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是NOKIA手機的愛用及支持者
但是往往一些少部分的人買回來,不是這個壞就是那個壞
這就讓在從事製造業的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好了
NOKIA的手機,我以N系列的來舉例
當初小弟在注意這支N95 8GB的時候,手機上尚未上市
這支實際的上市日期為2007/11/5,但小弟早在11/1左右就已經在到處"每家店詢問"
最後在11/2入手N95 8GB(比上市日期提早三天)
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手機通路商會有所謂的前置鋪貨階段
當時我在桃園,11/2我就當場親眼看到手機而且還是神腦公司貨
手機商說我要買的那一隻他不能賣,因為那支是要送去台北市,讓台北市可以在11/5開賣
在小弟仔細觀察包裝盒上的出產地,確定是芬蘭機以後,經過苦苦哀求,
店家才幫我打電話給台北"請示",確定能賣,我才掏現金出來買的
因為是第一批,而且是我拜託店家賣我的,所以價格很硬,沒得談(28800元簡配)
而目前為止手機也不曾出現什麼問題過,
之後又看到許多同好在網路上發表故障文、求救文,我就在想到底為什麼同樣是N系列的手機
品質卻差異那麼大??
原來手機要買"第一批"....
以下就是我的分析:
OK~小弟是製造業出身,曾經一段時間是"製程+品管"的部門,我以製造業的角度來分析~
所有的第一批產品都叫做pilot run,在所有直接材及間接材都是用比較好的
(且通常N系列的第一批幾乎都是芬蘭機)
等到pilot run沒問題後,才會把相同的設計規格發包給代工廠商oem,
好!!重點來了,所有國家的代工廠商民族精神與民情都是不一樣的
關於這點,我之前有發表過相關的文章
我喜歡NOKIA,認同NOKIA,但針對OEM的廠商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講
但是這種情形其實也是會發生在其他的3C產品
全世界所有的製造商都在Cost down,
不管從人事到材料、產品上多多少少都看得到Cost down的蹤影
各位要適應這種"代工文化",真的不是NOKIA不好,而是OEM廠商的毛利太低,進而將歪腦筋動到產品上
至於為什麼各位的手機,同樣是N系列的,為何品質差異那麼大,
很簡單.....請將電池取出,看看手機背標示 Made in 哪裡,答案就出來了....
Pilot run會比較好的是零件的品質…
因為如果代工代料…部份零件有可能會因為要cost down而做更換…
但製程的品質要好則要做許多批後漸漸改善的…
除非nokia在pilot run之前進行過超過5次的sample run來調整製程需改善的問題點…
不過怎樣都會有品質的風險…
但重點是nokia的品質政策是如何要求…是否有在持續改善製程能力及設計品質!
N95的翹翹板…6500s的鍵盤磨損…
等等就是設計品質的問題…
雖然N95 8G已經解決此問題點…
但是好像沒有針對目前出問題的機種(N95)做一個改善…
製程克服或是零件變更來解決…
這是我覺得比較遺憾的…
想N82的Lcd亮點…就是Oem之後cost down所造成的吧…
畢竟黑色的N82出現後才越來越多亮點的問題…
我覺得最不滿的就是…2.4吋的Lcd居然與一般15吋以上的Lcd同樣的標準(亮點3點或9公格中央有一點)
這讓我蠻傻眼的…
只希望nokia不要只做好規格…功能…品質也顧一下吧
以上小小心聲…
但是自從N95之後~我就徹底斷了這種產地情節了
第一支N95~換了兩次新機~回聯強修了兩次
後續也一些小問題不斷~只好忍痛賣掉
第二支也是N95~只不過換成了8G
想說應該會比較好了吧~結果所謂的三寶~我就碰到了其中一項
翹翹板的很嚴重~連帶著按鍵刮的很離譜
二話不說~換
換支新的回來之後~按鍵依舊刮~翹翹板仍在
最扯的是~用沒多久~螢幕掛點~
這次也是回神腦兩次~還是忍痛賣掉
直到N82上市後~小弟牙一咬~管它的大陸貨
結果到現在安然無恙~
讓我回想到之前的N73~雖然組裝GGYY
但至少沒什麼重大問題
至此~我對產地已不再在意
開版大所說的或許有他的道理~但是小弟的感覺是
買電子產品~真的有所謂的運氣
這是小弟的親身體驗和感想~
iron
小弟目前是從事電子製造業的品管工作,就我的經驗,提供另一個角度的看法給大家參考~
在台灣從事製造業,除非自己有做品牌直接賣給消費者
不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ISO9000、QS9000、TS16949...等等這些「品質系統」
甚至平時的工作就是被這些東西玩得很慘,也說不定...
