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談為什麼C320規劃出來的路徑捨快速路而走省道


DickLee wrote:
插花一下~
個人認為大大們忽略了一件重要事情,
假設Garmin所有演算法修改到符合台灣路況,
如果有人加買國外圖資,那麼到了國外建議路線是不是會變得很離譜呢?!?!


下次到米國華盛頓的時候 我可以share 一下我的使用經驗
因為Seattle downtown 有蠻多地方的路都是單行道 可以看看米國的圖資 好不好用

不過一年去不到三次 花個一萬左右的錢 來買圖資 真是肉痛啊~~~
Asimo118 wrote:
很奇怪噎,每次就一定要吵得好像一定要有對錯才叫做討論!?

自古以來,偉大的人(事,物)總是會引起比較大的爭論議題,正所謂樹大招風...唉!這是宿命~

ps:還沒認同前,你會反抗,一但任認同後,你會感動!
I am back.
我貼一下我實驗 Mori 的規劃雲林科技大學->雲林東勢鄉公所


雲林科技大學旁邊->雲林東勢鄉公所


也就是比較靠近台三的時候就往台三線走, 模擬時速51km/hr. 接國78時速69km/hr
如果由雲林科技大學左側靠近台1乙, 模擬時速51km/hr, 接國1時速86km/hr.

其實這條路之前有人提出了~舊圖資國78模擬只能跑51Km/hr, 後來更新後提高到69km/hr.
(台1乙) 6.9km / 51KM/hr + (國1) 3km / 86km/hr = 10分鐘
(台三) 3.5km / 51km/hr + (國78) 9.1km /69km/hr = 12分鐘
這兩段以雲林系統交流道為分歧點計算里程與模擬速度...

雲林科技大學正好在兩個幾乎同分的兩個分界點上 (沒計算台1乙多出路程的紅綠燈時間). 所以經驗值來說, 下面的路線應該都會比較快. 但是計算上, 台1乙+國1比較快(一路綠燈?) 而上面的模擬里程應該都是以道路平均速度來算, 不含偶而可以超過速限的5~10%. 而台1乙可能想超速都很難.
所以在實務上, 走台1乙絕對會比較慢. 可是以台1乙附近的路線來說, 又不能降低它的速限, 造成與地方道路又過於接近!?

至於哪段路比較合理? 有人講繞路, 也有人希望繞路走快速. 不容易取得平衡點.
Asimo118 wrote:
而且,路徑規劃的邏輯,或許在國外其他地方很適用,在台灣不適用罷了。總不會叫這些公司還要為台灣特別去研究一個適合台灣專屬的導航邏輯然後放棄掉其他的國家吧?!再者,如果開了先例,每個國家都要一套自己的導航邏輯,那Garmin也不用活了。一套導航系統的誕生是需要多少的人力物力的投資,可不是隨便說說就可以出現的。


這個問題我倒是問過 Garmin 的何經理. 其實台灣的 2610/C320等機種, 早就已經為台灣客製化(簡稱:台客化) 比如手寫/本地語音/交流道出入口搜尋/照相警示等, 所以並不是不能加入台灣特有的功能, 你可以察覺 Garmin 設立在台灣的好處吧.

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功能都照單全收, 因為牽涉到程式修改的複雜度, 產品也有自身定位的考量. 所以建議並不代表不可能, 但是也要得到她的認同.
其實我有幫Garmin想到一個解決規劃路徑的方法。
因為Gps計算路徑是用道路的限速權值來做規劃。
所以可以把一些紅綠燈很多,車很多的道路,權值設低一點,再加上不同的時間給予不同的權值。例如中山路一段在7:00~9:00車多,雖然道路限速是60,但實際上跑完大概平均只有30公里,那麼這條道路在7:00~9:00時,規劃的權值就是30而不是60。
像國道1號跟3號,限速都是100。權值一樣,但某些路段可能國道1平均只能跑80(車多路段),國道2卻可以跑110,這樣就差了30公里,在計算上,權值應該為一個80,一個110 較為合理。
一些小路巷道,可能沒有標明速限,Garmin可能依據等級而給予50的權值,但實際上在小路巷道只能跑30,那麼權值就應該是30。
光是更動權值,應該就能大大的增加路徑規劃的合理性。

紅綠燈的部分,影響的時間有時比距離大得多。平面道路一個2分鐘的紅綠燈,在高速公路上就可以跑好幾公里,所以強烈建議把紅綠燈也列入計算。例如可以把等一個紅燈的時間1~3分鐘,換算成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跑幾公里。可以利用統計的方法,來估算某段路會停到幾個紅綠燈。例如中山路一段上有6個紅綠燈,假設一般平均會停到2個紅綠燈,2個紅綠燈約4~6分鐘。
或者如果要省事的話,就乾脆把紅綠燈很多車也很多的地方,依照時段適當的降低其權值,如此就不必逐一的堪察計算紅綠燈。

