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沒時間看完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重點是我覺得這台分享器價格不必破千、又有高達 1167Mbps 的總頻寬,所以很超值,一次買了兩台。
好久沒有開箱分享器了,雖然手機有 188 吃到飽,下載 steam 時還是有點力不從心,結果還是辦了固網。加上最近工作室開張,在有幾台電腦需要共享頻寬以及開 ftp 讓客戶傳檔的需求下,一口氣買了兩台分享器,貼上來跟大家分享。
副業為幫人家處理 IT 疑難雜症的肥宅,對於網通略有心得。我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首先是穩定,再來是要有基礎而清楚的 NAT 設定機能,接著因為預算考量,千元以上的機種暫不考慮。稍作詢價及爬文後,入手 Mercusys AC12G AC1200。
Mercusys 是近幾年也算頗有名氣的平價品牌,從售價及功能定位就可以看出其目的,為了避免廣告嫌疑,這裡就不討論幾家網通大廠的產品定位及對打策略。以前我用過的家用分享器品牌不多,不外乎華碩、已經消失很久的 Corega、友訊、訊舟、Netgear、Zyxel、TP-Link,其中較熟悉的是 TP-Link 以及 D-Link。Mercusys 是第一次用,本打算不合用就直接退貨,還好沒讓人失望。

產品盒正面。以一台千元以下的分享器來說,實體網路埠口全 GbE 是最大的亮點,剛好符合工作室經常在區網傳輸大檔的需要。

背面,2.4GHz 及 5GHz 雙頻除了容易避免訊號干擾,也能用來應付不同的應用。很多人會以為雙頻只能擇一開啟,這是過時的觀念,AC1200 的意思是機器滿足 802.11ac 標準,可同時雙頻運作,總頻寬上看 1200Mbps。
誰家裡有 1Gbps 的對外頻寬?好啦我知道不多,但對內網的無線網路來說很實用,恰巧也可以把機器的 GbE 埠餵飽。就算不提 GbE,假設每台電腦的無線頻寬需求是 100Mbps,AC1200 比起 2.4GHz 可以多 9 台電腦連線,比起 5GHz 可以多 4 台。

內容物很簡單,機子本體、4 根 5dBi 不可拆全指向天線、變壓器及說明書。因為安裝很容易,所以說明書也只有薄薄的幾頁。

↑ 機身不像是平價機種,霧面噴砂還挺有質感的。機身上有簡單的 4 個燈號。

↑ 3 個 LAN 加上 1 個 WAN,說真的一般家庭要插滿還真不容易。

↑ 機身背面資訊,忘記密碼跟 SSID 的話,這裡可以提醒你重設。
安裝及功能實作
小套房
我住小套房,不需要什麼複雜的設定,插上電、WAN 埠接上網路線,設定一下 SSID 跟密碼就搞定了,15坪的空間,這台分享器的功率綽綽有餘。分享器本身當然是有中文操作介面的,因為我的瀏覽器預設語言是英文,所以以下流程以英文介面顯示。
↑ 電源插上後,預設的 SSID 很好認。訊號滿格。直接連它,預設無密碼。

↑ 得知目前 IP 為 192.168.1.100,通常路由器路徑就是 192.168.1.1 或 192.168.1.254。

↑ 賓果!!初次登入會要你設定新密碼。建議原廠可以做一個一次性路由關卡,在第一次上網時就先轉到此頁面強制詢問要不要設定密碼,除非隔壁住乳溝妹再讓她用免費。
事實上,不知道分享器 IP 也沒關係,在瀏覽器鍵入 http://mwlogin.net 一樣會到達後台。

寫到這裡,一定有人會問:請問這台分享器要連到 Hinet 的小烏龜後面嗎?如果有小烏龜的話,當然是需要的。有些社區型分租網路則只要把機器接上網路線即可,不管是工程人員或自己設定,都應不成問題。

↑ 接下來設定兩個頻段的 SSID。看到這裡一定有人會想把其中一個頻段設定成可以讓客人存取的 Guest Network 吧!別急,文後再述。

↑ 然後就完成設定了,超級簡單。
整個設定的過程不超過 5 分鐘,如果不需要 SSID 跟密碼,基本上只要插上電、接上有訊號的網路線就能通,連進後台都不必。然後從現在開始就能安心暢快上網了。
這裡順便複習一下分享器的科普。一般來說無線分享器帶三種最基本的網路共享機能:
一、Access Point-無線分享,就是把有線網路轉成無線。
二、Switch Hub-單純地橋接有線網路,不做 NAT。
三、Router-路由器,在路由器後方的設備可形成另一個區域網路。
絕大部份的分享器,當你把對外或對上一層的網路線插到 LAN 埠時,就會變成二,插到 WAN 埠則變成三。為了避免混淆初心者,這裡就此打住不談。至於只要把無線機能打開,分享器就是一台 Access Point。
家用機能
沒其它網路需求的話,這篇文章看到上一段就行了。一般家用網路會使用到的進階機能不外乎家長控制跟頻寬管理,老實講這兩個我都用不太到,不過這台分享器倒是在家長控制部份特別做了 highlight。

↑進到後台可以先把語系改成中文。

↑ 接著就能進入家長監護的頁面了。功能的原理跟設定都很簡單,系統會列出曾經連線或連線中的設備名稱與 MAC Address(設備上的網路卡位址),可以針對個別設備開放連線時段,超級直覺。
鎖 MAC Address 是很簡單有效的連線控管方式,直接讓某台設備連不上這台分享器,當然也就跟網路斷線了。若是想要讓規則彈性靈活點,可以透過另一個功能「存取控制」來決定某台設備可以拜訪的網站或區域,比如只能連內網電腦、或是過濾掉已知的成人網站位址等。
講到這裡要廢話一下。如果有小孩懂得如何假造 Mac Address 來避過限制,那就不要再限制他上網了,讓他好好朝這塊發展吧!有朝一日一定也能像我一樣成為一個略懂網通的肥宅。

