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大陸的網站轉貼的~不知道真假>_<"
大家參考看看嚕~
==============================================================
索尼與佳能有望實現在與迷你光盤(MD)相同直徑--64.8mm的盤片上存儲4.7GB數據。索尼2004年1月發表的迷你光盤高密度規格「Hi-MD」中,採用了「DWDD(磁疇壁移動檢測)」,這是一種放大細微的標記進行播放的磁疇放大播放技術,同時還使用了全新的記錄編碼方式。籍此,將記錄容量提高到了1GB。光學部分與原來的迷你光盤和CD一樣,使用了波長780nm的近紅外半導體激光器與開口數(NA)0.45的物鏡。
此次兩公司公開的成果中,分別以DVD為基準對光學部分與介質結構進行了改進,在使用DWDD的同時實現了面記錄密度的進一步提高。光源使用波長660nm的紅色半導體激光器,物鏡NA為0.6,隨著光學部分的改變,磁盤底板厚度也與DVD一樣減小至0.6mm。但光盤沒有採用粘合結構,使用的是單層板。採用了在記錄軌道的凹槽與凸部同時記錄的「岸和溝(Land/Groove)記錄方式」。
近幾年來,兩公司分別在國際會議上發表了核心技術,而此次的成果「定位於使用紅色激光光源開發的成果薈萃」(索尼)。為了探討投產的可能性,實際嵌入了地址信息等,並已確認可以記錄播放MPEG-2影像。另外,開發成果方面,在2004年4月18日~21日舉辦的光盤國際會議「ODS 2004」上兩公司公佈了開發過程和測試結果、在5月16日~19日舉行的光磁記錄國際會議「MORIS 2004」上索尼公佈了自己的數據和公司的數據與考察。
用於探討實用性的盤片共兩種。一種是為了實現磁疇壁移動的順利進行、在軌道與軌道間進行了熱處理(Anneal)的盤片;另一種是在凹槽形狀上做文章、實現同樣效果的盤片。地址信息以S形嵌在凹槽斜面的一側。使用與Hi-MD類似的調製方式,對記錄播放時的功率範圍、徑向與切向的傾斜余量(Tilt Margin)以及軌道余量等進行測量,確定均在實用範圍之內。(記者:劉乾)
==============================================================
好想要一台哇…o_o"
大家覺得如何呢?我是滿想要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