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893112 wrote:
當初好像也是5M還是20M一直到現在90M
咦?你們社區是90M? 我們社區怎麼還在70M?
firebolt wrote:
就是一個集縮比的概念而已啊,即使是自己拉一條中華電信,你回到頭端還是跟別人共享一條大水管的頻寬。越是昂貴的線路,集縮比就越低,router的loading跟封包反應速度等等都會比集縮比高的家用網路更好。因為就是不可能全部的用戶都同一時間上線,而且即使上線也不會全部用戶都吃滿全部被分配到的網路速度,只是開開網頁沒需要多少頻寬。
社區網路這種當然會做頻寬管理,基本上機房也會監控各個站點"總頻寬"的使用量,如果發現在尖峰時間已經常常80~90%的滿載對外總頻寬,那業者為了維持廣告宣稱的速率,勢必會在用戶繼續成長下要再拉另一條寬頻,或是升速原本對外線路,反正就是擴大總對外頻寬。只要這社區用戶對外總專線沒有隨時都滿載,就可以視同每戶都隨時有足額的保證頻寬阿,而用戶在實際使用下也的確是如此,你隨時去測速,只要是國內測速點,理應都要隨時可以保持全速。
firebolt wrote:
總之不能用 "用戶數" X "每戶保證頻寬" = "應該具有的對外總頻寬" 這種觀念下去想,這是不切實際也浪費骨幹頻寬資源的想法。
即便是中華電信每月上萬的企業專線,回到機房也不會是1:1的集縮比。因為就是不可能全部用戶都會同時上線又同時都抓檔案吃滿全部頻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