 連接埠、mic 與退卡槽;左側一樣沒有按鍵、右側具備音量與整合指紋辨識的電源啟閉鍵。
- 退卡槽(F5 Pro)
- 退卡槽(F5)
FOCO F5 雙機都是配置雙 nanoSIM 退卡槽設計,並支援 5G + 5G 雙卡雙待、藍牙 5.3 與 Wi-Fi 6 等連線機能。
▌相機
- 主鏡頭(F5 Pro)
- 前鏡頭
相機配置部分,F5 Pro 搭載 64MP f/1.79 1.4um 4 in 1 單位畫素廣角(有 OIS) + 8MP f/2.2 120 度視角超廣角 + 2MP 微距鏡頭。前鏡頭則是 16MP f/2.45 規格。
- 主鏡頭(F5)
- 前鏡頭
至於 POCO F5 則搭載 64MP 1/2" 感光元件 f/1.79 1.4um 4 in 1 單位像素廣角(有 OIS) + 8MP f/2.2 120 度視角超廣角 + 2MP 微距鏡頭。前鏡頭一樣是 16MP f/2.45 規格,乍看之下與 F5 Pro 蠻接近的,但在部份拍攝功能,以及錄影功能就有差異了。
- 主鏡頭介面(F5 Pro)
- 主鏡頭介面(F5)
- 拍攝功能
首先在拍攝功能與選項上,雙機呈現的樣貌幾乎相同,但這邊可以看到 F5 Pro 是支援一般模式下的夜景偵測,F5 就不支援了。
- 拍攝模式(F5 Pro)
- 拍攝模式(F5)
其餘拍攝模式部分,F5 Pro 這邊可以看到多了電影鏡頭、前後雙景以及長曝光三種模式。
- 專業模式
- 專業模式
- 專業模式
- 專業模式
- 專業模式(F5)
雙機在專業模式差不多,皆有最慢快門 30 秒,並可調整圖片風格以及測光模式等,唯一的差異是在 F5 Pro 在上方多了濾鏡的支援選項。
- 主鏡頭夜景
- 前鏡頭夜景
- 自拍夜景美顏
雙機在夜景模式就完全一樣,前後鏡頭都支援夜景,同時在夜景自拍也有部分臉部特徵的美顏功能,美顏功能可以說是除了錄影之餘,POCO F5 雙機差異較大的地方了。
- 人像模式
- 人像強度
- 後期編修
人像模式則是提供模擬光圈數值,以及拍攝後在相簿後期編修景深強度與對焦點等基本功能,至於美顏跟濾鏡部分,雙機則是有所差異。
- 一般/人像美顏(F5 Pro才有)
- 濾鏡(F5 Pro才有)
這邊以 F5 Pro 做示範,在前後鏡頭的人像、或一般模式中,都會有美顏與濾鏡模式;但自拍不像夜景自拍是自定義臉部特徵,是一般的強度選擇;至於 POCO F5 則是僅有自拍模式下才有美顏,只要是主鏡頭,不管一般或是人像模式都沒美顏可以選,這個倒是讓人有點看不懂.....另外,POCO F5 也不具備濾鏡功能。
- 主鏡頭錄影(F5 Pro)
- 主鏡頭錄影(F5)
錄影介面部分也是差別不大,只不過 POCO F5 相較 F5 Pro 少了 HDR 錄影模式。
- 錄影最高畫質(F5 Pro)
- 4K 60fps(F5 Pro)
- 錄影最高畫質(F5)
- 前鏡頭畫質
F5 Pro 最高可錄製 8K 24fps 以及 4K 60fps 的主鏡頭影片,至於 POCO F5 最高則僅有 4K 30fps,雙機在前鏡頭則都是 FHD 60fps。

