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14號拿到機器以來,小弟每一天要來站上看不同的測試員發表的文章,直到今天才敢正式發表篇測試的文章,裡面大概包含了外觀篇、CABLE連線篇、頻譜測試篇、藍芽訊號強碰篇。其實說真的,只有三天的時間真的很趕,有很多想法想到了根本還沒來得急測試,所以只好把目前有的這四篇寫上來。而其餘的測試員說實在話都真的很厲害,把軟體設定的部份通通都寫完了,因此小弟這部份著重於硬體測試的地方。而來得及的在接下來補上去,希望版上高手可以給小弟一些指教。
-----第一篇 外觀篇-----
一、前言:
在拿到這台AP以前,只有在網路上看過他的照片,後來好不容易在14日下午四點收到這台機器,心中雀躍想回家打開來看時,沒想到01上已經有了外觀的報告,不過我還是堅持製作這份外觀篇,因為每一個人對於美的觀點不同,我也想對於我的美,為這台AP作一份報告,也因為這是最簡易的部份,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章,作為這次報告的開端。
二、話不多說,立刻對於這台AP開始剖析吧: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6053c629dece4b6b73b5995950bcb423.jpg)
正面圖,可以清楚看到斗大的SMC標籤以及前置的燈號與標籤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b798aceba525067e789eccda5f8d5bd5.jpg)
這就是在前上方上面的SMC標籤,我認為這個標籤的大小適中,霸氣十足,也因為這個標籤的關係,筆者決定將基地台用掛的方式掛在牆壁上。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cc8092c892471ff973e7f8ac5adbdf80.jpg)
置於面板的SMC另外一個標籤,銀色的配料相當富有質感,只可惜手摸上去以後竟然是塑膠材質,質感有了,但是觸感大大降低。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beba9ce20daeecc2adf2200a2ce18936.jpg)
前置燈號一,這邊筆者又有點話想講,這麼大一個面板,字體以及燈號的部份好像做的有點小,如果可以大一點,我想會更棒,至於這四顆燈號,由左向右分別代表著電源、電纜線訊號、電纜線連線訊號、無線區域網路訊號。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be6c5db4d2d4920c39b3d1932b3697e7.jpg)
這是另外四個燈號,代表著後面不同的網路孔,同樣的,我也要抱怨他的燈以及字體有夠小。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9d004a50680a139c221a0b3efd2638f5.jpg)
這台AP的大賣點,內建ADSL2+的功能,不過依照我這龜毛的人,實在是希望字體可以大一點或者是使用類似左方銀色的塗料,而且這是印刷上去的,難保他用久了不會掉漆。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6929190f31e36e371c5f865ea07d7f3e.jpg)
在這台AP的兩旁都有著許多的散熱孔,看來AP熱能的問題真的是各間大廠頭痛的點,想必將來繼續這樣子競爭下去,會不會有AP專用的散熱膏以及風扇,然後整天擔心他太熱燒掉還把電風扇給他吹,真是好命!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e87ea47aeabf291e824040432bea4f4b.jpg)
這是AP的後方,可以看到不同於D牌的地方就是他有兩支天線,有天晚上我打電話問了林先生,他告訴我一支是用來發射,一支是用來接收,而兩支天線的活動力也挺高的,關節部份也挺扎實的,應該不會用久就鬆掉,而與D-link724+相比,我發現D-link的天線是可以拆的,所以我就上網找是不是有賣可以增強增益的天線,沒想到還真的讓我在奇x拍賣找到,不過這台SMC該如何換天線呢?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5da684f3914e89b802e82ac65fb784f1.jpg)
仔細看看他的關節,是不可以拆的,那要是我有一天想換天線該怎辦?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bb6f0a1505a53fa41bd9552ab3b55f68.jpg)
這是後面訊號源的部份,分別是電纜線、電源線、重置開關、電源開關。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5c5aea6ac0e876e2283f6a999cf2ab9d.jpg)
而這是區域網路連接孔,還記得剛剛看到那四個燈號嗎?沒錯,就是這四個。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fc643477756dc7a6185bde7750893078.jpg)
而這是SMC底下的貼紙,上面說明了這台機器符合的規格以及可以接受的電力範圍。
三、結論:
