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升級MU-MIMO簡單玩 DIR-885L簡測開箱

前情提要:
朋友的工作室因為性質跟環境的關係 是使用全筆電+平板+WIFI在作業的
一直以來在傳輸影音檔案等等的也沒啥問題 但最近幾個月因為增加了幾個新人
使用的人一多起來速度就掉得厲害 前陣子換成AC的RT-AC1200也是一樣
跟朋友討論之後決定升級到比較厲害的高階無線分享器 而且要有MU-MIMO
為什麼需要選擇有MU-MIMO這種技術呢?
容我簡單引用網路說明:

『AP通常有三到四個天線,而大部分客戶裝置只有一到兩個天線,因此它們不能支援全系列MIMO通道運行,而且很少用到AP的全部容量,這種差異被稱為MIMO間隙。
例如,一個3×3的Wi-Fi 11ac AP支援1.3Gbit/s速率的峰值實體層(PHY)。但是,只有一個天線的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僅支持433Mbit/s的峰值速率,其餘867Mbit/s的容量處於閒置。
不過802.11ac WAVE 2技術卻可以填補MU-MIMO這一間隙,讓一個AP同時支援最多四個全速率的Wi-Fi連接。每個連接被分配到一個不同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Tablet)、筆記型電腦(NB),多媒體播放器或其他設備。』

用更白話文來講就是解決一堆筆電同時使用時造成的網路大幅低落

並不是新技術 但有拿來實際應用的人並不多 因為這需要所有連線裝置都支援
非常剛好 朋友工作室的電腦在近期陸續更新的情況下 全數都有支援MU-MIMO

太過於專業的無線分享器一來昂貴 再者不見得容易管理使用
畢竟朋友跟我都非具有網路專業知識 因此挑了介面看起來最易上手的:
D-Link DIR-885L AC3150 雙頻無線路由器
升級MU-MIMO簡單玩  DIR-885L簡測開箱
升級MU-MIMO簡單玩  DIR-885L簡測開箱
主要特色當然就是4T4R跟他的MU-MIMO技術
真要說的話 搶眼的紅色非方形外觀應該也能算主要特色啦

升級MU-MIMO簡單玩  DIR-885L簡測開箱
升級MU-MIMO簡單玩  DIR-885L簡測開箱
外設介面的部分基本上還是消費級機種規格 但該有的是都有了
博通處理器、4T4R、AC3150、GbE LAN*4、GbE WAN*1、USB3.0*1
是說這台也不是什麼新產品了 流水帳就這樣帶過去吧
玩玩MU-MIMO技術才是正事

升級MU-MIMO簡單玩  DIR-885L簡測開箱
升級MU-MIMO簡單玩  DIR-885L簡測開箱
沒辦法把所有筆電都拉來玩 就簡單一點拿4台筆電+1台手機+1台平板吧
測試一下內網同時都使用無線傳輸時的網速狀況吧
其實網路上大部分都是用無線傳輸至有線的測試數據
雖然測速效果佳 但從應用面來看 無線對無線的傳輸才是更貼近實際情況
所以我讓其他台跑點對點的傳輸檔案 然後其中兩台傳輸影片檔案來測試速度

升級MU-MIMO簡單玩  DIR-885L簡測開箱
這是原本沒有MU-MIMO的RT-AC1200 速度飄移範圍蠻大的
經常會掉到剩幾百KB/s 然後回到10幾MB/s 反反覆覆


升級MU-MIMO簡單玩  DIR-885L簡測開箱
這是換上有MU-MIMO之後的情形 雖然速度也是會飄 但不會掉得那麼多
大約是在20~30MB/s之間 速度明顯是穩得多了
明顯的有沒有MU-MIMO對於整體效率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看網路上說在筆電更多台的情形之下 MU-MIMO的效益會越發顯著
DIR-885L本身的硬體效能強也是至關重要 配合這樣的技術使用
再搭配如QoS的流量管理 對於多裝置連線我想是十分有幫助的
MU-MIMO升級上去實在是好物一枚 AC1200只好先丟在一旁孤單了
2017-04-27 21:20 發佈
A:一個裝置不支援 全部跳回SU-MIMO(之前也一直在想有沒有這問題)
C:MU-MIMO僅下載有用 上傳無法享受這個加速效果(上載看用戶端)
D:4T4R用上MU-MIMO最佳效能的裝置數,大約4台(這個好像要看天線數對應)

MU-MIMO 只能說是趨勢,但也沒想像中的差那麼多,對該說目前環境受限還很多,以後普及後才會便宜又好用。
它的 CPU 跟 895L 同款, 比 890L 高一點, 蠻看好的
上週六入了一台, 還不錯, 完全當 AP 用
但一天後 Wifi 出問題, 2.4GHz 網路消失
關掉 Smart Connect 手動設置後
2.4GHz Wifi 還是不出來
5GHz Wifi 有出來但神的是它居然顯示 2.4GHz 用的 SSID...
另外 5GHz 不管設哪個頻道, 它老兄完全不理, 挑自己喜歡的上
頻寬不是 40MHz 就是 20MHz
目前為止用了兩晚, 送修五天
希望只是機王個案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Perkin Bell wrote:
前情提要:朋友的工...(恕刪)

