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Navdy開箱

(12/14修正部份內容並新增相片)
從2013年起Navdy就被視為汽車HUD的最高水準,但後來由於DLP模組的散熱問題和手勢辨認的演算法開發困難(據說如此),一直延到今年才正式開始發售,在Reddit上早被人罵翻了,大家罵的不是延遲,而是延遲卻不回應不解釋,以一個群眾集資成立的新創公司而言,Navdy的網路公關做得實在不及格

今年9月底終於開始對預購用戶出貨了,令人驚訝的是在10月底就開始公開發售,不過售價就從預購價的499一舉上跳到799!整整漲了300美元!而且只出貨到美國境內。

好在我們公司有美國分公司,我請加州辦公室的同事幫我代收代寄,問題是還要加上加州消費稅,所以總共我付給Navdy870美元!

其實11/25我就收到了,拖到今天才寫開箱文是因為今天才收到FedEx帳單,可以列出所有搶鮮成本:
Navdy:799USD
Cal VAT:71USD
FedEx Priority:5140NTD
關稅貨物稅:1045NTD (其實我申報的價格是FOB 300USD)
車廠安裝費:300NTD
看你用什麼匯率來算,大致上總成本是33500NTD

報關拖了兩天,因為這是無線通訊device,FedEx先以電話詢問它的工作原理,然後要了原廠規格書(都沒拿到手哪來規格書啊?原廠網站上也找不到啊!後來還是google大神從Navdy網站的隱藏目錄中把規格書挖了出來),另外還得填寫報關個案委任書、自用切結書、身份證影本。切結書和身份證是讓FedEx向NCC申報核准用的,很意外地NCC竟然幾個小時就批了。

在安裝方面,其實接線裝mount什麼的你自己來就可以了,問題是我的Subaru Levorg原本就有埋線裝Garmin GPS,而且內裝飾板還蠻紮實的,自己有些無從下手,只好開去原廠請師傅幫我埋線、拆Garmin了。

Navdy開箱
箱子很有質感,其實外面還有一個阿楞箱,懶得拍了

Navdy開箱
開箱第一層是本體,那塊lens有一個專用罩保護

Navdy開箱
第二層,右下那個是dial遙控器(藍芽連接本體),用來遙控本體操作一些功能的。似乎產品最初構想時沒有設計這個遙控器,意圖全部用手勢操作,但後來大概難度太大放棄了。右上是連接線。左下是dial的電池。
左上是規格書說明書啥的,不重要,安裝時拿手機,Navdy app有video的一步步教你裝navdy

Navdy開箱
拿掉護罩、打開lens,可以看到紅色的navdy字樣....這只是一張貼紙的反射啦!貼紙貼在反射鏡上,用來幫助你在開機前安裝Navdy到正確位置

Navdy開箱
箱子第三層,放的是標準安裝座和dashboard清潔綿

Navdy開箱
第四層是整線夾和中、高安裝座

整個包裝非常有質感和設計感,但不知為何裡面到處都是白色的粉粉屑屑,好像有人用力搓了半小時頭皮屑一樣。

為了對應各種不同的儀表板構型,Navdy提供了三種安裝座,我用的是標準座。不過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使用標準座怎樣都看不到投影(lens的視角非常窄,上下左右可能只有30度的視角),想來是因為Levorg的儀表板向前方下傾,所以lens跟著前傾(大於90度),導致正常坐姿看不見。

換了中安裝座,它可以調整角度,所以本體可以調成水平。這時看是看得見了,但本體站在獨腳高蹺上晃來晃去、lens還會一直震到玻璃,實在太危險了。再換回標準座,這時才發現自己太死腦筋了,lens不一定要推到底啊,它還是可以調整角度的。於是安裝問題就這麼愉快地被解決了,而且換坐姿時只要調整lens角度就可以了。

然而用了兩三天還是覺得怪怪的,左邊影像老是看不太見要歪脖子,仔細研究一下,發現Levorg的駕駛盤中央和駕駛座中央竟然不在一直線上(方向盤偏右約3~5cm),而標準座(底部是有蝶翼的橡膠墊,黏著面塗上一層壓力感應膠,其實不難撕下來重貼)安裝時是對著駕駛盤中央,所以實際上以鼻子為中心,原先安裝的位置偏右了3~5cm,因此投影在左緣的影像看起來就有點跑出框了。扒起來重黏就好了。