整台機器的外觀其實挺中規中矩,跟D-link比較起來我還是比較喜歡D牌可以直立的機構,而SMC只能平放在桌上或是掛在牆壁上,不過機殼上方的SMC標籤大大的加了不少分數,讓我想在牆壁上釘兩個鋼釘把機器掛上去,不過!如果真的要掛上去,你就必須忍受網路線要從上往下接,有點破壞美觀,而整體來說,雖然市面上的AP都是使用塑膠材質,不過我真的很希望能夠有金屬材質的基地台出來,不過不曉得會不會因為金屬的關係而影響他內部震盪的功能,說不定能減輕外部雜訊的干擾也說不一定。
-----第二篇 cable篇-----
一、前言:
這台無線AP打著內建ADSL2+規格為主想要攻入無線AP這個市場,雖然這是異於其他AP的高規格享受,但是卻也忽略了Cable使用者的感受;再拿到這台AP後,我立刻奔往實驗室,許多學弟在看完機器的感受都是問「這台只能給ADSL上網喔?」;因此我想到了行銷中一個失敗的例子,在ericsson藍芽耳機剛推出時,大方的找了金城武來代言,並且請帥氣的金城武戴上新產品HBH-15,但是那陣子該款耳機賣的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因為大部分的老百姓會認為自己帶起藍芽耳機比起金城武來的"嵯",所以即使買了也不好意思戴起來;政治大學廣電系的研究指出,國內使用ADSL的用戶為44萬,Cable的用戶為17萬,17萬雖然比不上44萬,但也不是群體中的少數;也有人說,長期考量下,ADSL會漸漸取代cable,而且這台AP支援ADSL到24Mbps,台灣目前只有2Mbps,但我認為有兩點利空不利於這樣子的行銷手法:
1、ADSL會不會被2006即將發表的wi-max所取代?
2、802.11g是否會被第三季即將推出的802.11n產品替換?
這兩點是相當有可能的,因此在這台AP的行銷上是否要重新考量做一次行銷研究,我認為是相當有必要的!而版上大部分的測試者皆發表關於ADSL的測試,因此我異於他們發表cable方面的安裝方式,讓板上的cable使用者在往後想要購買AP時,可以多留意7904一點。
二、硬體方面,直接如下圖配置: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576ece5d277df4d558fb81a101df722d.jpg)
-----未完-----
-----第三篇 頻譜篇-----
一、測試目的:
大部分的人了解,SMC之基地台,有著比其餘品牌強的穿透力,或者也可以說是訊號較強,在此我使用R&S FSP30做頻譜分析,並且利用802.11g的OFDM技術,了解為何SMC較一般基地台來的強。
二、測試內容:
使用玩家常使用D牌724以及本次測試機種7904為比較;在實驗一時先設定對照組,對照組之頻譜可先做為兩品牌單機比較後,緊接著比較訊號穿強後的差異。最後改變基地台的頻段,讓兩台基地台訊號發射載不同的頻道,比較訊號來分析不同。
三、測試儀器Spectrum Analyzer R&S FSP
1.外觀: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f53522fcd3d1c519e4b44094d441ee75.jpg)
2.規格:
Frequency range 20Hz to 3GHz, 7 GHz, 13 GHz, 30 GHz and 40 GHz
Resolution bandwidth 1 Hz to 10 MHz
Displayed average noise level -155 dBm (1 Hz)
Phase noise -113 dB (1 Hz) at 10 kHz
Additional filters:
Channel filters from 100 Hz to 5 MHz and RRC filters
FFT filters from 1Hz to 30 kHz
EMI bandwidths and quasi-peak detector
Total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0.5 dB
Measurement routines for TOI, ACP(R), OBW, CCDF, APD, etc. as standard
Fast ACP in time domain
Up to 80 measurements per second (including trace transfer via GPIB)
Electronic attenuator
Application firmware available for GSM/EDGE, Bluetooth, WCDMA/HSDPA/TD-SCDMA, CDMA2000/1xEV-DV/1xEV-DO, WLAN, …
四、對照組測試:
1.先將FSP設定完成,因為兩台基地台使用頻道六,為802.11g規格中的
中央頻率,因此FSP需將中央頻率設定於2.437GHz,而SPAN部分設定為80MHz,以顯示完整頻譜,而FSP掃描頻率RBW為100KHz,VBW為30KHz。
2.設置一區域網路,使用D-link DWL-122G網卡與兩台規格相同之電腦與
兩台待測AP建構區域網路,並且同時傳送1GHz大小之檔案,使基地台可放出大量訊號。
3.對照組空間環境圖: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b4ac705e91739a8a684a9bfb519dfd40.jpg)
4.測量D-Link 724+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0ac81eaf52524a8e644b627bee4f6339.jpg)
