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本身也是在相關產業從事研發工作,
只是領域跟兩位前輩不太一樣,是在RF相關的部份
相信大家應該了解,同樣的規格,卻有不同的定位時間與不同的穩定性
定位時間如果牽涉到演算法的部份,我沒有辦法回答,
我單純就我的部份做一些簡單的說明,因為我自己也是只有一點皮毛,如果有不太對的謬論,也希望大家能夠提出一些看法

就衛星到PND而言,由於衛星要穿透電離層加上距離遙遠,如果以線性極化波,會有極化改變之現象,這個改變很難估算,因為有可能會變成雜散電波,所以衛星上面的訊號皆是用圓極化波來發射,而GPS衛星是RHCP(Right hand circular polarization),也就是右手圓極化波發射,所以假設在空地上,可以直視衛星的地方,用RHCP的天線接收會是最好,這是跟天線極化匹配有相關的問題,相同的也可以引申到家裡的無線網路天線擺直的跟擺橫的為何接收有差的原因..不過天線問題不是這樣單純,如果經過一次反射,就會變成LHCP,二次反射又變成RHCP,但是會具備延遲性,這個問題,我相信兩位前輩應該都很有經驗...在大樓或多建築物就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這是比較外在的環境.
然而在內部設計上,由於天線極化,基本上無法預估環境狀況,所以在設計上就必須有所取捨,像天線的選取,就有好幾種形式,有分為Patch antenna,PIFA跟ceramic chip,也有helix很多型式,不過每種都有其設計的特性,必須要看外觀及機構的設計,才會發揮天線最大的用處,但是天線僅是一個環節,由於大部分的PND內建天線居多,但是內建在機殼內,靠近各系統區塊太近,就會有所謂的近場干擾,這些干擾通常都是由系統的時脈訊號clock與Data bus所產生出來,在天線後一級會加上filter就是為了減低這些干擾對訊號的萃取與放大...,如果雜訊太大,就會造成放大器的失真或訊號擷取問題...,這個就是電磁干擾問題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一般而言,這些雜訊對其他的系統來說是很OK的,可被接受的,像DVB-T的最低接收訊號僅-85 dBm,手機也才-110dBm,802.11g 64QAM -80dBm,如果記得沒錯的話,年代有點久遠,記性不佳,有錯誤還煩指正一下.GPS大家都嘛背起來了-158 dBm但是雜訊如果大於某一數值就很糟糕了,比方說-120dBm@1575.42MHz+/-20MHz,大於這個數值就危險了...SiRF有做一張table分別是在不同的頻率下可接受的雜訊程度,同頻干擾是最難解決的...
另外一提,經常都會有人講錯的地方就是天線增益antenna gain,一般外接天線都是主動式天線,所以有所謂的主動電路部份跟天線本體,天線本體可以視為被動元件,因為靜止時不消耗能量,也不傳輸能量,就跟RLC一樣,只有加上主動電路才會有效果,但是千萬不要說我的天線本體的gain有28dBi,因為dBi是測試天線本體的一個單位比較,不能加上LNA去描述,我發現包含天線廠商的業務都有這個缺點,連規格書都寫錯,應該是要說放大器放大28dB,這樣的說法才正確,因為一般外接主動式天線本體,頂多到達5dBi,有時會有dBic那是有加上圓極化的比較,要達到10dBi以上那都是較大型天線才做得到比方陣列天線或碟型天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