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台語辭典 測試1.07版

iiiox wrote:
記得早前阮當咧讀冊耶...(恕刪)

路過,順便翻譯一下iiiox哥哥的話...
真的是路過...

=========================
記得早前阮當咧讀冊耶時陣有做一份報告,
譯:記得以前我讀書的時候有做一份報告
主要係嘜去研究台語甘係急嘜無人哄啊,
譯:主要是去研究台語是不是快要沒人在說了
研究耶方法真簡單,
譯:研究的方式很簡單
著係設計一張問巻,
譯:就是設計一份問券
頂面有二十耶問題乎人勾選,
譯:上面有20個問題讓人勾選
其中滲一束仔"真正嘜調查耶"問題,
譯:當中加了一點"真正要調查的"問題
來調查各種年紀耶人咧做"彼件代誌"耶時陣甘擱嘜台語,
譯:來調查各種年紀的人在做"那件事情"的時候有在說台語嗎
因為一般國際研究來哄,
譯:因為以一般國際研究來說
尚親密耶所在或係對象,
譯:最親密的地方或是對象
咱攏會用尚蓋熟悉耶語言,
譯:我們都會用最熟悉的語言
也就是咱最尚早學得耶語言,
譯:也就我們最早之前學的語言

結果果然不出所料:
譯:果然不出所料
一方面證實台語已經漸漸無人愛哄啊,
譯:一方面證實台語已經漸漸沒有人要說了
在伊感覺尚蓋重要耶時陣,
譯:在他感覺最重要的時候
也就係假對方第一次發生關係耶時陣,
譯:也就是跟對方第一次發生關係的時候
少年郎已經差不多無咧哄台語啊,
譯:年輕人已經差不多都沒再說台語了
更加使人著驚耶係少年尪仔某現陣時無愛用台語教伊耶囝仔,
譯:更加令人驚訝的是,年輕夫妻現在都不喜歡教小孩說台語
阮耶判斷係少年郎感覺台語真粗俗,
譯:我的判斷是年輕人覺得台語很粗俗
說台語會破壞氣氛無要緊,
譯:說台語不僅破壞氣氛
擱會害囝仔無人氣、無前途,
譯:還會讓小孩沒人緣、沒前途
若真正係這樣,
譯:如果真的是這樣
咱耶台語真緊著嘜"絕種"啊,
譯:我們的台語就快要絕跡啦

另一方面證實做台語耶研究確實真食力,
譯:另外一方面證實台語的研究很困難
也許係因為讀外文系耶關係
譯:也許是因為外文系的關係
學校耶老師對研究台語使用行為耶態度實在使人失望,
譯:學校的老師對研究台語行為的態度實在讓人失望
用伊耶語言來哄,
譯:用他的語言來說
做台語耶研究著係"政治操弄"、著係歹郎、歹學生乎伊漏氣....
譯:做台語研究就是在"政治操弄"、就是壞人、壞學生讓他沒面子
唉...想起細漢耶時陣,
譯:唉...想起小時候
哄台語著愛身驅掛牌仔、罸錢、呷槌仔耶彼段日子....
譯:說台語就要在身上掛牌子、罰錢、挨棍子的那段日子...
真無奈...
譯:真無奈...
========================
goodtea0122 wrote:
...(恕刪)

xwing wrote:
...

對我來說,文字及語言只是人與人溝通的工具而已,管他到底是不是官方語言或是地方語言,多學一點的語言及文字,對自己是有幫助的,也可以增加自己對於各地文化的了解,不是嗎?
兩位熄火吧~
https://www.instagram.com/mark5347/
麻煩先統一下再來推廣,各方人馬都在推台語文,台語字
不知道哪一個才是官分認證的
像有人說要全部用漢字,有人全部用羅馬拼音,還有漢字夾雜羅馬拼音
還有要全部自創
像 http://www.taioanji.com/example.htm
很高興與您有些交流:
研究所謂的台語,如果刻意的自絕於漢文化或閩南語,那麼這些錯用的漢字及狗屁不通羅馬文字是永遠找不到正確的用字。
個人認為台語有幾點不同閩南語:
1.時代流行用語
2.外來語(如日語)
3.與其他方言融合(客.北京等)

廣東地區與香港地區的粵語也因為以上的因素有些不同,但一般還是稱香港人說廣東話而非香港話。我想台語和閩南語最大的差異應該還是"政治"兩個字吧。

不知道新加坡華人說的是閩南語還是台語,亦或是新加坡語?

chengjer wrote:
麻煩先統一下再來推廣...(恕刪)


