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捷運IC代幣單程票(IC TOKEN) 入荷~~

大陸深圳和廣州已用幾年了, 想當年我覺得很有趣
我在英國 美國都住過一陣子
卻都沒看過這種TOKEN......

歐州我也去過好幾個國家.....但也沒見過用這種TOKEN
silhouette wrote:
我在英國 美國都住過...(恕刪)


十年前我在紐約唸書時,那時的紐約地鐵就已經是用這種TOKEN了喔!
不過紐約地鐵那時是只要不出站,一段票任你搭任你轉,爽呀~~
可惜已是陳年往事,目前手上無照可PO。
希望有用過的大大可以替我作證,以昭公信!謝謝!!
我在廣州用過,這種硬幣票設計的確比較堅固耐用。

但是作爲消費者來説我很不喜歡這樣的方式。

因爲很輕,又小。。。很容易掉。。

心理上縂覺得不夠踏實

爲何不全面改成 “悠游卡” 的方式,上海就是全面硬卡,單程票出站機器回收, 感覺很好

反對使用硬幣方式!!
dearjohn wrote:
日本的地鐵系統沒有這...(恕刪)


東京...甚至芝加哥, 紐約地鐵沒有全改成RFID感應的緣故, 主要還是如你所說實在是太複雜
包含了有數家鐵道公司, 跟超多路線...有許多拆帳, 轉乘的問題

相較於台北捷運...這種相對單純的大眾運輸系統來說,
實行全面更新的機率比較低, 整合難度卻相當的高!

所以您可以發現會使用這種代幣的都是新興的地鐵城市...而非傳統地鐵系統
更何況RFID的無線感應是個趨勢...並不是個落後的東西!
先進的日本也一定有使用這種技術....(票證, 過路費, 門禁, 手機感應購物, 電子錢包...etc)

更何況科技日新月異...但社會成本有多少個十年可以等待? 等到最佳的解決方案要到何時?
如果照您所說, 乾脆請個小姐站在門口剪票就好了...投資一定最少!而且不吃電也不會當機!
小弟認為應該也是用RFID的形式..
其實這樣一來..只要在閘道門前裝幾個指向性天線或等向性天線,
人經過(閘道口也不大,dB值也不用太高)感應ID(不管是卡片或硬幣)放在身上就可以感應了..
也不用在拿出來感應不是更好..
有新貨就要與大家分享..這是01的精神! http://www.wretch.cc/album/pokielin
George4624 wrote:
我在廣州用過,這種硬...(恕刪)



我也是,我是在深圳地鐵用過這種代幣。那實在太輕了,且而又小,感覺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掉到地上,而且它又是圓形的,一掉到地上就要追著它團團轉,感覺很蠢,為何不設計成方形(邊緣可以修圓角),且厚度方向設計多幾個段差,讓人容易從一堆錢幣中取出來,並且拿取的時候不容易掉落??

總而言之,新閘門是很好,但新的代幣系統我就非常反感了(雖然我都用悠遊卡)
jeff2134 wrote:
十年前我在紐約唸書時,那時的紐約地鐵就已經是用這種TOKEN了喔!
不過紐約地鐵那時是只要不出站,一段票任你搭任你轉...(恕刪)


之前91-93年在紐約唸書時,地鐵門票系統是用token,不過應該不是像
台北捷運用感應式代幣,而還是用金屬鑄造代幣,如jeff2134所言,一進去
就坐到爽,聽說當年還有舉辦坐完全程紐約地鐵誰快的比賽,第一名好像是
花了22個小時...

不過當年紐約地鐵的token是在進站時投入,出站一律不需再投幣或其他動作,
直接出站,特色是效率蠻高的,進出站很快,但對搭短程的人來說,有些貴了
pokie wrote:
小弟認為應該也是用R...(恕刪)


其實不太容易,因為這樣的話,RFID的感應效果會便很差...
RFID對於太靠近水或是金屬的標籤,讀取會有很大的問題...
人體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基本上,太水了

而且這樣的磁場會太大...我們之前做了一個六米的RFID reader測試,
一開機器,旁邊的大頭螢幕都會閃不停...
還沒看到實際使用的照片,不過我想問個問題
Token入站時是要平貼著感應器嗎?還是垂直也可以?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