D-Link DIR-885L
CPU: Broadcom BCM4709C0 (1.4 GHz, 2 cores)
RAM: 256 MB (EtronTech EM6GD16EWXC-15H)
FLA1: 128 MB (Spansion S34ML01G200TFI00)
FLA2: 32 MB (Macronix MX25L25635FMI-10G)
無線晶片1 Broadcom BCM4366 2.4G 4T4R 1000M
無線晶片2 Broadcom BCM4366 5G 4T4R 2133M

這台算是蠻高級的無線路由器了,若能區分5G低頻跟高頻地方,
會讓用戶在使用5G頻段延伸一些

目前觀察華碩AC5300就有特別說明5G這邊

恭喜樓主敗入高級無線路由器

StussyXHuf wrote:
分享幾個MU-MIMO...(恕刪)


A:並不會全部跳回SU-MIMO,AP會將MU-MIMO的user 分成3組,所有SU-MIMO 當成1個群組
(以三天線的beamforming 用位置去分類 所以如果同屬一個group的裝置並無法體會到效能的提升)

因此AP要去自行調配這樣的群組下的資源分配,單還是會比純SU-MIMO 好
MOOMS wrote:
A:一個裝置不支援...(恕刪)

目前有MU-MIMO的廠牌領導品牌是高通創銳訊,
其次是博通大廠(目前被合併安華高),再來就是
聨發科這些知名大廠,我也等瑞昱哪時候開發
4T4R支援MU-MIMO技術的晶片,這樣無線晶片
MU-MIMO晶片價格才會低下來
StussyXHuf wrote:
現在一般的MU-MIMO...(恕刪)


MU-MIMO 在使用者裝置天線數量增多的時候,效能本來也不如文宣所敘述的3倍
(全部都是1X1 device下 才會有三倍的through put),

講最差的例子,假設所有裝置都是4X4 這狀況下 MU-MIMO 與 SU-MIMO 無異,因為已經無法利用天線的數量去細分資源

你所提的問題也就引導到 MU-MIMO 的限制,而不是SU-MIMO 與MU-MIMO 可不可共存,MU-MIMO 是有支援 non MU-MIMO 裝置共存的,至於配當比例是多少也許就要去看wave 2有沒有去定義了 我沒讀到那麼深

StussyXHuf wrote:
現在一般的MU-MI...(恕刪)


應該是不行,因為用戶端有限定 MU-MIMO 對應才行,

那是否變向來說不是 MU-MIMO 的用戶,就無法發揮 MU-MIMO 的效果,

再者廠商都只說 4x4 可以同時分給四個用戶,但沒說明四台都是1天線的用戶

如果 2x2 那就只能同時分給兩台,如果 3x3 那就還要找個 1x1 的來塔,

重點再說一次用戶端要支援 MU-MIMO 才成立,雖然是很看好的趨勢,

但未來普及後是否手機都達到 3x3 4x4 了呢,那優勢也不在了,

主要是針對目前手機天線數少來說是很有優勢,所以長久來看並不會一勞久逸,

以後或許會變成十幾支天線的 AP 吧,才能同時分配資源,

買科技的東西不需要為未來技術鋪路,因為只是多花錢,到時舊版本跟新版本,

效果上又差一大節。
我對於天線數量的理解都是在成本跟功耗上

今天就算成本再降,雙天線的功耗還是會影響裝置採用天線的數量,

所以許多文件內所敘述,行動裝置,特別是手機 都是被設定在1x1的設定下,平板才會有2x2以上的設計。

要讓天線數量越來越多 這趨勢除非有規範出來,不然我覺得手機來說1x1應該還是會是主流一陣子。


MOOMS wrote:
應該是不行,因為用...(恕刪)

MOOMS wrote:
應該是不行,因為用...(恕刪)

未來手機天線應該只會做到2T2R這邊,
我觀察過高通手機晶片符合MU-MIMO

• 連接能力:Snapdragon 835整合Gigabit傳輸等級的X16 LTE數據機,同時也整合2x2 802.11ac Wave-2與支援數千兆位元的802.11ad Wi-Fi通訊晶片,因而成為第一款同時針對住家與室外環境提供Gigabit等級連接速度的商用處理器。隨著多個Gigabit等級的LTE網路預計將在2017年於全球各地佈署,以及802.11ad的應用持續成長,Snapdragon 835為提供新一代的連網體驗應運而生,包括VR/AR、無限雲端儲存、豐富娛樂應用,以及即時App。

所以最高只有2T2R這邊,802.11AD我要在去了解這規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