這樣規劃的結果應該就會比較接近台灣人開車的習慣,而且也不至於太難做到,因為用的的演算法沒有複雜太多,只是權值更動而已,頂多再加入紅綠燈跟時間的元素。而且這種做法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先只針對哥主要的市區如台北、台中、高雄等會堵車的地方做這些堪察,沒有堪察到的地方,頂多也就是維持原本的權值計算而已,然後逐步完善,事實上除了大台北會比較費事外,其餘的都市可能不會太複雜。而且一次資料建立後,往後只需適時修改,不需要每次都重新堪察。這樣可以在不提高太多成本的前提下,完成精度很高的導航系統。

當然,以上是在選擇「最短時間」到達時,比較有用。如果是「最短距離」,那麼就比較不需要。台灣地狹車多,我想用到最短時間的機會可能比較多。
滿分啦~levis501tw大俠,
這真是蠻有建設性的方法~

levis501tw wrote:
其實我有幫Garmin想到一個解決規劃路徑的方法。...
levis501tw wrote:
所以可以把一些紅綠燈很多,車很多的道路,權值設低一點,再加上不同的時間給予不同的權值。例如中山路一段在7:00~9:00車多,雖然道路限速是60,但實際上跑完大概平均只有30公里,那麼這條道路在7:00~9:00時,規劃的權值就是30而不是60。
像國道1號跟3號,限速都是100。權值一樣,但某些路段可能國道1平均只能跑80(車多路段),國道2卻可以跑110,這樣就差了30公里,在計算上,權值應該為一個80,一個110 較為合理。
一些小路巷道,可能沒有標明速限,Garmin可能依據等級而給予50的權值,但實際上在小路巷道只能跑30,那麼權值就應該是30。
光是更動權值,應該就能大大的增加路徑規劃的合理性。


這個建議很好, 其實日本的車機早就有這種功能. 但是方法更為先進, 它們有一套 VICS(道路交通情報), 歐洲也有 RDS TMC 道路資訊服務技術.
這種系統透過FM無線電將當時的路況傳到導航系統上, 透過即時的路況將加權修改, 可以及時的避開壅塞的路段, 有了這種系統就定死在某個時段改變路權.
這個台灣 TOBE 就是想做這樣的系統商, 雖然有 Nisson 的全力推廣, 但是系統不夠完整, 只靠一家車商唱獨角戲, 實在成不了氣候. 而如果要等我們的政府來做呢~哀呀~

回過頭來看這個解決方案, 首先道路資訊的建立, 可能需要多建入一個或數個不同時段的路權資料.
可是整個台灣的路況調查, 這有點像是重新洗牌, 雖然只有都會區差異比較大, 可是要修改的也不少耶.

倒是紅綠燈的時間計算應該只要改程式, 因為路口的資訊本來就有, 只要把路口數量加起來乘以時間, 比如一個路口1.5分鐘, 這應該可行吧
感謝版主詳細的分析。知道原因後,對產品的信任度,相對的就增加不少。Thanks
mori
Haily wrote:
倒是紅綠燈的時間計算應該只要改程式, 因為路口的資訊本來就有, 只要把路口數量加起來乘以時間, 比如一個路口1.5分鐘, 這應該可行吧

這麼重要 ( 立刻提高產品差異性 ) 又不難搞的功能,為甚麼就是沒有一家廠商願意做呢~不解?
玩導航,其實可以很輕鬆~
TOM CHENG wrote:
Haily wrote:
倒是紅綠燈的時間計算應該只要改程式, 因為路口的資訊本來就有, 只要把路口數量加起來乘以時間, 比如一個路口1.5分鐘, 這應該可行吧

這麼重要 ( 立刻提高產品差異性 ) 又不難搞的功能,為甚麼就是沒有一家廠商願意做呢~不解?


這個我在另一個討論串有說過, 以國外很大的路網, 增加路口計算, 降低了計算的效率, 但是對導航沒有多大的幫助(棋盤式道路, 有加跟沒加都一樣). 而君不見連個禁左/禁迴, 很多PDA的軟體都搞不定...

而且導航規劃速度, 會被拿來比較, 可是經過路口多寡好像不會吧!? 所以 "立刻提高產品差異性" 可能不是顯而易見的
不過我也推"路口等候時間加入規劃", 最好是右轉加1.5分鐘, 直行加1分鐘, 左轉加2分鐘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