5.D-Link 724+之頻譜: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29af081dab996d07d4bb722093add511.jpg)
6.測量SMC7904: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08d085ed5fb013ff3268400a04e03c84.jpg)
7.SMC7904之頻譜: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0c42aaca36f268a5d14e4f6f9128d3ea.jpg)
8.從對照組中,可以看出SMC之主訊號外兩旁尚有許多非零之訊號,反之D-Link兩旁則乾淨許多,我認為這也是兩台AP最不一樣的地方,因為震盪出來的訊號經過IFFT轉換後,SMC每一個載波所使用的寬度可能較接近於規範中的312.5KHz,而D-Link略小,因此SMC會有較好的抗ICI特性,因此再第一個實驗中,SMC略勝一籌。
五、實驗組一測試:
1.以相同的設定設置FSP
2.將兩台AP與client端放置於另外一間房間,FSP與server端則放再同
一間房間,其餘設定皆相同。
3.實驗組一空間環境圖: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56f8f1b4707ec0a4cb6c90166e52dff8.jpg)
4.D-Link 724+之頻譜: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f69f01f3465b17d686de9c14e45cc80c.jpg)
5.SMC7904之頻譜: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10f0e26c9f2347defaafe680f2d93e83.jpg)
6.由對照組與此實驗組比較,可以發現隔了一面牆以及些許的距離以後,訊號由原本的-40~-30dbm下降到-70~-60dbm,不過兩台AP的訊號強度都還尚可,但低頻部分兩者皆衰減的相當大,而在仔細看我們可以看出,SMC7904在2.41244Ghz時的訊號強度為-68.52dbm,而D-Link較低只有-75.77dbm,衰減的更多了,因此可以得知SMC在低頻部份的訊號處理較D-Link好許多,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測試員在隔牆以後會收到SMC的訊號強度較D-link好的原因。
六、不同頻段干擾程度:
這個實驗將把SMC的頻段改為ch1,而D-link維持在ch6,為了測試兩AP在不同頻段下互相干擾的程度以及頻譜的分析。
1.在FSP設定上,掃描頻率相同,但因為SMC頻段改為ch1,在規範中
ch-1的頻段為2.412GHz,而ch6為2.437GHz,因此我們將中心頻率設定為兩者的中央2.425GHz,SPAN使用70MHz。
2.這次的AP設定較不一樣,兩台電腦分別連結至不同的基地台,並且基
地台互相使用有線連結,圖示如下: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c848199a0c76195426191d476d20b2a3.jpg)
3.得到的頻譜如下圖所示: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188a38baf0d74934b18f65bd40facd80.jpg)
4.由上圖可以看出,兩AP的中心頻率其實都相當標準的,與對照組相比,
因為測試的距離不同而稍微有點下降,而強度也都在標準以上;而這張圖可以看出SMC的訊號較為平坦,也就是說打出來的訊號最大值其實差不多,但是D-link卻起伏較大,不過可喜的是兩者改變了頻段訊號卻不會互相干擾,SMC的頻率也相當準確。
七、總結:
這個實驗花了我一整天的時間,當然有一些更詳細的數據,可惜只有三天測試期,不然可以提供更詳細的資料。由頻譜可以知道,SMC在訊號的發射部份相當的要求,以致於在很多數據都在標準以上,這些頻譜也分析出了也許是低頻震盪優良,也許是訊號平均值較好,也許是載波寬度較接近於312.5KHz,所以在長距離、穿牆、隔樓層等以及大部份測試者的實驗中SMC都佔了大部分的優勢,而另外一部份我還必需提到SNR比,在使用Net Stumbler後可以知道某些部份其實D-link的訊號比SMC強,但是SMC的SNR比較高,可以抑制多路徑干擾的問題,所以得出來的結果較D-link良好,如果時間還足夠,將在報告後面繼續提出此實驗。
-----第四篇 藍芽強碰測試篇-----
一、前言:
我認為擁有好的SNR比,比擁有好的訊號強度來的重要,為何我會這樣子說呢?這就必須從802.11g的調變方式開始講起,在無線通訊的環境中,會有所謂的Multipath效應,如下圖所示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2060c672ea6a7d25f186edec9051461c.jpg)