另外,POCO F5 雙機都沒做到全焦段至少 4K 畫質的錄影能力,2x 以主鏡頭做延伸,因此還是可以到 4K,不過超廣角畫質最高就僅 FHD 30fps 了。
- HDR錄影畫質(F5 Pro才有)
- 超級防手震畫質
- 美顏畫質
- 人像虛化畫質
其他模式的畫質表現部分,除了 F5 Pro 獨家的 HDR 錄影為 4K 30fps,超級防手震會是一般的 FHD 30fps,人像與美顏錄影更是降到了中階機的 HD 畫質,可以看到在攝錄上還是因應性價機的因素,做了些閹割。
▌實拍
日拍- F5P廣角
- F5廣角
- F5P超廣角
- F5超廣角
- F5P 2x
- F5 2x
第一組戶外場景部分,雙機顏色在系出同門的狀況下,自然是幾乎一致的,不過在 HDR 的作動就有差別。F5 Pro HDR 效果比較低,整體對比看起來就高了不少,銳化感似乎也強烈一些;反之 POCO F5 整體對比就偏低,也是因為 HDR 的明顯作動所影響。
放大檢視畫質,除了超廣角端雙機差距相對接近之外,在相同規格的廣角與 2x 焦段,F5 Pro 在銳利度上都是相對優異,由其是在 2x 焦段,POCO F5 明顯有些糊掉了。
- F5P廣角
- F5廣角
- F5P超廣角
- F5超廣角
- F5P 2x
- F5 2x
第二組則是室內相對瞬光的場景,這組 POCO F5 整體色調來的偏冷一些,在亮部的曝光也來得較高,除了 2x 端 F5 Pro 明顯加亮之餘,陰影倒是差異不大。畫質表現部分,這組雙機就幾乎是在伯仲之間了,可以看到頗為強烈的銳化感,但畫質因應亮度影響,多少還是能看出鬆散感受,尤其超廣角與 2x 是相對明顯的。
- F5P廣角
- F5廣角
- F5P超廣角
- F5超廣角
- F5P 2x
- F5 2x
再來則是純室內搭配人造光源的室內場景,可以看到在廣角與超廣角處,POCO F5 色溫還是多少偏冷調些,2x 在色調上倒是差異不大;不過在曝光表現上就有所差異了,廣角端是 F5 Pro 有針對陰影做加亮,超廣角反而是 F5 加亮,不過對比有點太低了,2x 則是 F5 Pro 較亮。
畫質表現部分,廣角端雙機其實還是差異不大,超廣角或許是因 POCO F5 亮度提升,因此整體細節相較 F5 Pro 來得更糊一些,最後 2x F5 Pro 可能有些手震,整體細節就較為模糊。
- F5P廣角
- F5廣角
- F5P超廣角
- F5超廣角
- F5P 2x
- F5 2x
接下來換成戶外純景色,超廣角雙機看起來幾乎是同一張照片;而同顆鏡頭規格的廣角與 2x,可以看到 F5 Pro 還是跟先前的組別相同,有色溫些許偏暖的狀況。至於畫質部分,這組在光線充足的狀況下,可以發現雙機細節幾乎是完全複製貼上,是同個水準。
- F5P廣角
- F5廣角
- F5P超廣角
- F5超廣角
- F5P 2x
- F5 2x
換成純室內場景,雙機表現也是類同,F5 Pro 在廣角與 2x 端色溫會稍稍偏暖、細節部分雙機差異不大,但可以發現在暗部的雜訊處理上,F5 Pro 的表現會比 F5 來的好些,F5 在暗部的雜訊明顯是比較多的。
- F5P廣角
- F5廣角
- F5P超廣角
- F5超廣角
- F5P 2x
- F5 2x
一般日拍最後挑了個比較困難的逆光場景,可以看到雙機在落地窗的過曝其實幾乎沒什麼修正,主要是針對背光的主體處來做測光的。風格部分 POCO F5 整體對比還是偏低,也是因應亮部修正較高(窗外怎麼沒修....),以及色溫偏冷的狀態。F5 Pro 則是在 2x 焦段才有針對人像主體做調整。
人像與自拍
- F5P人像
- F5人像
人像模式部分,雙機僅能以 1x 焦段來做拍攝,不過在預設景深強度 f/1.4 的狀況下,POCO F5 反而景深看起來好像還強一點,但以景深成功率與自然度來說,這組雙機表現都算不俗。另外,可以看到 F5 Pro 在色溫上多少還是有些偏暖,但程度不高。
- F5P人像
- F5人像
這一組則是能明顯看到 F5 Pro 偏暖、而 POCO F5 偏冷調的白平衡調性。
- F5P人像
- F5人像
在比較容易出現誤區的手臂空隙部分,雙機偵測的成功率也是相對高的,然而可以看到雙機在人像與色調的表現上,與小米系列手機差不多,皆是走高對比與濃烈色彩風格,如果比較喜歡日系清淡感的朋友,可能就要動手自己後製調整了。
- F5P人像
- F5人像
- F5P人像
- F5人像
自拍部分在同樣的預設景深強度下,一樣還是可看出 POCO F5 景深強度較高,雙機在畫質的表現上也是不相伯仲。至於景深成功率部分,雖說雙機在部分背景都有出現誤區,我自己是覺得 F5 Pro 成功率高一點外,在摳邊的自然度也比較好。
夜景
- F5P廣角夜景
- F5廣角夜景
- F5P超廣角夜景
- F5超廣角夜景
- F5P 2x夜景
- F5 2x夜景
夜景這邊則都是以夜景模式所拍攝,可以看到廣角與 2x 端的亮度上,會是 F5 Pro 稍微高一點,而 POCO F5 在超廣角亮度較高之餘,色溫也比較偏冷調一些。放大檢視畫質,這邊可以看到明顯都是 F5 Pro 表現較好,不過在超廣角與 2x 這邊還是明顯能看到鬆散的狀況。
- F5P廣角夜景
- F5廣角夜景
- F5P超廣角夜景
- F5超廣角夜景
- F5P 2x夜景
- F5 2x夜景
再來一樣也是都會夜景的樣貌,雙機在這組色溫倒是蠻一致的,至於曝光上還是能看到廣角與 2x 是 F5 Pro 較亮、超廣角反之則是 POCO F5 比較高。畫質除了超廣角皆有一定程度的劣化,基本上還是 F5 Pro 表現較為優秀。
- F5P廣角夜景
- F5廣角夜景
- F5P超廣角夜景
- F5超廣角夜景
- F5P 2x夜景
- F5 2x夜景
最後一組也是與上方差不多的狀況,可以發現 POCO F5 雙機在拍攝上還是相對沒那麼穩定,尤其是白平衡會有偏暖與偏冷的狀況之餘,F5 Pro 整體畫質在細節與銳化的呈現也會比 POCO F5 來得好。
▌功能