教育部已經統一要推台語羅馬字,簡稱台羅,連輸入法都有了。
不過接下來如果換黨執政,會不會改就不確定了。
台語等不等同閩南語的問題,這種爭論沒多大意義,
就像說台語不等於閩南語的人,確實有些站得住腳的論點,
這有點像美國人說的話是英語還是美語呢,
街上一大堆美語補習班,但是國中高中用的課本明明白白寫的是英語
那到底是我們學的是英語還是美語?
至於用漢字來寫台語,小弟本身是學教羅的,就是教會羅馬字,教羅有眾多的書籍跟教會公報,還有聖經,
等於是有許多資料可以研讀,不過對於開始接觸的人而言,排斥性很大。
至於說教羅有多好多好.......,這不便置評。覺得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要學不學自己看著辦。又不用考試。
樓上爭論的大大,可以去教育部看看,
目前推台語寫作,還是以漢字書寫為主喔,
教育部還訂出300常用詞,就是要使用漢字寫台語。
那台羅拚音是用來拚一些較特殊或是較少甚至是已經沒有在使用的漢字。
至於是哪些字,其實會說台語的人,隨便都能講出,讓你不能寫出漢字的字。

說可以把台語演說,通篇用漢字寫出來,確實是可以辦到的,但是用字卻是一大問題。
例如,"走"字若用台語來讀,應該是跑的意思吧,但是寫在文章裡又不是講出來,是要表示走還是跑呢?
在台語裡面要表示走的話,應該是"行"這個字吧。
如果一篇文章裡面,寫的跟現實台灣社會一樣,國台語之間溝通無阻的話,必定是國台文夾雜,讀起來一定很精彩,一顆頭兩顆大。
因為大部分我們是在國語文章裡面,偶而發現一兩句台語的詞,當然稍微想一下就可以意會。
那如果一篇文章,國台文各一半呢?

多元社會,有人想不只說台語,還想寫台語,不認同的人也不必大加撻伐吧。認同的人就去做,不是應該要這樣的嗎。又不是甚麼動搖國本的大事。
這種事很難不惹上爭議的. 本字與使用之間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本字可以很學術, 但要拿來用會有很多問題. 幾千個漢字發展到幾萬個,
不是沒道理的, 因為字少, 每個字的功能負載就大. 重點在寫哪個字,
要不要有規範, 誰出來做 (雖然規範對語言的發展變化很難成功).
歷史上 綫/線 都是本字, 但為什麼會這麼不同? 原因無它, 用來規範的
語言不同, 在不同的朝代寫下來, 當然有很不同的結果. 時有古今, 地有南北
這點幾千年的文字聲韻學研究到陳第才參透不是嗎?
想一想, 如果 "算帳" 這個語詞, 寫成 _算數_, "想念" 寫成 _數念_, 多少人懂,
這兩個詞中的 _數_ 音 siau3, 當然是本字, 但使用上很難的, 如果再考慮到
夾碼 (code-mixing) 的現象, 一個小學生在學校學 "算數" (國語音), 但回家
看到經商的父親在 _算數_ (sng3-siau3), {算數} 這兩個漢字什麼時候
唸成 /suan4-shu4/ 什麼時候唸成 /sng3-siau3/ 很複雜的, 不是嗎?
當你算 蜀 兩 參... 寫 蜀(chit), 有多少人懂? [這方面台大的楊秀芳教授有很
大而實質的研究成果與貢獻. 可想想, 當初教育部這個委託單位公布這個
研究成果時, 廣大的媒體是怎麼報導的?]
千萬不要說這個問題, 根本不是問題, 當你要作成教材時, 你就會了解它的困難.
學術討論, 當然可以把國語的漢字讀音以 " " 括出, 台語以 _ _ 區別, 但平常使用真要
這麼標嗎? 東坡的赤壁賦中的 "洗盞更酌", 更_平 旁的小字 "平" 怎麼看都, 好玩.
不是可不可寫的問題, 是真的每個現在使用的詞不管哪個漢語方法都找得出
"本字" 嗎? 果真如此, 北京土話的 "木須"(音) 指的是雞蛋, 因為是個借詞,
真要這樣寫嗎? 所本又為何? 在不是每個音都有相對的漢字, A錢是怎個 A 法?
寫個漢字來瞧瞧? 今天你去唱 KTV 了嗎? 這種夾拉丁字母的現象已經見諸主流
媒體, 也就是大家都接受了, 你要為它像玄奘在翻佛經一樣都創個方塊漢字來寫
嗎? 在全漢, 全羅, 漢羅的爭議中,有人接受妥協的漢羅我想是可以理解的.
總結本字與有音無字的兩個問題, 可以很實事求是, 但在使用上都要遇上
挑戰的, 因為每個社會都是學者少, 常民多, 而語言的演變少有學者決定的,
常常是常民眾口鑠金形塑出來的. 想想考試所規範的正體楷書, 平時多少人
會按部就班的寫, 道理很明顯: 理想與現實怎麼平衡, 如果可以的話.


