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
為什麼禪宗見性開悟,可以一悟永悟,不會退失?
答:
這個問題非常關鍵,也常被誤解。我分幾個層次來解釋:
1. 見性開悟與「一悟永悟」的意思
見性:禪宗所謂的「見性」,指的是直下體認到自心本性──空性、清淨、不生不滅,本來圓滿具足,不待修成。
一悟永悟:一旦真實見到本性,就知道心性本來如此,這個體驗不會再被顛覆;就像「認得了自己的家」,雖然你可能離開家一段時間,但不會再懷疑家不存在。
2. 為什麼說「不會退失」
所悟之法不生不滅:悟到的是「本來如此」的真如,不是新生的東西,所以沒有退失的可能。
差別在於深淺與純熟:悟雖然不退,但能否「活用」這個悟境,卻因習氣、煩惱未斷而不同。
初悟者:或許只是明白「原來如此」,但在生活中仍會被情緒、貪嗔痴覆蓋。
久修者:透過「悟後修行」,慢慢把習氣洗淨,才能做到「行住坐臥、無非道場」。
3. 譬喻
認識太陽與雲:開悟就像第一次真正見到太陽,知道它一直存在。雲(煩惱)來時會遮住視線,但不會再懷疑「太陽有沒有」。
水與冰:水本質上是水(心性),雖然可以凍成冰(無明習氣),但一旦知道「冰就是水」,這個認識不會消失;只是冰要融化還需時間。
4. 古德的話
六祖慧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
意思是,見性後悟到這個「本自」的道理,不是靠修才有的,所以一旦明白,不會再被推翻。
5. 小結
👉「一悟永悟」不是說開悟後就成佛、再也沒有煩惱;而是指 所悟的「真理」不再動搖。
但 煩惱習氣仍須漸修漸斷,否則悟後還是會「有時像凡夫,有時像聖人」。
mozxcv wrote: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1]無明。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寶明生潤火光上[2]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炎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那不是古文的問題,是原本就是不良翻譯、或是本就沒打算把它講清楚的問題。
什麼是 AAAA ?
它就是 BBBB 下的 CCCC。
問你一個東西的定義是什麼?它就再生出更多「未定義的名詞」來解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