POCO F5 雙機都是用了基於 Android 13 的 MIUI 14 作業系統,在一般設定的分類上雙機是生的完全一樣,其實大部分功能差異也蠻小的,主要還是在硬體,以及方才提到的顯示與攝錄功能上。
- Wi-Fi設定
- 雙卡設定
- VoLTE/Wi-Fi通話
- 有通話錄音
連線功能部分,雙機都支援 Wi-Fi 6、藍牙 5.3,並有 5G + 5G 雙卡雙待、VoLTE 與 Wi-Fi 通話等,且也內建通話錄音功能。
- 杜比全景聲
- 等化器
音效則都有雙立體聲喇叭加持,並有杜比全景聲,以及等化器與不同音樂情境模式可調整。
- 安全性
- 輔助功能
F5 Pro 是採螢幕指紋辨識,POCO F5 則是側邊鍵指紋辨識,以及必備的臉部辨識解鎖。輔助功能則是與近年的小米手機同樣差異不大,並一樣也有應用程式雙開功能。
- Ram資訊(F5P)
- Ram資訊(F5)
- 虛擬記憶體擴充
記憶體部分,這邊用 APP 可看到 F5 Pro 偵測出來是 LPDDR5 / 5X,POCO F5 則是 LPDDR5,不過官方數據則都是 LPDDR5,並可透過虛擬記憶體再擴充 3 / 5 / 7GB 的空間。容量部分,雙機則都是 256GB UFS 3.1 規格。
- 安兔兔跑分(F5P)
- 安兔兔跑分(F5)
這邊也用安兔兔 V9.6.0 做跑分,身為高通 S8+ Gen 1 的 F5 Pro,輕鬆來到破百萬的 1,046,939 分,重點是採高通 S7+ Gen 2 的 POCO F5,也來到接近百萬的 940,134 分,幾乎可以說是目前中階處理器的霸主了。不過目前手機似乎有鎖 3DMark,因此這邊就先不附上其他跑分結果,還請見諒。
- 充電器
- 充電規格
雙機的充電規格都是最高 67W 快充,而 F5 Pro 還多了一個 30W 的無線快充規格外,5,160mAh 的電量也比 5,000mAh 的 POCO F5 來得多些。
- F5P續航
- F5續航
- F5P續航(2K解析度)
這邊將雙機亮度固定在 50%,並將更新率調整至自動的推薦模式,並連接 Wi-Fi、關閉藍牙與定位做 PCMark 3.0 續航測試。F5 Pro 得出 12 時 51 分的成績,POCO F5 則是 14 時 18 分;另外,F5 Pro 在相同條件,並將解析度調成 2K 後,則是稍微縮減至 12 時 6 分。
- F5 Pro 120Hz
- F5 120Hz
這邊將雙機以同樣條件,不過把更新率調成固定的 120Hz,F5 Pro 則是得出 13 時 16 分的成績,至於 POCO F5 一樣來到破 14 小時,將近 15 時的 14 時 41 分成績。
- F5P充電
- F5充電
充電部分則是在相同條件下,把電量消耗至 5% 以原廠充電器進行充電。F5 Pro 約花 17 分充至 50%,53 分鐘充飽;POCO F5 則是約花 57 分充飽,時間差異不大。
▌小結

其實不僅 POCO,甚至是小米旗下的 Redmi,乃至其他手機的副品牌,主打策略其實相對明顯就是性價比,因此在本次的 POCO F5 雙機中,很明顯的設計調性也是走規格搭配親民售價的方式。
而搭載 S8+ Gen 1 的 POCO F5 Pro 或許在這次的新機中,光芒會被 S7+ Gen 2 的 POCO F5 有些遮蓋,不過攤開整體規格,說真的硬體上說是一款旗艦機也絕對不為過,手機副牌能有 2K 螢幕與 30W 無線充電也是相對少見。而 POCO F5 則是以 S7+ Gen 2 為最大亮點,雖說只是時間問題,看到中階處理器能跑到安兔兔將近百萬的分數,還是有點讓人驚訝的。

然而這樣的規格搭配相對親民的售價,勢必也要有些犧牲,以我自己來說,本次 POCO F5 系列的攝錄表現就相對有些閹割了,其中 F5 甚至沒有 4K 60fps 與正常的美顏設定之餘,整體照片的效果在硬體與 F5 Pro 幾乎相同的狀態下,畫質其實還是相對衰弱一些。
當然,如果你僅是在意硬體規格,沒什麼在拍照,想要穩定的效能與遊戲為主的使用者,那麼 POCO F5 系列就與頗多主打堆料的性能機相同,幾乎硬體該有的都少不了,就看這樣的售價你自己能否接受了。

MD:雨恩
▌小惡魔福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