這就是多路徑衰竭,一個訊號打出去,也許會經過牆壁或是樹的阻擋而反射後才到達接收端,使得接收端除了接收到第一個Delay訊號後,又收到反射過後的Delay+T的信號,造成信號間互相干擾;OFDM的第一個優點就是他能夠有效的對抗Multipath,不像802.11b只能運用AD(Antenna Diversity,多支天線)的方式解決,而在兩台AP的測試中,我門使用Network Stumbler來檢視兩者在尚未連結網卡時的瞬間的SNR比如下圖所示: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d3a7c98fb8254bf0da75927d1dca501f.jpg)
經由約三小時的測試後,兩者的SNR比分別是SMC為56及D-link為47,而訊號方面SMC則略小於D-link,這是待機時的差別,那麼連線時又是怎樣的差別呢?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fea1d214de33317f5c34cdeaf1730769.jpg)
這是使用另外兩台電腦分別連結SMC與D-link時不同的數據,可以明顯看出SMC的訊號增強為-41dbm但是依舊擁有高SNR比,是相當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可以看出SMC在製造產品時,對於用料相當嚴謹,所有的數據皆在安全值以上,而由第四章的資料交叉比對下,也可以知道在震盪器的部份SNC也是相當標準的一台機器。
而另外一個對於抗訊比有嚴重要求的原因是因為現在環境中的變數相當多,一個家庭或是一台個人電腦除了要有802.11設備以外,另外還有可能擁有無線電滑鼠,藍芽設備等,以筆者而言,我電腦除了配備802.11g無線網卡以外,我還有bluetooth1.1版本的接收器、耳機與手機等設備,先來看看藍芽的頻譜長什麼樣子: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af6d478e8c55832d240295c0ede319e6.jpg)
而同一個位置放出的802.11g信號如下: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3092a3a71e086831dd18c2511c2c45cd.jpg)
我們可以看出兩者的訊號大小其實是差不多大的,別於一般的使用者,差異可能只在於位置的不同,所以緊接著我門來看看SMC大戰藍芽訊號的結果:
二、實驗步驟:
1.建構一個擁有一個AP以及一個client端的無線區域網路,client端必須
配載測速軟體,在此使用Network Stumbler。
2.使用SonyEricsson以及藍芽接收器互傳資料。
3.測試藍芽開啟前以及開啟後的無線區域網路資料傳送速率。
4.分別對於SMC做SNR比的測試。
5.因為訊號空間的多變詭譎,而SNR比為訊號的強度與雜訊強度的比值,
所以我們不曉得兩台AP會接收到怎樣不同的雜訊,因此這個實驗必須依照同樣的環境測試三次,而這三次也必須盡量保持環境的一致性。
6.最後必須關閉藍芽訊號,實際測量在無干擾的情況下,究竟兩者之間的
SNR比為何。
三、無線網路架設平面圖: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4748adc82f305c5c8b36d2899bc4f969.jpg)
四、實際測量:
1.在連接上藍芽訊號後,第一次訊號大小如下圖: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60f20d64d8dc4aeda02e9b3c3a43015a.jpg)
2.第二次訊號大小如下圖: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2e176666928d556b7b0bad8254852b7e.jpg)
3.第三次訊號大小如下圖: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e47514dc811c9b004d6497def25e2ad7.jpg)
4.三小時測量之訊號: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9554c55b9d38bc04301dcc929e433cbd.jpg)
5.圖表比較
![[SMC產品評測員]SMC 7904WBRA 測試報告-外觀、CABLE、硬體篇](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504/mobile01-6bbea947f52fa2bfb53178504c77ef85.jpg)
五、結論:
由上實驗我門可以得知,雖然藍芽的訊號對於無線區域網路的影響很小,但是卻也提升了基地台在測量時的訊號對於雜訊的功率比,但是這個實驗的準確性其實還是要有專業的測量空間才有辦法測量,雖然圖表中顯示SMC的抗雜訊能力較好,但是我們沒辦法預測兩台AP的雜訊訊號是否為同樣的訊號源,也不曉得天花板上旋轉的電風扇、實驗室裡走動的人、天空飛翔的蒼蠅是否會引響到接收器的狀況,因此我們也只能做初步的推論,而詳細的情況還希望有專業的實驗室可以提出這樣子的報告!
-----總結-----
文章還在催生中,等一下要來寄已經完成的檔案給林先生啦!不過已經超過10Mb了,真不知道該怎麼辦?除了以上三個(cable篇未完成)外,其實還有降速802.11b測試這個實驗,用來分析這台AP碰到802.11g與802.11b共存在訊號空間時的狀態會是如何?與其他AP有何差異,不過無奈今晚十二點要先繳進度出來,第五篇我下星期期中考結束後會補上,cable篇明天晚上以前會在補上來!拼了兩整日,我該洗個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