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台電腦有時候一部影集下載之後,都要傳來傳去,檔案大小也都是G來G去的,偏偏網路線傳送卻只有11MB/S(X的比USB2.0還慢)......
有什麼辦法可以提升這個速度嗎?別在萬年11MB/S了!
還有我家的網路是4M/768K的光纖,要怎樣設置才可以兩台電腦都有4M/768K的頻寬,這樣一台電腦下載的時候,另一台電腦上網就不會LAG?(我想一定有辦法,不然的話學校超過1000台電腦只有雙向100M絕對不夠)
Taroko1005 wrote:
兩台電腦有時候一部影...(恕刪)
還有我家的網路是4M/768K的光纖,要怎樣設置才可以兩台電腦都有4M/768K的頻寬,這樣一台電腦下載的時候,另一台電腦上網就不會LAG?(我想一定有辦法,不然的話學校超過1000台電腦只有雙向100M絕對不夠)
你家的網路頻寬只有4M;假設其中一台下載跑4M的頻寬,你以為另一台還可以跑4M的頻寬嗎??若是可以的話,就不需推什麼20M,50M,100M的專案了;拉個10M的光纖,家中每台電腦上網都設置10M的頻寬,那20台電腦上網就有200M的頻寬,中華電信還真是佛心來著(10M的費用,200M的頻寬)
在學校1000台電腦若同時都在下載檔案,你看看連線速度還快不快!!
Vanity is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 ~~~ "The Devil's Advocate" ~ John Milton
帝國華擊團-大神一郎 wrote:
裝台5Port的GIGABIT(1000Mbps)的交換器就OK啦
+1
內網每秒的速度超過 100MB 以上,我都當成本機硬碟在跑
幾 GB 的東西COPY 不用幾秒鍾
沒用過你可能無法想像~
-------------------------------------
另外不要用 4M 的光纖
真的不是我在說的,真的很難用,跟12M的集縮比差很多
4M 只要我在下載 ping 值馬上破3-400
不管有沒有滿載
後來我受不了去改 12M 的,就算下載滿載 ping 值還是最多2-30在跑而以
不知道為什麼同樣是光纖差那麼多...
我又不是在用 ADSL
提供您一些個人淺見
首先先從幾點因素來看
1.硬碟讀寫速度
一般單顆SATA2硬碟讀取120MB/s差不多是極限了,寫入肯定比讀取慢很多,這部份很基本卻也很容易被忽視,常常也有人覺得為什麼我網卡是Giga的Hub是Giga的互傳檔案都只能二三十MB/s而已,如果要追求Giga網路設備的極速,硬碟需要更高規格的等級,SATA3、SSD、組RAID等。
2.網路設備速度
Giga等級的網路設備速度指的是1Giga bit/sec,電腦上用的速率多是Giga byte/sec,所以從理論值來看一張Giga的網路卡最高傳輸速率是125Mega Byte/sec,其實已現在的其他設備來看(例SSD硬碟)這是很不足的,10Giga等級的網路設備現在還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
在Linux上有個技術叫做"Bonding",概念就像是網路卡的RAID,可以將多張網路卡綁定在一起,使用同一組IP,實現1Giga bit * N(網路卡張數) /sec的速度,相信很多網管對這東西都很熟,這技術十幾年前公開了,還是Open且Free的,現今大部分Linux家族的OS核心都有編入這個模組,在Windows上想實現這樣的功能就困難許多,Intel的多PORT網路卡可以在網路卡自身硬體上實現類似的功能,但是INTEL的卡都所費不貲。
3.Hub、Switch
這部分也算網路設備,只是也常被一般使用者忽略,網路速度1Giga也跟網路卡一樣指的是1Giga bit/sec,而且便宜的機種總流量通常都不高,比如說這裡有一台8Port的Hub,但是它硬體最高流量未必是1Giga bit * 8,可能只有2Giga bit/sec而已,當你一台電腦在傳送、另一台在讀取,這樣有兩張網路卡在全速跑,等級較低的網路設備可能會限制住兩台PC的傳輸速度。
4.傳輸協定
如果是用網路的芳鄰分享檔案的話,那就是NetBios協定的傳輸,據我以前測試的經驗那速率通常都很低(很難超過50MB/s),要撐到硬體極速的話用FTP傳送大容量檔案比較容易達成。
以上提供一些看法出來一起討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