說到這裡要稍微科普一下Navdy的投影方式:DLP投影機是在lens下方機殼內,從lens下方的小孔投影到靠駕駛人側的底部的反射鏡,再反射到半穿透的lens上。Navdy和絕大多數現在的車用HUD不同,在於它的投影焦點不是在lens上,而是在車頭,理論上這可以降低駕駛人看路、看HUD的眼球焦距切換時間,減少「看HUD時無法觀察路況」的風險。然而我得說這個設計還未臻完美,一來lens位置仍然偏低,眼球還是要下移才能讀取資訊(不過習慣後可能就可以用週邊視覺來讀了),二來車頭和前車、無限遠處的焦點差很大,眼球還是會需要調整焦距的。

Navdy開箱
實車演示,由於偏光關係,很多資訊無法被相機拍攝出來

Navdy的功能:
1. 導航:原先以為它只是投影顯示器,導航是由手機執行的,然而這並不是事實。Navdy本體安裝了HERE的全球圖資(可以接電腦更新)以及GPS sensor,就算沒有手機它也能顯示地圖和目前位置,但是導航需要手機來設定目的地,手機必須安裝Navdy app,在search中不需要打地址,只要輸入姓名或POI名稱,前者會從手機連絡人中搜尋地址,後者會上網從google中找尋地址,然後利用google map計算路徑,傳送到Navdy本體開始導航。Navdy app裡也可以設常用地址(可以給好記別名),Navdy本體透過dial遙控可以選擇這些Favorite Places。
導航時非建議行駛路徑的圖資一律以灰白顯示。由於一條彩色路徑"浮在視線正前方",所以很容易follow,基本上不需要語音Turn by turn(現在也只有英文語音,我就把TbT關了)。
導航地圖可以轉dial遙控器來zoom out、zoom in,zoom out一段就可以顯示預計到達時間了。
但是導航功能還不完整,沒有中途點,也不能手動re-route,只能等它自動re-route。

奇妙的是,當Navdy沒在導航時,「目前行駛的路名」是顯示中文的,但一開始導航就全轉英文了。我向Navdy詢問有何解法,他們建議我更新圖資,然並卵,所以現在導航時還是只有英文。話又說回來,買Navdy就是為了它的AR導航模式,有沒有路名其實並不太重要。
不過令人百思不得其解,HERE明明就有中文的台灣圖資啊!只能說Navdy目前都只傳給你英文版圖資吧? (Navdy程式只能透過Navdy server更新圖資)

navdy和一些美國新創公司的HUD一樣採取AR導航模式。啥是AR式導航?一是方向指示就在你眼前和景物重合,二是方向指示和路線重合。可能大家在用傳統導航機時,大多使用俯瞰式畫面,既不和景物重合也不和路線重合,駕駛得用腦子去把俯瞰地圖轉換成眼前的道路,而AR導航是直接把「你該採取的方向」重疊到「眼前的實際道路」,所以直覺就知道要怎麼走了。傳統導航機的3D模式就有點這個味道了,但傳統導航機既不是半透明的,不能和路線重合,也不能放在正前方和景物重合。
但目前大多數市售的HUD導航(原廠或AM),其方向指示是傳統導航的俯瞰箭頭模式,明明投射在你眼前但就感覺差了一點。
Navdy開箱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illustrator超不專業畫的,請別介意畫得有多醜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隧道中沒有GPS訊號,Navdy仍能顯示即時車速,因為本體內安裝了MEMS加速計,可以接手偵測車子的加減速,以更新即時車速。

2. 路況顯示:這是透過手機抓google的路況功能,使用到現在的經驗,準確率大約80%。Navdy會以綠橙紅來顯示行駛路徑上的塞車狀況。

3. 車況顯示:行駛方向、低油位警告、目前瞬間油耗、日期時間、車速、轉速等等(據說還有「該保養了的提示」)。Navdy本體是透過OBU2供電的,順便抓取行車電腦資訊。但這裡顯示的車速不是行車電腦的車速,而是GPS測的車速,會比儀表板顯示的車速低一些(Garmin和Mio的 GPS車速比Levorg顯示車速低4~5km/hr,Navdy顯示車速則比Garmin/Mio的GPS車速又低1~2km/hrs)。比方說,下圖儀表板顯示車速89km/hr,Navdy顯示83km/hr,之前的Garmin導航機和Mio行車紀錄器會顯示85km/hr。根據經驗,Garmin和Mio的車速顯示是蠻可靠的。所以看著Navdy顯示的車速,我會在心裡加個1~2km/hr。

