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它賣得比較好,還是它的GPS Mouse比較好?
前者我同意,後者礙難茍同
軍購採用的,不見得是最頂級的,這牽扯到預算,政治...
種種非功能上的考量
而,就我三年前的了解,長天也不是唯一的"台灣GPS製造廠商"
如果真要說台灣的話,
Pharos裡頭的President和VP都是台大畢業的
歐陽的爸爸還是台大教授
當時才剛把購料移至台灣,在台灣做surface mount到美國組裝測試
後來好像有也在台灣做組裝測試的
(因為後來我拿過兩顆Pharos的有線GPS mouse測過,
一顆是assembled in U.S.A,一個則標Taiwan)
但是這絕對不是取決要用哪一顆GPS的標準
還是要看定位快不快,訊號穩不穩
剛剛去看了一下www.pharosgps.com的hardware specs
(在 support那一欄)
cold start:60 sec
warm start:40 sec
hot start: 8 sec
...我倒是沒有看到Garmin GPS Mouse的hardware specs
不論Holex、Leadtek、Globalset、Pharos,........等,或者可以說台灣大部分GPS products設計都是based on SiRF company Chipset solution。
所以,理論上上面所提到的公司GPS products定位能力(TTFF,GPS Data acquisition ability)是相當的,因為GPS products定位能力,最高不可能超出SiRF Chipset能力範圍。
各家使用SiRF company Chipset solution設計之GPS定位能力上最大差別來自於RF設計、天線調整能力和生產品質控管。
RF設計、天線調整能力,差異基本上是不大,因為本人相信國內工程師的能力(事實上,本人已測試過多家各類GPS products。而且,如果設計上比市面上其他家GPS產品差太大,因該是不敢推出)。
最大差異在於生產品質控管(各家要求允許出貨品質不一)。
Holex最大失誤在於,急於推出使用SiRF Xtrac software之 CF GPS Card "GM-270U"。
雖然它是國內第一家推出使用,消費者也感受到SiRF Xtrac software的Power,但是Holex亦嚐到其害,因為Holex初期使用SiRF Xtrac software版本,為SiRF company提供廠家評估試用版。
討論區所提出大部分不穩定問題是評估試用版的bug。
Holex沒有提出說明(版權及設計上限制,Holex是不能提供新版software,給予消費者自行作"GPS部分"版本更新),加上有一部分真的是生產品質控管問題,漸漸消費者就認為全部是Holex生產品質控管問題。
討論區所提出另外一個問題為何要Cold Start GPS產品,這個問題是SiRF company Warm Start的bug,在第一代較為嚴重(SiRF Star I)。
原因是SiRF company在Warm Start時,內部儲存星歷資料,如果與當時使用時之GPS星歷差異太大,GPS會陷入比對迴圈無法跳開,間接造成無法定位。
所以,要手動Cold Start GPS產品。
SiRF在第二代(SiRF Star II 及Star II/LP)上已有改善,Warm Start太久無法定位會自動Cold Start GPS產品。
但是default自動Cold Start時間較久,如果等不及,建議手動Cold Start GPS產品。
Garmin的產品是否很好?個人認為,目前全球消費性GPS產品業界它是頂尖的,Garmin各類消費性GPS 產品出貨量最大。
Garmin從GPS chipset到消費性GPS產品設計全部是自行研發設計,Garmin是美國上市公司,研發總部在美國矽谷,博、碩士工程師超過百人。
台灣的Garmin只是其生產基地,設廠在台灣的原因,是因為Garmin老闆是台灣裔美國人。
Garmin在GPS產品業界時間遠超過SiRF company,SiRF company崛起是近四、五年的事,主要是臺灣大量使用其chipset設計GPS產品,並且測試出SiRF solution的bug,提供問題給予SiRF company修正,使SiRF solution漸漸穩定。
為什麼不用Garmin或其他chipse solution,因為Garmin不提供chipset給別人使用,至於其他chipse solution大家都在觀望,沒人想再作一次或第一隻白老鼠。
Garmin GPS35因該不會作修改或有下一代產品出現,Garmin也沒有推出CF GPS或Bluetooth GPS,因為那不是Garmin主力市場。
這也給SiRF company機會,市面上(無論國內外)CF GPS或Bluetooth GPS大部分使用SiRF solution。
最後,賣的好是不是代表產品品質一定較好?換句話來說"產品品質不好一定賣不好!"相信就不會有反對的吧,而產品品質關係到公司商譽,影響到消費者的品牌認同。
產品品質不好,或許一時可以賣的很好,最後將被消費者唾棄,或被同類產品取代。
Garmin產品賣的好,且長時間以來,在國內外業界它仍是數一數二頂尖大廠,除了產品本身特性好,產品品質的穩定性有一定的關係。
Garmin GPS35售價不會比其他同類產品低(如晶通GPS mouse售價約台幣2仟多元左右),外觀上,因長時間沒有變動,也不會比其他同類產品小及花俏,消費者仍然會選擇它,因該是上面所討論產品品質的穩定性的原因吧。
P.S.
