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地點常有穿透兩層牆壁的問題
所以排除5G應用~想說買AX的MESH來更換現有設備
目前是N18U~N(2.4G)=速率600M
假設換成中低階的機種~例如DECO X25
使用AX(2.4G)=速率574M
這樣速度是否會下降很多呢?有前輩實際跑過嗎?
目前N18U(N=600M)這台實測最高跑約90M
別台AC(5G)=867M實測可以跑滿300M
也不知道這標示速度是怎麼看?或者說是手機設備上的問題
但是N18U可以穿透兩層牆壁還有2格(一半)訊號
AC(5G)指穿透一層牆壁就只剩下1格訊號~差距真的很大
如果想要跑到300M只能用到5G才行~那需要4台以上MESH才能覆蓋
請前輩分享AX=2.4G使用經驗

802.11ax 以最主流的應用2T2R(兩根天線)來說,最高傳輸速度是要在5GHz頻段且佔用160MHz才能有2.4Gbps
2.4GHz頻段干擾太多,且頻譜很窄,只能讓你占用40MHz,最高連線速度就是574 Mbps,跟5GHz頻段的應用差距非常大。
802.11ac 完全沒有2.4GHz頻段的應用。
結論:目前2.4GHz頻段的WIFI 應用 (2T2R)
1、802.11ax 574 Mbps
2、802.11n 300 Mbps
3、802.11g 54 Mbps
4、802.11b 11 Mbps
以上都是理論值,以我家為例,附近掃的到用2.4GHz頻段的AP有10幾台,互相干擾到連40MHz都上不去,即使802.11n 2T2R也頂多最高只能有144 Mbps而已,實際傳輸速度還要再折半。
想要更高速的WIFI 傳輸速度,在2.4GHz頻段真的玩不起來,要想辦法上5GHz。
以及看一下Intel所標示的標準WiFi速度:不同的 Wi-Fi 通訊協定和資料傳輸率
路由器標示速度,是以該頻段最大頻寬速度 x 天線數 = 該頻段速度的最大值
例如,802.11n,2.4G,Intel的標準速度

兩根天線,設定20MHz頻寬,802.11n,2.4G,應該就是144Mbps(也有一說是150Mbps)
兩根天線,設定40MHz頻寬,802.11n,2.4G,應該就是300Mbps
對照上面那篇文章的實際速度對照表PHY speed tables


對照Intel的表格,表示標準是64QAM
但Qualcomm晶片上,當時為了讓數字更好看,故意調高QAM值,才得到更高的速度值
但要使用更高的非標準QAM,需要特定的無線晶片,普通裝置依然使用標準QAM
此外,距離越遠,干擾越多,阻隔越厚,裝置為了能夠穩定連線,會自動協調降QAM
結論,只要2.4G的訊號,只要超過300M都是虛的,甚至超過150Mbps也是沒有太多意義
因為調高頻寬(調到40MHz),會讓傳輸品質要求提高
如果環境比較惡劣,阻隔物多,干擾多,
建議以標準的20MHz頻寬+64QAM運行比較妥當,雖然最高速度只有144Mbps
同理,以上論點同樣可以用在AC/AX
受限於WiFi-5G的頻段頻寬太少,不利於開160MHz,建議依然是以80MHz為最佳值
802.11ac,5G,Intel的標準速度,兩根天線,設定80MHz頻寬866Mbps

802.11ax,5G,Intel的標準速度,兩根天線,設定80MHz頻寬1200Mbps

ac/ax的5G訊號,一樣會受到環境影響,會自動調整QAM值
不一定可以取得最高的866Mbps / 1200Mbps
同時受限於WiFi-5G的訊號,難穿牆/訊號繞射,
普通多隔間的小家庭,建議以多台AP Mesh(有線回程)取代單台多天線的方式
除非有大範圍無阻隔區域空間,或是同時連線人數超多,再考慮多天線機種也不遲
pecttenvan wrote:
因為地點常有穿透兩層(恕刪)
傳輸速度是上網速度的上限,但下限是由訊號強度決定的。
路由器裡面晶片叫做FEM晶片,通常是由這個晶片決定訊號強度。可以理解為擴大機,越好的擴大機產生的聲音越大越清晰,自然能傳得越遠。
然而FEM晶片廠商很難宣傳,消費者也不會特別去查,所以很多低階幾種都會偷掉這個元件,然後就會出現"理論頻寬很大,但隔一道牆就沒訊號了,實際0網速"。"通常"不會亂偷FEM的品牌有華碩、網件、Linksys都是比較高階的品牌...
其他平價品牌有沒有好貨? 當然有,但不可能無腦買。想查詢的可以參考對岸的(獨立)評測網站
https://www.acwifi.net/15132.html
個人建議,在有人會需要使用Wi-Fi的地方盡量要做到5G頻段的覆蓋,2.4G頻段干擾太多又很容易受到鄰居影響,所以家裡最好覆蓋5G頻段,我家是2.4G專門給智慧家電連線用。
別再被商人的行銷手法給騙得團團轉了,幾核心? 記憶體多大? 天線幾根? 這都不是影響路由器信號的關鍵
到底要選ax(Wi-Fi 6技術)還是n(Wi-Fi 4技術),兩個差了兩代(11年)。建議可以考慮Wi-Fi 5和Wi-Fi 6的設備即可,高階Wi-Fi 5的FEM絕對比現在平價的Wi-Fi 6路由器更好,且多數人家裡的Wi-Fi設備根本沒支援Wi-Fi 6,那買回來也只是當Wi-Fi 5設備用,況且現在一堆Wi-Fi 6路由器還有和舊Wi-Fi裝置的相容性問題,除非有能力上頂級多頻段Wi-Fi 6路由器,否則一律建議買Wi-Fi 5路由器。
我自己用的就是多頻段Wi-Fi 6路由器,把一個頻段切給Wi-Fi 5設備專用,相容性好不少