切換到Dash顯示模式時,時速顯示於正中央,週圍一圈還會有「目前速限」標識
Navdy開箱
上圖是Dash顯示模式,右側選擇顯示「航程進度條」,中間時速顯示83km/hr,外圈不只是好看,各位看倌注意一下,圓環亮起的部份表示目前車速,再過去一點點有一個小缺口有沒有,那就是「目前速限」!很聰明吧

要使用車況顯示功能有兩個方式:用dial遙控器切換到Dash,這時畫面中央是模擬儀表板的車速指針和rpm,右側可以用dial遙控器選擇顯示什麼資訊(例如羅盤、瞬間油耗、導航時間、日期時間等等),而導航指示變成顯示區底部的一行(箭頭、下個轉彎路名)。
在正常地圖/導航模式下,車況警告訊息會自動從右側pop出來(notification)。

例如我前天油量低,notification就提示我油位<15%,問我要不要導航到最近加油站,這時手勢一揮表示同意,Navdy就自動規劃路徑到最近加油站了。

4. 語音通話:一樣以notification方式顯示,向左揮表示接聽,向右揮表示拒接。可以顯示中文連絡人名。若手機沒連接車用音響,則以手機的擴音器和麥克風通話。Navdy app中也可以設Favorite Contacts,透過dial遙控可以選擇常用連絡人撥出去(不過並沒有號碼盤撥號功能)
Navdy開箱
右側notification跳出來顯示來電人,可以用手勢指揮接聽或拒接。
這個功能我是不用的,因為若是手機連上車用音響,透過Navdy接聽「似乎」無法順利轉到車用音響和麥克風通話。所以若是你一般在車上透過藍芽連接車用音響,還是用駕駛盤上的按鍵操作通話功能就好。

5. Glance訊息顯示:SMS、Line、wechat、Skype、FB messenger、Whatsapp、calender 等等,手機有通知功能的app,理論上都能透過glance功能pop到Navdy上(和車況一樣的notification),除了貼圖和傳檔無法顯示外,各種語言都不成問題,一樣揮手讀取或dismiss。
然而這個功能有點不穩定,我太太的wechat就一直沒有出現在Navdy app的glance設定上,所以無法pop到Navdy glance,而這兩天我的手機連Navdy時它乾脆完全不顯示glance了。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反正重啟app或reset手機就好了。然而當它正常工作時,你會很喜歡它的。

6. 音樂控制:和語音通話一樣,最好直接用方向盤按鈕控制。不過不管你用不用它的音樂控制,切換歌曲時它都會用notification方式pop給你目前播放曲目(含專輯封面和專輯名稱),可以用dial遙控器選擇pause, next, previous。我很喜歡這個功能,因為Levorg原廠音響不支援UTF-8,所以非拉丁語系歌曲的歌名和專輯名稱都無法顯示在車用音響面板上。

整個來說,對非拉丁語系國家駕駛而言,Navdy實用度有點問題,主要是沒有本地語言的導航。除非你和我一樣覺得AR導航就夠了,不看路名沒關係。不過這個問題是可以透過軟體昇級解決的,官網也有說有本地化的計畫,不過鑑於他們光推出這個產品就花了3年多,我也不敢期待下一季就會有中文導航。

但,還是有個BUT,最大的問題是在lens設計,它...太小了啦!在邊緣的顯示資訊,例如右側的目前車速,右眼幾乎看不見,只有左眼看得見,造成車速看來好像鬼影耀光什麼的,左側資訊也一樣。
另外,你要是變個坐姿,就要重新調一下lens角度,不然不是上方就是下方超出邊界看不見了。
最後,使用標準mount時lens位置太低,並不像真的AR一樣和視線重合,navdy的直覺度和方便性、安全性和傳統導航機或手機相比是一大進步,但總還是差了這一小步。我比較希望用貼半穿膜在windshield上的方式來投影。

DLP本身會散發高熱量,但它本身卻非常怕熱,而HUD又必須安裝在dashboard上受日光直射吸收高熱量,本體卻不能做成高反射(會反射到windshield上影響視線)。散熱難題是 Navdy推出延遲的重要原因。我希望下一代能用雷射MEMS投影技術取代DLP,台灣新創公司Ultimems就已經在明年會有產品推出,據稱已有hud正在驗證導入了。

