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工作室因為性質跟環境的關係 是使用全筆電+平板+WIFI在作業的
一直以來在傳輸影音檔案等等的也沒啥問題 但最近幾個月因為增加了幾個新人
使用的人一多起來速度就掉得厲害 前陣子換成AC的RT-AC1200也是一樣
跟朋友討論之後決定升級到比較厲害的高階無線分享器 而且要有MU-MIMO
為什麼需要選擇有MU-MIMO這種技術呢?
容我簡單引用網路說明:
『AP通常有三到四個天線,而大部分客戶裝置只有一到兩個天線,因此它們不能支援全系列MIMO通道運行,而且很少用到AP的全部容量,這種差異被稱為MIMO間隙。
例如,一個3×3的Wi-Fi 11ac AP支援1.3Gbit/s速率的峰值實體層(PHY)。但是,只有一個天線的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僅支持433Mbit/s的峰值速率,其餘867Mbit/s的容量處於閒置。
不過802.11ac WAVE 2技術卻可以填補MU-MIMO這一間隙,讓一個AP同時支援最多四個全速率的Wi-Fi連接。每個連接被分配到一個不同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Tablet)、筆記型電腦(NB),多媒體播放器或其他設備。』
用更白話文來講就是解決一堆筆電同時使用時造成的網路大幅低落
並不是新技術 但有拿來實際應用的人並不多 因為這需要所有連線裝置都支援
非常剛好 朋友工作室的電腦在近期陸續更新的情況下 全數都有支援MU-MIMO
太過於專業的無線分享器一來昂貴 再者不見得容易管理使用
畢竟朋友跟我都非具有網路專業知識 因此挑了介面看起來最易上手的:
D-Link DIR-885L AC3150 雙頻無線路由器


主要特色當然就是4T4R跟他的MU-MIMO技術
真要說的話 搶眼的紅色非方形外觀應該也能算主要特色啦


外設介面的部分基本上還是消費級機種規格 但該有的是都有了
博通處理器、4T4R、AC3150、GbE LAN*4、GbE WAN*1、USB3.0*1
是說這台也不是什麼新產品了 流水帳就這樣帶過去吧
玩玩MU-MIMO技術才是正事


沒辦法把所有筆電都拉來玩 就簡單一點拿4台筆電+1台手機+1台平板吧
測試一下內網同時都使用無線傳輸時的網速狀況吧
其實網路上大部分都是用無線傳輸至有線的測試數據
雖然測速效果佳 但從應用面來看 無線對無線的傳輸才是更貼近實際情況
所以我讓其他台跑點對點的傳輸檔案 然後其中兩台傳輸影片檔案來測試速度

這是原本沒有MU-MIMO的RT-AC1200 速度飄移範圍蠻大的
經常會掉到剩幾百KB/s 然後回到10幾MB/s 反反覆覆

這是換上有MU-MIMO之後的情形 雖然速度也是會飄 但不會掉得那麼多
大約是在20~30MB/s之間 速度明顯是穩得多了
明顯的有沒有MU-MIMO對於整體效率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看網路上說在筆電更多台的情形之下 MU-MIMO的效益會越發顯著
DIR-885L本身的硬體效能強也是至關重要 配合這樣的技術使用
再搭配如QoS的流量管理 對於多裝置連線我想是十分有幫助的
MU-MIMO升級上去實在是好物一枚 AC1200只好先丟在一旁孤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