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是,一個廠牌有 高階、中階、低階的機型,
高階機型銷售量較小,主要的獲利來源的是中、低階機型,但是高階機種才是形象的建立者。
以前SE有"機王" P系列,主打音樂跟照相的W, K系列,清楚明瞭。
昂貴的高階機集先進技術於一身,不是每個人買得起,但能造成風潮吸引品牌愛好者;
買不起的人就買中低階手機,還是有品牌的歸屬感。
從 P990i的大敗後, SE好像不再跟其他廠牌競爭高階機了,學S社一直推出換湯不換藥的各式中低階手機,
可是沒有令人興奮的機王的帶動,好像你的技術不比別人強,廠牌形象就冷了下來,
表現在銷售量,連帶地中低階手機也賣不好。
畢竟中低階手機五花八門讓人眼花撩亂,SE憑什麼賣得比別人好?
難得今年二月公佈了令人耳目一新的 Xperia,之後卻沒消沒息,短暫的興奮感又散去。遲不上市的結果是 HTC公佈了更強的 Touch Pro(比Xperia多兩倍的記憶體,五排鍵盤等),還有 iPhone 3G等,
Xperia還沒上市就已經失去一大半的客戶了...
這只是淺顯的想法,不過從SE的銷售量不斷下降來看,這個想法可能是對的...
5DM3, 14L, 15, 24L, 35L, 50L, 85L, 100, 135L, 16-35L, 24-70L, 70-200L, 70-300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