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文有些傷腦筋,就用3個免費的來翻看看。
ChatGPT,Gemini,Copilot。怎麼覺得Copilot翻得比較好?
選舉 wrote:
你是看哪一類的古文買...(恕刪)
看佛經,像底下從靈性來談生命的由來,看得懂嗎?
楞嚴經:
佛言富樓那。如汝所言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聞如來宣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富樓那言唯然世尊。我常聞佛宣說斯義。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1]無明。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性覺必明妄為明覺。覺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無同異中熾然成異。異彼所異因異立同。同異發明。因此復立無同無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發塵自相渾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起為世界靜成虛空。虛空為同世界為異。彼無同異真有為法。覺明空昧相待成搖。故有風輪執持世界。因空生搖堅明立礙。彼金寶者明覺立堅。故有金輪保持國土。堅覺寶成搖明風出。風金相摩。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寶明生潤火光上[2]蒸。故有水輪含十方界。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炎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Copilot把它翻成了白話文,是不是就看懂了?
佛陀對富樓那說:「如你所說,清淨本性本來就存在,那為什麼會突然出現山河大地呢?」
佛陀接著問:「你不是常聽我說,‘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嗎?」
富樓那回答:「是的,世尊,我常聽您宣說這個道理。」
佛陀又問:「你所說的‘覺明’,是指本性明亮叫做覺?還是指覺而不明叫做明覺?」
富樓那回答:「如果不明就叫做覺,那就沒有無明了。」
佛陀說:「如果沒有所明的對象,那也就沒有‘明覺’。有對象就不是覺,沒有對象就不是明。無明也不是覺,它只是湛然明淨的性。性覺一定是明的,但妄想把它當作‘明覺’。」
「覺不是用來明瞭什麼的,但因為有‘明’,就立了‘所明’。既然‘所明’是妄立的,就生出你這個妄能。於是,在‘同’與‘異’之中,熾然形成了‘異’。‘異’是因為有‘所異’,而‘所異’又因‘異’而立‘同’。」
「‘同’與‘異’的分別產生了‘明’,因此又立了‘無同無異’。這樣一來,心就開始擾亂,彼此對立,產生了勞動。長久下來,勞動引發塵埃,彼此混濁,於是產生了煩惱。」
「煩惱開始運作,形成了世界;世界靜止時,就成了虛空。虛空代表‘同’,世界代表‘異’。這些‘同’與‘異’的分別,其實都是真實存在的法。」
「覺明與空昧互相對待,產生了搖動,因此有了風輪來支撐世界。因為虛空產生搖動,堅固的明性就形成了障礙。那些金寶,是由明覺形成堅固的性,所以有金輪來保持國土。」
「堅固的覺性與寶物形成搖動的明性,風與金互相摩擦,因此產生了火光,成為變化的性。寶物的明性產生濕潤,火光向上蒸騰,所以有水輪包容十方世界。」
「火向上升、水向下降,互相交融,形成堅固。濕的部分成為大海,乾的部分成為洲潬。因此,大海中常有火光升起,洲潬中江河常常流注。」
「水勢弱時,火凝結成高山。所以山石敲擊會產生火焰,融化後又會變成水。土勢弱時,水抽出成為草木。所以林藪遇火燒會變成土,絞碎後又會成為水。」
「這些交錯的妄想互相作用,形成各種種子。由於這些因緣,世界才得以延續不斷。」
Copilot白話翻譯:
人的本性是由上天所賦予的,順著這個本性去行事,就是「道」;而學習如何實踐這條「道」,就是「教」。
「道」是無時無刻都存在的,不能片刻離開它;如果能離開,那就不是「道」了。
因此,有修養的君子,即使在沒人看見的地方,也會謹慎小心;即使在沒人聽見的時候,也會心存敬畏。
最隱密的地方最容易暴露真心,最微小的事情最能顯現品格。 所以君子特別謹慎自己獨處時的言行。
人的喜怒哀樂還沒表現出來時,叫做「中」;表現出來而都合乎分寸,叫做「和」。
「中」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
當人能夠達到「中」與「和」的境界,天地就會安定,萬物就會生長繁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