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studio wrote:
不然讓小弟來翻譯一下所謂EXPERT對這產品的「看法」:
The 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將數位產品完全包覆。(這不是廢話嗎?而且也只是說明這是「全機包覆式」的塑膠貼膜)
CNN美國有線電視網:WOW。(......不曉得是感動的無話可說還是no comment(語氣不同意思差很多),反正是毫無內容的發言,比紐約時報的還糟)
Chicago Tribune芝加哥論壇報:防刮。(只是講了產品的功能,跟紐約時報一樣意思)
Backpacker背包客:繼續停留(保持)在最糟糕的狀態。(?如果這是斷章取義,我只能說廠商弄巧成拙)
GIZMODO類似01的科技網誌:與invisibleSHIELD難分難捨。(是太難搞定還是怎樣??詞不達意的不曉得在說些什麼)
我只能說您的英文翻譯實在是太爛了...
The New York Times的部分翻的沒錯, 不過我想會這樣說是因為外國並不流行包膜, 大多數外國人的習慣就是買保護套或是保護殼. 所以我想對於這種全部都包起來的產品對外國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而The New York Times 寫出對外國人會有吸引力的特點.
CNN的部分, 絕對不是您說的"毫無內容的發言" WOW 在REVIEW類的評論中常常出現, 是給予正面的肯定之意.
Chicago Tribune的部分, 會簡單的引用"防刮" 兩字, 我想是因為Chicago Tribune親自證實這產品防刮的效果. 根據我常常閱讀英文報章雜誌或網站的經驗, 我不會覺得"只是講了產品的功能", 我相信大多數的外國人也是這樣.
Backpacker的部分您翻譯的最糟糕, 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您對英文不太熟悉. 這句的意思是: 在最糟糕的環境下都不會脫落
GIZMODO的部分意思則是, "將繼續使用invisibleSHIELD"或 "以後都會使用invisibleSHIELD"
在我看了這段影片iPod Touch Dragged on Road: No Scratches!
我認為invisibleSHIELD對於日常使用的防刮效果是非常好的
本人非廠商只是個加拿大人, 在看了一些回覆以後發現好像大家對這個產品好像有些誤解, 且jpstudio的翻譯與註解好像有些偏激...
jonapapa wrote:
我只能說您的英文翻譯...(恕刪)
如果您是指小弟對於「背包客」的說法錯誤,小弟虛心接受,但是其他部分請您收回。
小弟有說明,在網路上搜尋只找得到CNN對於這產品的相關影片,但是看起來就像是替廠商背書的行銷式影片,而不是以記者本身的專業下評論;其他在包裝上提到的媒體報導,則只有在購物網站的產品介紹或是ZAGG網站才看得到,或許是小弟方法不對搜尋不到。
而且就如您所言,國外對於這種全包覆膠膜產品很有興趣,但是小弟認為應該是對於「全包覆膠膜」這個東西興趣比較大吧(跟那些硬殼軟殼相較之下)?論防刮那些軟殼硬殼的保護性小弟相信那些外國人不會不清楚,而這種塑膠膜又不是保鮮膜,只要有一點厚度都具備防刮能力(只是~~~~程度上相對低),而您提供的影片,以小弟的看法就只是證明這東西可以保護「具有玻璃材質螢幕」的電子產品防止刮傷~~但是您不曉得嗎?玻璃材質本身就已經具有一些抗磨損的能力了(相對於5800xm的軟性螢幕表面),看來您的要求不算高呢。
小弟也在發文中說明,對於這類產品「本身」是沒什麼意見,總是有需求就有供給,但是對於廠商的不實手法誤導消費者(保護戰機?美軍高科技?),甚至被以訛傳訛的宣傳,這是很要不得的。偏激?嗯~~對您來說或許是吧!
另,本人是對於產品的廠商文案內容跟實質產品的落差有意見,對於樓主的心得分享是沒有任何詆毀之意,在此特別聲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