↑ 針對特定設備設定某時段可以存取或不能存取哪些網站,是存取控制機能的核心。
至於頻寬管理,基本上大家一起追劇或上網是機器可以負荷的。若是要應付有人整天全速下載資料,建議直接購置更進階的機器,因為進階的頻寬管理(QoS)機能很吃硬體資源,開啟了反而有可能對分享器造成負擔,因此不會、也不宜出現在 AC12G 上。
工作室
我的工作室有一台 NAS,兩台需要固網連接的主機,剛好可以把分享器的埠口用完。把頻寬分享給幾台電腦不困難,插上網路線就好了。5 年內的電腦,網路埠口基本上都支援 GbE 了,要留意的是網路線至少要用 CAT-5e 或 CAT-6 才能發揮頻寬,成本無感、傳輸速度可是差很多!

↑ 通常十米以內,同樣長度的網路線,CAT.5 與 CAT.5e 差不到幾十塊,當然買速度快十倍的後者。若你不知道手上的網路線是哪種,看一下線材上的標示一定會有寫。
NAS 是對外網開放的,除了 FTP Server、 Web Server,還有架了其它服務,因此會需要用到埠口轉發等 NAT 機能。要怎麼從外網連入區網的 NAS?這件事聽起來很基本、很簡單,事實上實作方法根本是百家爭鳴,每家分享器的設定方法多少有些出入,這也是為何我在本文一開始就提到「要有基礎而清楚的 NAT 設定機能」。

上圖是工作室的網路配置圖,重點在於要怎麼設置 NAT 才能讓 NAS 功能對外網開放。AC12G 同時提供了虛擬伺服器及 DMZ 兩種基本作法。

虛擬伺服器主要是透過設定埠口的對應來轉發資料,比如 NAS 上架了網頁跟 FTP,就把這兩個埠口對應到外網,讓外部可以連入。

DMZ 則是直接指定位址,讓這個位址的主機直接曝露在網路上,當然就不用再設定埠口轉發。這麼做很方便,但也很危險,沒把握的話能避開就避開。
NAS 要怎麼讓人家連進來?只記 IP 位址是有點不牢靠的作法。現在的 NAS 都很聰明了,能產生一組好記的網址來讓外網連入,只要分享器有支援 UPnP,通常就能自動搞定埠口轉發的設定。再不然,AC12G 內建相容於 no-ip 及 DynDNS 兩家動態 DNS 服務,要架網路服務很方便。

↑ UPnP 恆開基本上不會有什麼負面影響,就讓它開著吧。UPnP 頁面會顯示有哪些埠口已經被佔用了,如果有不支援 UPnP 的其它裝置、要再自己設其它埠口轉發時就能避開。

↑ 動態 DNS 頁面還直接導引你去註冊供應商的服務,真棒。
以上便是小弟工作室會使用到的分享器核心機能。由於是全 GbE,區網傳輸速度滿檔就不必多說了,直接開 NAS 上的檔案就像在開自己電腦上的一樣,對於分秒必爭、或是沒耐心等個幾秒才能開檔的設計師來說對生產力是一定有幫助的。
其它功能
AC12G 的後台很快就能摸完,部份功能是我自己用不到、但在某些情境下很方便的,有些設計也有意思,在這裡提一下。

↑ 這是一進來的首頁,對於不需要 IT 人員的小工作室或家庭環境來說,需要知道的精華都濃縮在這了。

↑ 若有 IPv6 需求,機器也有支援。

↑ 位址綁定可以避免某台裝置的內部位址跑掉,比如 NAS,也可進一步避免位址衝突,在 DHCP 環境下是挺方便的輔助功能。

↑ SSID 的設定頁面有個「AP隔離」,意在讓區網內的設備無法直接訪問彼此(但仍可繞出去外網),一般情形下沒有必要開啟,除了公共場合或考量到隱私、有防毒需求才需要打開吧!

↑ 2.4GHz 與 5GHz 都有個別的訪客網路可以設置,包含是否能存取區網資源、有無限速等,預設已經幫你想好了會發生的情景。
抓完上面這張圖,發現有個挺有趣的設定沒說到:

NAT 加速是在加速什麼?官方的說明比較含蓄。市面上有些分享器有實作此功能 ,與其說是加速,實際上是減少分享器的運算負擔,讓硬體機能能夠全速的處理封包的派送,在此前提下犧牲一些進階功能(如QoS)的運作,也算是一種挺有效的資源交換作法。
最後分享一下小型網通環境架設的一些心得。我老家是透天厝,比起要透過有線、無線並行橋接才能讓整棟房子都有充裕的網路可用,小套房的需求真的單純多了。
分享器的成本拆分不複雜,扣掉品牌預算,能得到的就是一分錢一分貨。高階機種強在高負載的穩定性及細部功能,至於網速快與否,一般低負載應用較難查覺。之前也用過幾台一線大廠的三千台幣以下機種,熱當或全速運作的穩定性通常會是罩門,更別提讓人眼花撩亂的功能設定了。
相較下,Mercusys AC12G AC1200 算是比較合我意。另外,一定有人會問為什麼兩台機器要買一樣的。原因很簡單,有問題的話,疑難排解容易統一,如果有一台某天突然被翻倒的珍奶浸壞了,也能馬上用相同的設定替換。如果你當過 MIS、摸過很多台分享器,就會知道型號統一後會有多麼輕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