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去了一趟美國探親,來到西邊的三個大城市。當然,這裡不是旅遊版,我也不是來談哪裡好玩的。不過,我想把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國開車導航經驗分享一下。
先撇開導航軟體的優劣及圖資豐富與否不談,我注意到一個很值得玩味的現象。下圖是亞歷桑納州鳯凰城(Phoneix, Az)的市街圖,取自Google Earth輔以層級六的道路名稱(US Roads-6)。

仔細一看,會發現它的道路排列,除了棋盤狀的整齊之外,還蘊含了重要的意義。大部份的美國道路都是以數字來編號。以Ave.(Avenue)和St.(Street)來命名。譬如圖中的N 59TH Ave,N 67TH Ave,N 75TH Ave,N 83RD Ave。您發現了嗎?它們之間的差距正好是8。經過詢問這才發現,上述這些每8條大道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英哩(1 mile),我甚至可以徒手算出二條路之間的距離。假如我要從N 55TH Ave前往N 75TH Ave,我需要走上(75-55)/8=2.5英哩=4.02公里,步行時間大約1小時。
正因為如此,門牌號碼非常容易辨識。舉例來說,我有個親戚住在西雅圖(Seattle)的6510(號), 34TH Ave NE。從地圖上來看,就在紅點的位置。6510號表示在與65街(65TH St.)的交岔口。從街口開始算6502,6504,6506,6508,第五間就是6510號。不曉得它們有沒有進一部規定,每一個門牌和門牌之間,距離有多少碼(yard)。若真如此,很可能用一個數學公式,就可以找到指定的門牌和經緯度了。

此行我用的是Destinator 3這一套行之有年的導航軟體。身在國外,基本上可以視為完全不知道路怎麼走,因此我十分相信導航軟體。雖說十分相信,但我也不想開車掉到河裡去。於是我在上路前會先看系統為我規劃的路,是不是符合常理。這裡所說的常理,是指以大路優先嗎?有沒有銜接一些奇怪的小路?或者會不會直接跨過運河或峽灣?剩下的,就只能靠開車時的判斷了。
旅程第七天,我們從亞歷桑納州鳯凰城開到加州聖地牙哥(San Diego),再從聖地牙哥開到安那罕(Anahiem)的迪士尼樂園(Disney Land)。我們租了一間位在迪士尼旁的Super 8 Motel。從網路上找到了它的地址,依照步驟點選,最後它還會顯示它目的地的經緯度。





接下來會顯示它規劃的路徑。在上路前,我習慣看看它的規劃內容。大部份都是走I-XXX,Interstate,州際公路)及Fwy(Freeway,高速公路)。這意味著我不用太擔心掉到河裡,但是卻要注意出口匝道。不過它們的標示確實很有水準,通常會標示下一到三個出口的里程及距離,我只要專心聆聽Destiantor 3的播報就可以了。



正如標題所述門牌定址的國外取經,可以發現它的定址功能與Google Earth提供的空照圖非常準確,我也順利的來到了下榻的摸得路。


[後記]
由於民情風俗的不同,大概很少人會記得台北市的第五大街是八德路還是敦化南北路。也不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只是覺得有些科學的方法,確實能讓生活更便利。如果今天換成我是外國人來台灣旅行,開著車看著不曉得怎麼發音的漢語/羅馬拼音文字,可能原本要去士林卻到了樹林。
如果台灣的馬路及門牌真的能編得這麼有科學性,導航軟體和圖資的廠商可能就輕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