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ata 其實製訂的規範是有供電的條件的,只是大部份的主機板廠商不願意把供電的條件做出來,像我的筆電 HP elite book 8570w 上的Esata port就有供電的條件,甚至最佳玩法可以拿2.5吋SATA硬碟,接上ESATA 專用連結線後,可當專用的外接式開機硬碟使用,傳輸效能跟一般內接式SATA沒兩樣,傳輸效率超過USB 3.0。但我試過拿3.5吋的SATA硬碟來連結,是起動不了的。
Power e-SATA是e-SATA + USB 2.0的供電,所以只能供5V這種東西問題就是普及性不足不是每台電腦都有,你一台外接硬碟拿去別人的電腦,發現對方沒有eSATA,你速度再快也沒用USB 3.0出來,就直接被打趴了
kenji4231 wrote:現在就看type-C...(恕刪) type-C 要看手機平版願不願堅持下去!!畢竟人手1機以上占的比例實在太多了目前只有少部分手機採用type-C還順便綁架3.5mm耳機孔要是全部手機都採用type-C相信稱霸有機會的不過共存機率還是比較大...因為有轉接頭,增加了相容性相對可能會犧牲效能等等
kenji4231 wrote:幾年前的電腦都有這個介面,不曉得後來的電腦怎麼都沒有這個介面了?...(恕刪) 直接回答樓主的問題....7~8年前的PC確實流行一陣子把Esata接頭直接做在背板上,現在都沒有了不過不代表沒有這個介面現今還是有一些廠牌的主機板會附上轉接檔板,就等於系統有了這個介面沒附的也可以自己去網拍買類似的檔板來用所以不是沒有,只是不流行直接內建於主機背板IO上我個人認為是USB 3.0/3.1 這介面的推出終結了ESATA的發展,畢竟前者比後者使用上方便多了
kenji4231 wrote:現在就看type-C能不能持續熱下去,USB type-A 已經稱霸了好幾十年,途經firewire / esata /thounderbolt的挑戰至今屹立不搖這介面堪稱是經典 Type-C出現後,規格突然大爆發可以傳輸影像、可以充電、相容ThunderBolt,但是大部分的USB Type-C沒有全部實作你就想像買一台USB Type-C螢幕,結果接上去,電腦Type-C沒有實作這種對使用者容易困擾的介面,有點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