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之前有沒有多少人注意到01介紹的這篇"802.11ac無線新標準 華碩RT-AC66U路由器試用"
對01編輯很抱歉,但小弟要說: 傳送硬碟檔案來測性能並不能說明真正的速度
於許多想知道連線速度和細節的人來說,小弟就多做一點測試跟大家分享
順便說一說是這台AP目前的問題何在
開箱照片可能不多,因為小弟這邊拍的都是一些01編輯沒有注意到的地方
剩下的開箱照就請各位自行去看01編輯的版本吧~
原廠盒(美國版)

開盒

內容物

注意ASUS的標誌,真的是金色的!

直立的模樣

後方接口: power, USB 2.0x2, WAN, LANx4, 接口皆為Gigabit等級
三支雙頻天線,所以是MIMO 3x3

這邊要說明一下: 由於是MIMO 3x3,N的傳輸速度最高為150Mbps*3 = 450Mbps(40MHz頻寬)
而AC的傳輸因為晶片最多支援80MHz的頻寬,所以速度最高為433.3Mbps*3 = 1300Mbps,這也就是為什麼華碩官網會寫速度為1750Mbps,這其實只是華碩完的文字遊戲:1300+450 =1750
詳細數據可參考802.11ac - Data Rates
順便提一下,N的理論最高速度為150*4MIMO=600Mbps,而AC的理論最高速度為866.7*8MIMO=6.93Gbps

不過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廠商做過4MIMO的N,然後AC就出來了........

使用者介面
自從華碩改用asuswrt的韌體之後,穩定性和使用者介面都有很大的改善
之前用過的RT-N16都跑得嚇嚇叫,這真的要拍拍手~

重點來了
以下為小弟使用iperf所測試的環境以及數據:
螃蟹卡 <--> RT-AC66U <--> 筆電的Intel Centrino-N 6205(300Mbps)
測試網速用螃蟹卡基本上沒問題,LAN<-->LAN都可以跑到920Mbps左右
周遭鄰居的訊號全都是2.4GHz,5GHz只有我一個人用



所以測5GHz的速度都是沒有干擾的
至於2.4GHz頻段的數據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訊號干擾究竟能影響多少~
iperf部分使用60秒來測,然後取個平均值
筆電就放在AP旁邊
5G頻段
頻道36: 發送122Mbps/接收192Mbps

頻道161: 發送106Mbps/接收189Mbps

2.4G頻段
頻道4: 發送106Mbps/接收114Mbps (附近0個相同頻道干擾)

頻道6: 發送58.7Mbps/接收92.4Mbps (附近4個相同頻道干擾)

頻道11: 發送44.8Mbps/接收77.7Mbps (附近7個相同頻道干擾)

重複一下:
5G頻段/頻道36: 發送122Mbps/接收192Mbps
5G頻段/頻道161: 發送106Mbps/接收189Mbps
2.4G頻段/頻道4: 發送106Mbps/接收114Mbps (附近0個相同頻道干擾)
2.4G頻段/頻道6: 發送58.7Mbps/接收92.4Mbps (附近4個相同頻道干擾)
2.4G頻段/頻道11: 發送44.8Mbps/接收77.7Mbps (附近7個相同頻道干擾)
注意看這些數據會發現發送跟接收的速度根本不成比例
明明有3支5dB天線,傳輸速度竟然不敵Intel的小小網路卡
而且速度竟然沒辦法破200Mbps,實在是有些失望.......

================================================================================
小小的結論:
1. 雖然速度很穩定,但不夠快

2. 這發送跟接收的速度讓小弟覺得官方的韌體有待加強。雖然只用上很穩定,但數據真的很差
3. 放上2.4GHz的數據是提醒各位: 頻道選擇真的很重要,不要跟別人衝突而導致掉速啊!
使用Tomato韌體的人應該很容易就可以知道每個頻道的使用者數,盡量選擇人少的才會快喔~
4. 目前沒有支援AC的接受器,所以沒有數據可以參考。未來會考慮買個miniPCI-E接收器給我的筆電用
順便說明一下: 對於AC標準還在Draft之下而所以還不敢出手的人,倒是可以放心去買AC的產品
因為到時候IEEE 802.11ac的final標準對於硬體來說並沒有差別,不同的地方是軟體/韌體,不必擔心到時候不支援。但前提是華碩要努力的更新韌體才行,不然這數據連3年前的RT-N16,甚至是RT-N12都打不過.....
不過以小弟的經驗來說,華碩對於韌體支援都很盡責,RT-N16到現在都還在更新,而且AC66U才出3個月就已經有4個更新了
但對於現在就要求速度的人來說,RT-N56U或RT-N66U這些高端的AP都可以考慮
如果對小弟測的數據有懷疑的話,可以來這網站參考一些額外的測試

本文同步發表於: Coola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