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寬頻網路接入、第三代行動電話(3G)或者平面螢幕顯示器,高科技產業極力將新技術吹捧為高水準的藝術品,不過,從中獲利則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回事。
WiFi可說是時下流行的新寵兒,這一技術可以使用戶通過膝上型電腦和掌上型行動裝置在公共場合高速上網。
與所有新技術一樣,圍繞WiFi而生的問題依然是如何吸引用戶,以及怎樣從他們身上賺到錢。因為WiFi設備的安裝成本非常低廉,運營商正開始啟用並學習這一新技術。
WiFi在歐洲地區的競爭,始自英國電訊(BTGroup)和瑞士電信業者Swisscom等運營商,因為他們並沒有數十億歐元的巨額資金被綁在3G行動電話網路上。由於投資WiFi所需的經費較低,他們期望能在行動數據接入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小型咖啡館安裝WiFi設備的費用僅需幾百美元,採用WiFi技術的運營商家只需賺回從其「熱點」(HOTSPOT)高速連接至互聯網路的費用,就能使營運收支打平
即便如此,運營商家們仍面臨挑戰。
**盈利也非易事**
研究顯示,一家小型咖啡館每月需要數十位常客的光臨,才能賺回一個熱點的運營費用。
但即使是在年客流量達4,100萬人,排名歐洲第四的阿姆斯特丹Schiphol機場,每日通過WiFi上網的人也只有十來個,而利用固定網線上網的人數卻在600人左右。在Schiphol機場負責公共網路接入的桑德(EdwardvandeZande)講到。
他說:「我認為要想單獨靠WiFi熱點獲利是很難的,」
英國電訊計劃在8月前安裝400處「熱點」,目標是到2005年時達到WiFi業務年營收3,000萬英鎊(4,800萬美元)。而在英國電訊看來,歐洲的各大機場是其開展WiFi業務的首選之地。
價格仍是阻礙WiFi業務推廣的重要因素。調研機構PyramidResearch的數據顯示,WiFi用戶平均每小時的上網費用為七歐元(8.1美元),而包月制的收費則高達120歐元。
**價格下降**
雖然WiFi的上網費用正朝每天不到10美元的方向迅速下滑,但在刺激市場需求的同時,也使獲利的難度加大。
此外,WiFi遭遇的另一瓶頸是,各運營商間缺少漫游業務協議。這樣一來,那些四處奔波的商務人士要想在旅途中保持不斷線,就必須同時與多家運營商簽約。
但這一問題目前已有改善的跡象。英國電訊已和瑞典的TeliaSonera達成協議,而SwissCom則與Vivendi和沃達豐(Vodafone)合資組建的SFR簽訂了類似的協議,從而力圖實現跨國界運營。
不過,BTRetail的移動業務負責人休斯(DaveHughes)稱,在國際旅行者從這些服務中受益的同時,那些國內旅行者的運氣就沒有這麼好了。
(路透倫敦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