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不如就開一個討論串,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各機種的優劣。文中若敘述有誤,也請大家鞭小力一點。
該不該買 Mesh?在這裡先說兩個個人的辨別方式:
一、固網不好拉,所以用 Mesh
如果是這樣的話,其實 Mesh 的優勢是在於安裝方便,日後擴充也容易。至於訊號會不會比一般橋接器來得強?我們後面討論。
二、固網不難拉,缺的是 Wi-Fi ,所以用 Mesh
那麼使用 Mesh 確實是很適合的,因為可以發揮 Mesh 最完整的機能,也不會浪費 Mesh 的架構。
迷思一:為何不用橋接器就好
我們先從第一點來看。為何不用橋接器就好?平平只是為了延伸訊號,Mesh 比較貴,也沒比較划算。不管是一般的橋接器或 Mesh,無線訊號的橋接這件事,是有先天上的物理限制的,一般情況下,橋接一次,訊號就會減半一次,要不然大家都就來玩無「限」橋接就好了,在火車頭接上固網,然後在最後一節車廂爽爽上網。

若無在天線及傳輸能力上做特殊設置,橋接後的訊號頻寬減半是很常見的。
高階機種,通常可以藉由多頻的設置及給力的天線來解決此問題,成本當然也會拉高,不管是一般的橋接器或 Mesh 都一樣。所以若只是要做單純的訊號橋接,看的只是訊號強度,Mesh 其實佔不了什麼優勢。
在單純靠無線訊號來橋接的前提下,Mesh 的優勢是比較不容易有干擾問題,再來是訊號的過渡也會比較滑順。什麼是訊號的過渡?就是行動裝置的連線從分享器A轉連到分享器B的過程。有廣告詞常說 Mesh 是「無縫過渡」,其實也是透過技術將縫隙擠至最窄,讓你沒有感覺而已。
即使如此,已經可以降低不少因為「縫太大」而產生的斷線風險,也就是在兩個分享器的接力時間等太久。從廣義上來說,Mesh 技術多家爭鳴,靠其它技術或方法來達成與 Mesh 類似的網路架構也不少,事實上,Mesh 本身也是由不少協定組合而成的,其中 802.11k/v/r 分別負責不同的工作,若 Mesh 分享器同時滿足這三項標準,對「快速接力」這件事的實作當然也就更完整。

這是來自蘋果的截圖,簡單說明了 802.11kvr的作用。
當然啦,如果你的 Mesh 網路仍然是使用傳統的主從式架構,也就是只有第一台 Mesh 接固網,後面幾台都靠無線橋接,而且分享器的擺放方式是接近直線的火車型架構,那麼中間一台斷線了,後面幾台也會跟著失聯。分散型的擺放方式可以有限度的解救此問題,但每個人家中的環境佈局不同,這點很難強求。
如果是第一台、也就是唯一一台接固網的 Mesh 掛了,那麼當然也就是整個網路告吹,這點跟一般橋接器與分享器沒啥不同。
迷思二:你把固網放哪裡了
所以了,如果環境允許,把每台 Mesh 都接上固網,此時 Mesh 網路的強韌程度就不是光靠無線橋接可比了。有不少玩家可能會質疑:有固網了那這需要 Mesh 幹嘛?在十年前,這個說法可能沒啥問題,但是現在已經 2020 年了,你會用網路線接平板跟手機嗎?坦白說我連桌機都裝無線網卡了。什麼裝置都要上網,在有固網的地方就接上分享器,反而能夠不必拉線到終端裝置上。
在此環境裡,Mesh 分享器之間的備援能力得以實現。任何一台分享器掛了,都有其它台撐著。而且也沒有什麼橋接後訊號減半的問題,因為每一台都是母雞。