題外話, 對這個詞典, 個人有由衷的敬佩. 台灣怎麼國際化? 有一天當一個老外,
拿著他的 pda 以這個詞典學台語或點著一個詞唸出台語來問路時(如果最終有語音版),
你就會知道這個詞典的貢獻. 可想到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年輕人要拿這個詞典來學習
這個 "父母話" (pe7-bu2-oe7) 時, 就會有無限的感慨, 為什麼要這樣? 因為他們的
"父母" 不講承自他們父母的話 (這個結果原因很多, 有政治的,也有經濟的, 也有社會的;
四五六年級生感受尤深). 不是說民族的同化 (assimilation) 不好, 而是當我們在追求
生物多樣化的同時, 是不是也要想想, 文化怎麼多樣化, 不是嗎?
hhlin wrote:
......有一天當一個老外,
拿著他的 pda 以這個詞典學台語或點著一個詞唸出台語來問路時. ...(恕刪)


是否需要先使用老外平常習慣的拼音模式下去設計....
因為此文當中所舉的例子,跟平常所學的英文發音並不容易對上。
再談談本字的問題.
AIDS 這個借詞現下已經統一寫成 愛滋 了,
可對這個定名才二十餘年的詞, 台灣曾經也有人寫成 愛死 (因為在沒有
雞尾酒療法之前, AIDS 的控制不佳, 幾乎是必死). 今天寫成
愛滋, 當然除了對成因的研究已較清楚, 也對同性戀的解放與輸血與垂直感染而
染病的原因有關, 得出一個較中立, 沒有價值判斷的寫法. 這是語言的進步,
也是台灣社會的進步, 值得肯定. 社會的進步總是這樣的, 先有人自覺, 而
後散開來, 再一例是, 現下的研究者, 已不太使用外籍新娘這個詞了, 取而
代之的是女性新移民, 當這個用詞與內涵普及到全體語言使用者時,
又會是台灣社會進步的象徵. 這是好事, 因為沒有人知道, 數十年後,
台灣會不會選出個新移民裔的總統/領導人.

今天如果貼的是日文、英文、法文,會有這些人在這裡吵嗎?我認為心中有鬼(偏見)才會吵。

何不放開心胸呢?
根據某派史學家的理論,閩南語有可能是唐朝的官方語言.

個人認為我們所謂的"台"語應該正名為"閩南"語,雖然個人認為大部分的閩南語應該可以用漢字唸出來,用羅馬拼音來音譯個人並不是很贊成. 不過還是支持樓主對於復興中華文化與閩南語的努力. 承蒙您,按仔細.

只能說你很有心
雖然說實話,我對這個是很灰心的
因為以世界語言目前發展來看
區域性語言最後一定是被融合消失的
這是文化發展的過程,幾乎是不可逆的狀態。上次discovery好像有介紹過這10年內已經有上百種區域語言消失了。
7-11的出現,把小時候的甘馬店滅絕
甘馬店這個名詞大概過十幾年二十年後就自動消失,你也不能去怪統一企業
這是自然的現象
台語或閩南語可以在無文字的狀況下存在這麼久,我認為
第一,過去地球還不是平的。文化的交流影響還沒這麼嚴重。
第二,過去中國的閩南人大量移民跑去東南亞。狀況就像英國人到處跑,也擴增了英語的擴散性。一但擴散,就不易被毀滅。
台語拼音能不能走出自己的路?
這要思考,語言是否容易學習
很多的語言在文字化上都是以拼音的方式產生,這是有它的便利性的
但中文卻是磚塊字而不是拼音
目前台語採用漢文+羅馬拼音
因此,學習的便利性就大打折扣
小孩子必須會漢字又要會羅馬字才能順利學習
此外,光是台灣就有宜蘭腔,北部腔,鹿港腔,南部腔。
七聲的重低音標法一標錯就詞句不對。
除了腔調,還有語意上也很多音是不同的。如"謝小姐"北部與南部的音就是不一樣的
這也造成書寫理解上的困難

我還真懷疑這樣的系統,除了一堆人拍拍肩說聲辛苦了加油
還有幾個人會運用在現實生活上
很多人看了雜亂在一起的文章大概也直接跳過
而對於客家人/原住民,非福佬系的人來說,也因為這種系統屬於發音成意
自然完全無法理解文章想要講什麼,造成很不尊重對方的感覺
除了羅馬拼音的聖經,還有什麼是全文用這樣的拼音文章寫出來的書籍呢?
能留下偉大的文學著作,才會促使那個文字會被學習的動力

最終,我不會覺得做這方面努力的人不對,畢竟很多事情都是憑一個理想熱情最後才成功的
只是這條路只能當興趣而不是職業。目前既然是私人的興趣,我想,其他朋友就不需要扯到政治那一塊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