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他進台灣的時候開始買,第一次是買耳麥,我覺得不錯。
後來買了2.0聲道1000塊的喇叭,也是Altec Lansing,也覺得還不錯。現在還在我家裡的桌上型服役中。
但最近要把辦公室的喇叭換掉,聽了老半天,最後沒有買Altec Lansing了
因為他的中低價的產品,老實說,我覺得很糟糕。甚至2000以下的產品表現都比我當年買的那對2.0糟。
高價的部分,老實說我覺得不值,同樣的價格已經可以買被動式的一套了
最後聽了很久,前前後後挑了半年,在不同的環境下去聽,最後買的是JS的木箱2202AA。
因為我聽音樂居多,只有JS這兩款比較像話。
現在的多媒體喇叭,大都強調重低音,老實說我覺得中音的部分都處裡的很糟糕,非常糟糕。
不過JS的用了一個月後的感想是,下次存錢買主動式監聽喇吧了。以後要跟這種多媒體喇叭說拜拜了。
現在如果要我再買,我可能會買JS2203,其他的就都不考慮了。
我的 Flight M1
但是誰說Altec lansing就是完美的?她最大的敗筆就是電磁的干擾....真的很嚴重!
話說小弟我第一眼看到kinyo的牌子時,有種好懷念的感覺,就像是10年不見的好友....
最後忽然間跳起來想到了!原來!原來!他跟小弟家裡以前的錄影帶回帶機的牌子一樣阿!以前都是按那3片葉子把錄影帶壓下去.......

opelisc2000 wrote:
我只是想打破這種迷失...(恕刪)
1927:
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是由西方電氣公司(Western Electric)的工程師促成。這群工程師後來成立了Altec Lansing公司,並接著將第一個三音路、大頻寬的揚聲器引進劇院。
1953:
Altec Lansing的「劇院之聲」系列成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研究評議會唯一認可的電影用揚聲器,並成為全世界的標準。
擷取自歷史沿革,
撇開獎項不說,
從創廠來看, 為他們打出知名度的, 便是劇院多聲道喇叭,
所以多聲道喇叭看來並不是不會做, 反而還是招牌!
在多媒體的喇叭市場, 有時不發表多聲道產品, 也許是產品線區隔, 或是市場使用狀況考量
Dynaudio + Densen = 世界上最誘人的音樂
steven0629 wrote:
1927:...(恕刪)
我想,AL家確實是做劇院喇叭出身,但是多媒體喇叭的方向跟劇院喇叭並不同,就連大小也差很多

其實眾多廠牌的喇叭其實都有不錯的產品
而且每一家的產品走向也不同
並不是說這家的喇叭聽喜歡就表示他一定很好
只能說他的走向符合我的口味
有人喜歡聽古典
有人喜歡聽電音
有人喜歡看電影
有人喜歡重低音
有人喜歡毒蠍般的女聲
就像耳機
有人偏好小鐵家(就是小弟我)
有人喜歡森海
有人的需求可能是CS
所以各家都有個家的優點
但為什麼AL家大家把她名牌化了?
或許
因為他比較「大眾口味」吧!
另外喇叭的擺放真的很重要!
就像把重低音喇叭擺在桌上,那種低頻震波就讓我覺得不舒服,連頭殼都在陣痛

如果說J-S 就是還OK 因為畢竟它專門代工一些高階喇叭(很多高階喇叭出自J-S)
至於其他那幾間 除了KINYO普普以外都很爛 因為都只會做一些類似工模的...OR很俗氣的垃圾喇叭
不是ALTEC太好 因為更好的台灣沒啥賣 有賣的一般人也買不起
ALTEC只是品牌+價錢不高+知名度 合而唯一...
要說喇叭 創巨 羅技(之前LETEC都很知名) MM BOSE 也不差阿 問題就是除了創巨 羅技之外 很少見
反正喇叭就一分錢一分貨 XX永遠不會變雞腿 做垃圾品牌 永遠不求進步 ..
這就跟台灣幫日本代工NB 但是台灣NB 絕對不等於日本NB一樣
當你用過日本NB 在用更高階的 日本國內版水貨NB之後 台灣NB爛的跟什麼一樣...小BUG多到翻掉
但是沒用過OR沒錢用過的人 永遠都不會知道差異點(有啦 知道價錢很貴而以)
台灣不是沒能力做好東西 而是消費者還是在腦殘居多...只會看價格不會看品質
看看那國外品牌外接盒 多精美多漂亮 功能多強 穩定度多高 結果裏子就是台灣設計代工..
只是台灣人買不到而已...有賣台灣80%的人都會選那個大陸免錢隨機附贈的
另外10%買大陸製造的仿冒晶片產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