今天OEM廠要爭取像NOKIA這些品牌商的訂單前,首先要通過上面這些品質系統的「稽核洗禮」
好不容易接到訂單,又要戰戰兢兢的做,深怕一個不小心出現紕漏
輕則寫不完的改善報告,中則遭到退貨,重則退出品牌商的供應鏈行列且永不翻身...
品牌商用品質系統來要求OEM廠,OEM廠要求零件供應商,零件供應商要求更上游的材料供應商...
pilot run--產品設計、試產階段,通常品質系統都要求必須有「設計審查」程序
使用的材料要替換(不管是否以Cost Down為出發點),品質系統都要求必須有「設計變更」程序
工作的關係常有機會去稽核公司的材料供應商,這兩塊幾乎都是我必詳細看的項目
「設計審查」、「設計變更」這兩個程序都有一個特色,就是要經過客戶同意
我個人認為,沒有一個OEM廠願意冒著那麼大的風險,敢自己換材料
尤其是NOKIA自己的工廠本身就在做pilot run,裡面用了什麼東西NOKIA自己清清楚楚的前提
我倒相信OEM廠為了生存,生產品質(Lose率、不良率...)會想盡辦法超越品牌商才對...
以上,個人淺見,大家參考參考~

但是您所謂的品質系統是品牌企業所做的...
而代工代料是指定規格給oem廠由oem廠做採購的動作
但是通常不會要求品牌...(pcb所使用的廠牌就有差了)
所以oem廠有時會買一些水貨...或是品牌較差的來做oem...
這是我所擔心的...因為我就遇到類似的問題~
並不是水貨或是牌子差就不好~
只是會有品質上的顧慮(保存場所~製造年份等等)
之前在的某公司工作時...看到鴻x於大陸生產的產品...
其品質要求真的是跟台灣所生產的有一段落差...
但是沒辦法~還是只能給他們代工...
此時我體認到~公司大或是賺錢~不代表他所生產的東西品質就比較好~
畢竟賺錢與品質不是劃上等號的~
哈~遇到「同行」的勒~
品牌商只開規格給OEM廠,而由OEM廠自行採購,這種模式我猜不會持續太久...
就舉我的公司最近在處理NOKIA跟韓國「兩個英文字」的那個牌子為案例
明明這兩家就已經不是我們的直接客戶了,品質要求已經直接伸過來了
「設計審查」直接介入,過來稽核我們IQC(入料檢),必看我們怎麼確認供應商入料時與BOM表的一致性
簡單的說,STM廠所打的任何元件(電阻、電容、電感、IC等),都必須符合原始指定的廠商,更不用說PCB了...
而韓國「兩個英文字」的牌子更乾脆,直接出迴路圖給STM廠「委託打件」,之後才交貨給我們
所有的原物料、元件規格、品質、報價一手掌握...
你說這是要掌握品質也好,或是掌握成本也好,這將來都是趨勢!
現在品牌商已經管到這種地步了,手機品質差都是OEM廠偷料的問題嗎?我不這麼認為...
反倒是要可憐一下這些毛利率OEM廠(大部分是台商)
並多鼓勵再多幾個像ASUS、Benq、HTC這些牌子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