和其它HUD相比,navdy做得最好的一點就是「簡單」,其它HUD為了附加價值,塞了很多功能,這些功能navdy不見得沒有,但navdy很聰明的UI會把不需要的資訊隱藏起來,讓畫面清爽簡單,你需要的資訊就會很清楚。其實這個時代早就是這樣了,UI設計的重要性至少和database、algorithm一樣重要,但台灣軟體設計卻很少在這上面花心思。

總結:如果你對車用hud很感興趣,還是等Navdy二代,換用更大lens並有當地語言圖資後再下手吧。
2016-12-09 14:5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Navdy 開箱
請問樓主用Andriod or Iphone ?
我是等了兩年多, 寫信盧客服也沒用...說要這個月底才會出...
終於看到有大大分享此開箱了

當初看到預定時,本來要點選購買,但先問過客服提到不支援中文時就縮手了~
同意大大的結論,看來第一代還滿多缺陷的~ 等第二代再考慮要不要購買,不過好貴阿

LoveTaiwan wrote:
請問樓主用Andriod...(恕刪)


iPhone

問客服沒用是很正常的,一開始不就說了?他們的網路公關超級不及格的

joeshin wrote:
終於看到有大大分享...(恕刪)


也不是完全不支援中文啦,簡訊line微信whatsapp什麼的,發中文訊息都能讀,中文歌名也能顯示,中文來電名稱,中文「現在行駛道路」....

whitesox wrote:
奇妙的是,當Navdy沒在導航時,「目前行駛的路名」是顯示中文的,但一開始導航就全轉英文了。我向Navdy詢問有何解法,他們建議我更新圖資,然並卵,所以現在導航時還是只有英文。話又說回來,買Navdy就是為了它的AR導航模式,有沒有路名其實並不太重要。
不過令人百思不得其解,HERE明明就有中文的台灣圖資啊!只能說Navdy目前都只傳給你英文版圖資吧? (Navdy程式只能透過Navdy server更新圖資)(恕刪)


我倒認為是app 的問題, 行駛路名是中文,那表示圖資內有中文, 導航後是英文路名, 應該是用線上資訊...這部分用到的英文.

我看Navdy 的Q & A 有說到, 使用了Google Map & HERE Map .. 不知道他們實際使用上是如何套用兩套地圖...目前知道的是線上路況是用google ..

網兄要不要用Andriod 試看看....也許會有不同結果.

如果月底我有收到, 再來分享.
Navdy 官網有關於圖資,語言的敘述..

Global Navigation

Navdy works anywhere your phone works and its mapping data is powered by Google Maps and HERE Maps. As long as Google Maps and HERE Maps has mapping data about the region you’re in, Navdy will too.

Displayed Language

Currently, the Navdy app and display are only available in English. This includes all options in the menus and settings. Over time we'll support additional languages through software updates.

Non-English Notifications

Navdy supports unicode so non-English text messages, street names, and your phone’s notifications should display on Navdy in their original format. You can also change Navdy's settings so directions use the metric system.

Voice Control

Voice control is handled through your phone’s Siri® or Google Now program. If your phone currently supports voice dictation in a 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 via Siri® or Google Now, you should be able to use it with Navdy too.

LoveTaiwan wrote:
我倒認為是app 的問題, 行駛路名是中文,那表示圖資內有中文, 導航後是英文路名, 應該是用線上資訊...這部分用到的英文.
...(恕刪)


「沒在導航時」的行駛路名是中文,但顯示的地圖上的路名還是英文,等會有空去拍一張來給大家看看

LoveTaiwan wrote:
Navdy 官網有...(恕刪)


我就是讀過這些說明才決定下手的

導航沒中文我忍了,反正AR導航應該沒文字也OK

各種功能沒中文一點影響都沒有

但是notification (訊息、來電、曲名)可以顯示中文,這就比我原本的車用音響強多了

如果要我比較,我覺得以駕駛的角度而言,現在的navdy已經比CarPlay要實用多了,至少你不用低頭去看面板
那就是英文圖資了,那要等NAVDY修正了
whitesox wrote:
「沒在導航時」的行...(恕刪)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