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此文章已作廢

主管還會打電話給妳喔~不錯!
我的問題他們根本不鳥我.

其實我覺得是因為發生該案的次數不多,他才這樣說.
以 N8豆腐HDMI蓋子 他就沒多說甚麼直接換,但限換1次.

所以~~~妳不要太激動,你把情況搞僵了他們更不會想幫你用,
冷靜跟她們講分析情況,我想他們還是會幫你用的.
因為保固內+非人為=你根本站在上風.別生氣.妳現在再去找另一家直營店問問看

像上次我說服他們幫我換N8鏡頭(照片固定一點霧的問題),他們要幫我換
可是考慮到包膜和換了也不知情況會不會變好,所以作罷.

D-yui wrote:
再者我要的答案是除了外力以外會造成轉軸斷裂的原因他也沒給我呀!?
況且到現在他們也無法證明這是外力造成的!!...(恕刪)

消消氣...

大家都說外力, 我就給你內力!
因為手機無論是故意, 或是無心, 或角度不正確, 造成轉軸壓力形成內力擠壓,
因此會有碎裂狀態....

不論是不是手持者有心(通常一定是無意), 這都會被判斷成內力因素不予以保固,
現行下的確是這樣, 如無法說服自己, 找消基會也是一途,

起碼閣下該做的都做了, 心情會好些,
瞧, 我認為是內力造成的唷..
內容已刪除!!內容已刪除!!內容已刪除!!內容已刪除!!內容已刪除!!
因為業務不是研發工程師...基本上一般消費者不太會去理會結構到底是甚麼原因損壞,所以業務在回應客戶上面就只有保固上的疑慮問題...
再來Service工程師對於這類問題分析都僅止於詢問客戶使用狀況來分析可能造成原因,實際上並沒有辦法對材料應力上去分析真正問題點...

我覺得他們錯就錯在沒有告知你他們能力所及,卻一直表達自己業務界線,這樣的動作只會讓人感覺不想解決問題...就算了吧,反正你得到答案了也只是證明了他們設計與原物料控管不良...事件結尾你一樣會很生氣...(這就是NOKIA早期一直不願意做貝殼機的主因...)




另外現在的塑膠射出成形壁厚都很薄,一般手機用均肉厚大約是在1.0mm~1.2mm,這樣的厚度比對塑膠加熱成半液體狀態的前提是無法產生氣泡的...(就算有氣泡也是你肉眼馬上就看的見的,這種東西馬上會被銷毀...)


倒是塑膠毛邊被捲到軸心裡面的凸輪或彈片等等轉軸結構有可能會造成軸心磨損...
phoenixcheng wrote:
消消氣...大家都說...(恕刪)

超能力可以接受嗎?
只是原廠更不可能提出證明,因為沒有一項測試是跟超能力有關...。
產品的測試數據和測試內容,甚至是良率相關是屬於零件供應商以及製造商的機密,不上法院不可能任意拿出來給個跟公司營運無關的END User使用者看,有做過產品相關產業的應該都知道,樓主要求真的太超過了,難不成樓主去菜市場買菜,回家放了一個小時後發現葉子泛黃,你都會去找菜販要求提供測試數據證明葉子泛黃是自然因素?

只能建議樓主得饒人處且饒人,你要大家站在你的立場想,要應該學習站在他人的立場想吧,將心比心,現在人的常識及知識成長後,反而心胸及道德都變少了。
你叫一個賣手機的告訴你手機應力分析

蠻有趣的...你是理工方面背景的人吼

我想 你可能可以利用ANSYS 或是 COMSOL 等軟體

自己先用solidworks建模 匯入再來分析應力分布情況

然後再考慮手持開蓋的姿勢和施力方向

再考慮使用年限

在考慮材料楊氏係數

全部考慮進去之後 做成一份報告

證明 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

大概多久會造成材料的崩壞

如此我想他們就會換一個新的給你了

加油!!

我支持你是對的! 一定要堅持

會吵的小孩有糖吃

像我就是因為不吵

N8的問題打電話去客服 他說兩三天會回復

我一個月以後才接到電話 而且還有濃濃的口音

一開始我還以為是詐騙咧...

billion wrote:
超能力可以接受嗎?只...(恕刪)

只能建議樓主得饒人處且饒人,你要大家站在你的立場想,要應該學習站在他人的立場想吧,將心比心,現在人的常識及知識成長後,反而心胸及道德都變少了。

相當棒的一段話,的確現在網路資訊發達使得一般人的常識與知識有成長,但是真的是成長還是「半桶師」只學、只看他們想要、對的事呢?
台灣免費綠色免安裝軟體及軟體中文化下載網站-中文化天地網。網址:http://zhtwnet.com
個人建議樓主下次還東西就先要研究數據好了
買電池=>要給你開開關關的次數能到多少次,少一次都不行
加汽油=>要一定能讓你的車子跑多少公里/公升,少一公尺都不行
買房子=>要一定能住到你不想住,少一天都不行
等到有這些數據您再考慮要不要買,
那就不會有這種爭議啦
別生氣了吧!你的要求是不可能的.......
不過我倒是很好奇,折疊式的手機如果不用外力翻蓋的話!?
那怎麼打開打電話??????所以是用超能力打電話嗎??

事不關己要別人不在乎當然很容易~
樓主本來就有權利去爭取(跟"道德"有什麼關係?)
只是過程態度可以圓滑一點、訴求也有待商榷
(就算它給你相關資料 你看得懂?看了你就能接受?還是只是刻意刁難?)
不然硬碰硬也只是自己找氣受

這種事情除非累積案例夠多或是廠商佛心來了
不然通常就是直接推給消費者
要嘛就去找消保官、消基會
要嘛就自認倒楣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