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ce wrote:
去年美國商週所做的品牌價值調查裡,Samsung 以 149 億美元位居全球第 20,首度超越 SONY 的 108億美元 (第 28),台灣許多媒體都對此做了報導,標題不外乎是「三星品牌超越新力」、「三星品牌價值上升,連新力也不敵」之類的標題,內容則是說 Samsung 這幾年品牌經營有成,相對之下這幾年營收跟獲利狀況不甚理想的 SONY 似乎成了落水狗。不過,要是你去 Mobile 01 之類的敗家網站,大概每一個網友都會告訴你 SONY 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仍然遠高過於 Samsung,至於品牌的價值,那不過是個數據罷了。這並非單純的因為國內消費者較排斥韓國品牌,事實上 Samsung 在台灣應該算是相當受喜愛的品牌了,只是,跟 SONY 一比,差距相當明顯,主要原因仍然是在設計。
這個觀點和我的想法稍有不同,小弟我唯一用過 SONY 的產品只有隨身聽,如果 T610 也算是 SONY,那就這兩個。
Samsung 的商品,我也沒用過多少,一支手機 + 一台數位相機...先不管韓國 Samsung 在台灣的訂價與銷售策略,也不管你我對韓國品牌的喜好。
我欣賞 SONY 的創新與穩定的品質,相同我也不排斥 Samsung 多樣化、價格彈性的商品與服務,這些都是品牌的價值之一。
如同 BenQ 在歐洲杯足球賽的呈現,這也是品牌價值的延伸,不是每個有錢的品牌就可以買到這種廣告的。
設計對台灣代工導向的工業文化是一項非常大的挑戰,IF 展或許真的是讓台灣的工業設計有所蛻變,不是嗎?
熊老闆的網路格子 http://www.bearboss.com
kris92 wrote:
那如果是 Acer ...(恕刪)
kris92 wrote:
那如果是
Acer 法拉利 NB
Toshiba 法拉利 NB
Sony 法拉利 NB
大家都有法拉利加持
消費者又會怎麼選呢??
雖然這樣說很失禮...不過Acer還事要靠法拉利威名的庇蔭
就好比版主開板的用意
iF 獎背後的另一層意義.....
那也要Toshiba/Sony 也都同時是法拉利的贊助廠商才行, 目前是嗎?
法拉利NB有的不光是法拉利logo的光環, 它同時也是最高階產品的象徵,
追求NB效能, 又認同該品牌的人, 自然會購買; 不喜歡該品牌的, 貼個
Gucci/Montblanc 也沒有用.
特殊版本是加分, 但不是購買的絕對因素.
回到iF獎的意義, 臺灣廠商肯開始重視ID, 是個好的開始, 值得鼓勵, 至於能否
到更高的層次, 那就看後續發展.
曾有朋友提出有趣的比喻:
你看Toyota的車多的跟螞蟻似的, 但雙B也不會因此倒店啊.
內文搜尋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