Garmin GPS35 Specifications網址如下:
http://www.garmin.com/products/gps35/spec.html
Acquisition Times :
15 seconds warm (all data known)
45 seconds cold (initial position, time and almanac known, ephemeris unknown)
5 minutes AutoLocate® (almanac known, initial position and time unknown)
5 minutes search the sky (no data known)
Garmin GPS35 大部分是使用Warm Start。
SiRF company當初就是認為其Cold Start定為速度快,並不在乎Warm Start,所以就沒有發現Warm Start的bug。
SiRF company Star II/ LP solution TTFF 如下:
cold start:48 sec
warm start:38 sec
hot start: 8 sec
以SiRF Star II/ LP solution 作成產品實測(open sky),
cold start約1~2分鐘
warm start約38sec~1分鐘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使用SiRF chipset solution設計的產品,會和Garmin一樣,內建可充電鋰電池,使用Warm Start。
文中只提到SiRF company,不提台灣各家GPS products與Garmin比較,就如一開始寫到台灣大部分GPS products設計都是based on SiRF company Chipset solution,使用SiRF company Chipset solution設計的GPS產品定位能力,最高不可能超出SiRF Chipset能力範圍。
bimmer wrote:
重點是pharosgps在台灣零售市場看的到嗎?如果買不到光看數據就要評論,這樣的說法也是太牽強了吧,至少Garmin GPS有很多使用者使用過,所謂風評就是這樣而來的!!
我可不是光看數據來評論的
親自在台灣試過Pharos的iGPS-180, IGPS-BT
就是因為它把Garmin的比下去,所以才提它
我知道Pharos的iGPS-180有出現過在台灣市場,
跟英瑞得搭過
至於Blue Tooth在台灣買不買得到,我不清楚,我這顆是ups送來的
要說SiRF,還不就是跟台灣那家上櫃公司買的
(我只記得台北過橋下去近平交道)
GPS好不好光看SiRF chip?
這是外行人說的話
裡頭的flashROM怎麼寫有沒有關係?
(現在是不是還是用那顆48K還是64K的我就不清楚了)
Antenna不看行嗎?
那顆天線元件,我知道不只一家在做
很好玩,我看到的每家作給GPS的都是膚色的,大小長相都還差不多
台灣有一堆公司在賣
我還想知道,是誰說出什麼"衛星連成一線"的
就所知,兩年前,全球上空有24顆衛星開放給民間GPS定位用
基本數學,抓得到三顆衛星傳回相對座標數據
就可以解出X,Y,Z軸的座標
就算有兩顆是垂直在你頭上,加上第三顆也是可以解出來的
全球上空有24顆衛星,你是要怎樣"連成一線"?
說出這種話的人可不可以跟我解釋一下?
apeng wrote:
5 minutes AutoLocate® (almanac known, initial position and time unknown)
5 minutes search the sky (no data known)
Garmin GPS35 大部分是使用Warm Start。
以SiRF Star II/ LP solution 作成產品實測(open sky),
cold start約1~2分鐘
warm start約38sec~1分鐘
我實在不想說,5 minutes search the sky?
就算你拿所謂產品實測的1~2分鐘
人家產品實測最多20秒搞定的東西(我拿blue tooth來試的)
這樣差很多耶
SiRF Star II也有不同新舊版本
外表長得一樣,標示不同
用不同版本的,也有差別的
(親身看過試過我才這樣說)
另,前所提那家台灣上櫃公司,聽說後來總部遷到內湖去
我是在它剛上櫃時去看過的
也期待多抖一些…
小弟的幾項看法:
Garmin 所謂各式 start 的定義,和一般他牌的說法並不同。
GPS35 是上市很久的產品(是否舊瓶新裝未知),也是有使用者反應定位延遲…
以舊產品和最新產品相比有失公允。
偶不以為品牌 、產地和 GPS 品質可以劃上等號
雖然有些人是有品牌迷思…
GARMIN 是台灣製
MAGELLAN 也是台灣金寶代工,移至大陸生產。
偶的 LOWRANCE 是墨西哥製造的,是使用 SIRF 晶片,好幾年的舊機,應不是什麼先進晶片,但他機收不到訊號時(包括所謂 高感度晶片270U),它卻奇蹟的收到訊號,
也有一款 StandardHorizon 是日本製,像鐵金剛一樣,還有長時間龜息大法,螢幕保護省電模式,但不叫好也不叫座,其實因封閉環境,連 TrackMaker 都不支援它,
現在公司也下架,不敢再涉足手持機,只剩下航海產品。
其母公司 Vertex Standard 玩無線電的應都知道…
Trimble 是測量級 GPS 的大廠,但也有使用其晶片設計的GPS產品被評為不佳的…
其實以目前台灣各代工廠林立的情況來看,
未來有朝一日像電腦零組件一樣,自組品也許不是夢想喔…
In the GPS World, everyday is fun.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