這時就不要再問:「那跟每個固網接口都接上一般分享器」有什麼不同了,前面已經提過,降低訊號的干擾可能及無縫接力這件事在一般分享器上沒那麼容易實現,也就更別提安裝方面,貼心的 Mesh 機種設定好第一台後,其它台甚至只要打開電源即可。
迷思三:Mesh 一次要買很多台
要組成完整架構的 Mesh 網路,至少要有兩台分享器才有意義。通常會有這個問題的使用者,問題的本身不在 Mesh,而是只想靠一台分享器就解決,也不想再靠其它橋接器解決。把購置多台 Mesh 分享器的預算拿來買一台訊號強一點的高階分享器,若環境的格局允許,確實也是另種作法,但當然就享受不到多點備援的優勢了。
如果不是很確定 Mesh 要有幾台才夠,就先準備一組兩台吧。之後要再新增,通常只要是同廠牌、同系列的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以 TP-Link 的 Deco 為例,也只差在同一組包裝裡的 Mesh 產品可以接上電源就同步、不同組包裝得由 App 來加一而已。
情況允許的話,三台 Mesh 的空間覆蓋率當然最高,對於比較大的場域,也可以避免兩顆 Mesh 離太遠時備援不到的問題。
Wi-Fi 6 加持,事半功更倍
廣義來說,Mesh 是增加了 Wi-Fi 的覆蓋率,確保訊號達標後,頻寬的優化就要交由其它技術來負責了。以 Wi-Fi 的世代來看,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產品是 802.11ac 及 802.11ax,頻寬則依型號高低而有所差異,頻寬這件事,當然數大便是美,結合 Mesh 的機種更是百家爭鳴,建議可以依上網裝置及使用人數的多寡,來決定所需要的頻寬。
AC或AX機種都很好,只是不可否認的,AX就是較為先進的、集大成的技術,而且沒有什麼穩不穩定的考量。Wi-Fi 6 的優點有很多文章介紹過了,低延遲、高效率、低干擾,可以連接更多設備,承載更多應用,簡單的說就是更有效率的使用 Wi-Fi 頻寬,若單純討論該採購 AC 或 AX 機種,是不會有「買錯」這件事的,AX 就是未來的趨勢,也不存在明顯的技術上的重大缺陷,重點在於現在需不需要而已。
AC機種相對便宜,AX機種沒啥好後悔,分享器的生命周期及消費周期比一般零組件長,買能撐久一點的比較重要。

PChome 上面找 Mesh,幾乎都是 AX 機種了。
以下列出幾台旗艦機種,比較好比規格,歡迎亂鬥:
一、TP-Link Deco X60

特色是只要裝一台,同包裝的第二跟第三台只要插上電源就可以建立 Mesh 網路,不必再多做設定。同時滿足 802.11 k/v/r 協定,理論上在漫遊時的接力能力沒什麼好挑剔。有 APS 自適應路徑,分享器會自動幫你選擇最適合的路由及頻段。再來是前文已經強調過的,是 Mesh 就不要有主從之分,通常有主從之分的 Mesh 分享器,設定上也會比較麻煩,這點在 X60 上是看不到的。
家長監護、趨勢科技防毒、還有完整的家用 QoS 及其它頻寬管理及區網設定機能,讓X60的產品完成度十分高。
二、ASUS ZENWIFI AX XT8

同樣滿足 802.11k/v/r 協定,但因為把頻寬再拉高了,整體的售價也高大上不少。XT8與Deco X60有不少機能是重疊的,比如家長監護、趨勢科技防毒等,同屬旗艦機種,功能都很豐富給力,細部功能大同小異,如果你不需要那麼高的頻寬,兩顆 XT8 的價格可以買三顆 X60。
三、Netgear Orbi RBK 系列

Netgear 也算是很早就提出 Mesh 產品的廠商,較為可惜的是產品機能與前兩者相比,在非 Mesh 相關領域的應用較不突出。畢竟是旗艦機種,價格也有一定檔次,以國人的消費習慣來說,高階分享器的附加功能還是要到位才比較吃香。
當然啦,如果本就有一台非 Mesh 分享器,用它來連接固網,Mesh 分享器則專心負責 Wi-Fi 就好。只是如此一來在電力及拉線上的考量又會複雜些,也會增加網路環境管理的負擔,多一層除錯的困難度。不如就一次到位,幫家裡的 Wi-Fi 除舊佈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