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ben2 wrote:原來...是做壞事...(恕刪) 事實上這類的事在台灣已發生過N次,男的帶女的去偷吃,超速或闖紅燈被測速照之類的像拍下,元配看到照片...而且很多還是被固定式的拍到的...,有些還會上報紙...被當成"笑話"看...不過自從什麼"測速反雷達"或"GPS導航中的測速照像位置警告"這類的出現,情況就減少很多了...
k.k2001 wrote:個人覺得除了人臉及...(恕刪) 門牌號碼怎麼會是隱私?不一定吧...比如我問你家的地址,你認為是隱私不告訴我,但我知道你家住那裏...如我和你已是認識的朋友,也到你家幾次,只不過先前沒注意你家的地址...所以我特別跑到你家門口看你家的門牌...這叫"侵犯你家的隱私?"然後每天經過你家門前的人也會無意看到你家的門牌號碼...那也叫:"侵犯你家的隱私?"不然你將你家的門牌號碼牌拆下...但是要是每戶人家都這樣做,那些利用門牌號碼當參考,找地址的人就慘了,比如你家在某市中正路100號,結果整條中正路的住戶都不掛門排號碼...那請問你要叫別人怎麼找到你家?你不要說:看招牌或大的地標或房子外觀...要是沒有的話呢?有些地方一條街道的房子外觀大同小異,也沒有招牌...也不要說,可以去問路人或當地人...或帶台有地址定位資料的GPS出門啊...因為大部份人到陌生的地方找一個地址時,往往是參考街道兩旁的門牌號碼決定向前找或向後找...(我是不清楚,沒有正當理由而不掛上正確的門牌號碼,有沒有違法?)
jwenpo wrote:Google地球街景圖,你家門面隱私都被看光了?(街景車剛好經過,且有被拍到)曝光項目:包括你家的門面(包括幾樓,住什麼房子,店面招牌資訊....)人物家中有幾台車子,開什麼車,機車,甚至車牌號碼住家附近資訊......你家被拍到了嗎?...(恕刪) 好想被拍到啊.... 可惜拍的那天我在上班
還是有人被拍到了,就不知是故意還是無意的?...請看...花蓮市富裕七街55這地址的Google街景...請左右看看,特別注意2樓....可能很快的這地址就會有記者圍在外面了...ps.這是網友在別的網站公怖他(她?)的發現的....
miabo wrote:還是有人被拍到了,就...(恕刪) http://maps.google.com.tw/maps?hl=zh-TW&source=hp&q=%E8%8A%B1%E8%93%AE%E7%B8%A3%E8%8A%B1%E8%93%AE%E5%B8%82%E5%AF%8C%E8%A3%95%E4%B8%83%E8%A1%9755%E8%99%9F&ie=UTF8&hq=&hnear=970%E8%8A%B1%E8%93%AE%E7%B8%A3%E8%8A%B1%E8%93%AE%E5%B8%82%E5%AF%8C%E8%A3%95%E4%B8%83%E8%A1%9755%E8%99%9F&gl=tw&ei=F-OYS8SzMo7u7APpj9DLCA&ved=0CAgQ8gEwAA&brcurrent=3,0x34689fb44daeb45d:0x12d9d48ccb1fda39,0,0x3468b3c174281203:0x5ade37c6eafc1d73&layer=c&cbll=23.995509,121.597829&panoid=4OnSv62P-tehuiZ9Vybxdg&cbp=12,195.79,,0,-6.57&ll=23.996309,121.597795&spn=0.010017,0.01914&z=16這是什麼地方呢? 為何女子沒穿衣的...那天很熱嗎?
艾歷 wrote:http://map...(恕刪) Google街道攝影 驚見裸女(蘋果日報)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355685/IssueID/20100312除了不雅圖片被網友大量po出,連當事人家的地址都被網友大量po出這對當事人家屬是個很大的傷害!由這事件來看個人還是覺得Google街景圖,除了人臉及車牌打霧處理如果有拍到門牌號碼,建議Google最好也打霧處理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電子地圖成詐騙幫兇2008-11-11 中國時報 【李忠一╱宜蘭報導】電子地圖或GPS定位導航已經成為不少人必備的科技,但詐騙集團卻以此作為恐嚇、犯罪的利器!宜蘭縣警察局刑警大隊發現轄內有中藥行接到詐騙電話,由於地址外流,歹徒甚至用電子地圖查出相關地標,揚言「在你家等個三天三夜!」不但讓人心生畏懼,更提高詐騙成功機率。 縣警局刑警大隊偵四隊長鍾志銘表示,上周宜縣有四、五家中藥行接到詐騙電話,歹徒操台語口音佯稱「有兄弟要跑路,最近手頭有點緊,要借跑路費用卅萬元。」如果不從,還會放話說「現在外面有兄弟在,發生什麼事可不要怪別人!」 鍾志銘指出,接到電話的中藥行雖沒上當,但警方發現「愈是與歹徒聊天愈容易受騙!」他說,有人接到電話後得知是詐騙,反而與歹徒「抬槓」,但此時歹徒可能正在查詢電子地圖,一但言語上「得罪」對方,就會遭到恐嚇。 「你不相信?」一旦受害者質疑,歹徒馬上會說「你家附近是不是加油站?」「對街是不是超商?」「往東兩百公尺是不是學校?」等語。 鍾志銘說,資料外流不僅是電話,還有地址,以中藥行接到詐騙電話為例,歹徒疑似擁有詳載地址的業者名冊,一旦以電子地圖查出附近地標後,被害者常被對方嚇到魂不守舍,連出個門都擔心被「蓋布袋」。 刑警大隊指出,網路上的電子地圖,或是電腦中的地圖軟體雖然方便,但以往曾發生一件讓詐騙集團破功的案例,歹徒向宜蘭市一位民眾恐嚇,並指「你家附近是不是有家派出所?」但該派出所已經搬遷,電子地圖卻還沒更新,這名民眾識破後,對方才急忙將電話掛掉。 警方表示,多數的詐騙電話發話來源都是大陸,雖然歹徒透過電子地圖查閱地標恐嚇,但難保歹徒是「有備而來」,呼籲民眾接到類似的電話,可掛電話不要理對方,或記下接到電話的時間後報案,由警方調查發話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