pecttenvan wrote:
所以最好一次就上4台以上ac 5g的mesh去覆蓋最保險囉?本來有想說先3台買ax跑2.4g,如果真不夠快,就增加數量改ax 5g。這樣看起來,還要考慮ax相容性問題吶...
只需要買那種不分子母機型號的機種就好了,
也就是每一台都可以當母機,也可以每一台都當子機用
這樣就不需要一次買四台,可以先買個兩台,然後依照需求逐步添購
先買兩台後,先設定WiFi-2.4G訊號跟5G訊號名稱分開
IOT/智慧家庭套件,就連WiFi2.4G訊號
手機平板筆電就連WiFi5G訊號,看是否有死角的地方
如果WiFi5G訊號有死角,一是調整AP的位置,二是再多添購一台加入群組
個人偏好ThinAP一類的AP,也有推薦Unifi AP給我的親朋好友
甚至幾個朋友,家裡就只添購2-3顆Unifi Wifi6 Lite+POE變壓器,沒有路由器
單純靠數據機硬撥PPPoE+DHCP,下面就直接POE變壓器跟AP了
然後我是善用UniFi這一類ThinAP可以發多SSID的機制(不是每一台AP都可以這樣設定)
分成獨立給IOT用,跟日常其他設備使用的SSID,這樣會比較好
例如:
SSID1,只開2.4G訊號,給智慧家庭套件用,WPA2認證,開20MHz,開啟IOT相容模式,啟用組播增強(IGMPv3),開啟BSS傳輸跟快速漫遊,安全性PMF非必要,UPASD關閉

SSID2,只開5G訊號,設定80MHz頻寬,WPA2認證,不開IOT相容模式,啟用組播增強(IGMPv3),開啟BSS傳輸跟快速漫遊,安全性PMF非必要,UPASD關閉
也可以設定同時開啟2.4G跟5G,但2.4G訊號依然建議只開20MHz頻寬
相容性比較好,也可以進一步減少被干擾的問題

SSID3,只開5G訊號,5G開80MHz,WPA3認證,不開IOT相容模式,關閉組播增強(IGMPv3),開啟高效能裝置,開啟BSS傳輸跟快速漫遊,UAPSD節能省電機制開啟

注意,WPA3會強迫啟用PMF,這會影響其他裝置的相容性
所以,很多AP的WiFi設定可以選"WPA2/WPA3"這種相容模式,實際反而會怪怪的
一定要降級回純的WPA2,主因就在PMF規格上
依照使用經驗,IOT/智慧家庭套件使用SSID1都OK
影音家庭套件跟舊設備,不能使用WPA3的,只能跑WPA2的就都使用SSID2
近一兩年內的手機/平板/筆電,可以支援WPA3的就可以用SSID3
依照設備屬性,把連線規格分開來就沒有發生那些斷線問題了
以上不僅Unifi AP適用,理論上其他可以多發SSID的AP也可以適用
最後還是遵從CP值買了DECO X25 AX1800
實測覆蓋範圍與速度還算滿意
比較奇怪的是5G與2.4G穿透力居然只差一點點
(應該是說2.4G部分較弱一些)
不過因為還有一些2.4G家用設備~所以一樣2.4G+5G都要開啟
接下來只看機器的穩定性了~之前使用ASUS超過3年一直都很穩
.
之前是兩台ASUS 改成三台TP-LINK
以下速度比較~速度上稍微奇怪一點
我的手機比較舊只有支援N與AC
.
1..ASUS N18U
規格N=600M 實測跑80~90M
(穿透力真的強.這幾台唯一可以兩個水泥牆還有訊號)
.
2..ASUS AC1300+
規格N=400M 實測跑80M
規格AC=867M 實測跑300M (但是穿透力超級弱)
.
3..X25 AX1800
規格N=574M 實測跑180M
規格AC(AX)=1200M 實測跑300M
.
看起來規格速度與實測速度比例不對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