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5G 60Ghz 對生物的危險性

這篇主要是說 5G 發射台的危險性, 不是手機

chansaikit wrote:
5G是包括30GHZ 到 300GHZ的毫米波 (300GHZ以上就是微波)

會懂英文的可以看這視頻
https://youtu.be/ZrjcDj3QL4Y

內容是說在美國的某聽證會上, 科學家提出不應該把未經安全測試的技術應用在民用上

5G 60GHZ不止會對人體做成傷害, 還會對所有地球上的生物和原子產生變化


在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分類RFR 作為一個潛在的2B 致癌原,並具體指出,使用移動電話可能導致特定形式的腦瘤。


建議您可以Google 5G 頻段看看相關文件

也有中文的PDF讓你看

其中有一段內文如下

在中頻段部分,現階段歐洲國家與亞太區域多以3.4-3.8GHz頻段作為優先考量頻段

至於2B致癌的解釋,前面很多人說過了

建議貼文前可以先Google一下,稍微了解一下再貼

與其擔心5G基地台傷身,不如擔心你手邊的手機收訊不好時電磁波的強度
你不明白可以先看維基百科再說吧

https://zh.wikipedia.org/wiki/5G


蛙A旅行生活 wrote:
建議您可以Google 5G 頻段看看相關文件
也有中文的PDF讓你看
其中有一段內文如下
在中頻段部分,現階段歐洲國家與亞太區域多以3.4-3.8GHz頻段作為優先考量頻段
至於2B致癌的解釋,前面很多人說過了
建議貼文前可以先Google一下,稍微了解一下再貼
與其擔心5G基地台傷身,不如擔心你手邊的手機收訊不好時電磁波的強度
chansaikit wrote:
你不明白可以先看維基百科再說吧幫不了你

https://zh.wikipedia.org/wiki/5G


你有沒有看到你貼的維基資料多落後沒更新

你是否有看到文件指出台灣可能是要28GHz跟38GHz去RUN?

這跟你標題的5G 60GHz差了多少?

你要不要來說說5G 28GHz跟38GHz對生物的危險性比較實際?

不過你可能不會

因為你連2B致癌都搞不清楚定義才會在開始的文章就貼上去

結果被後面一堆人打臉

還有,要看維基不要只會看中文的

英文的也看一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5G

European Union lawmakers agreed to open up the 3.6 and 26 GHz bands by 2020

歐盟同意2020年開放3.6和26 GHz頻段

5G不是全球都一樣的
我不知道你在叫什麼

台灣現在連5G都沒有就不能討論?

另外英文版也例明

In order to support increased throughput requirements of 5G, large quantities of new spectrum (5G NR frequency bands) have been allocated to 5G, particularly in millimeter wave bands

The air interface defined by 3GPP for 5G is known as New Radio (NR), and the specification is subdivided into two frequency bands, FR1 (below 6 GHz) and FR2 (mmWave),[56] each with different capabilities.

Frequency range 1 (< 6 GHz)

The maximum channel bandwidth defined for FR1 is 100 MHz, due to the scarcity of continuous spectrum in this crowded frequency range. The band that is most likely to be universally used for 5G in this range is around 3.5 GHz.

Frequency range 2 (> 24 GHz)

Frequency band for 5G NR are being separated into two different frequency ranges. First there is Frequency Range 1 (FR1) that includes sub-6GHz frequency bands, some of which are bands traditionally used by previous standards. The other is Frequency Range 2 (FR2) that includes frequency bands above 24 GHz and into the millimeter wave range, that has shorter range but higher available bandwidth than bands available in FR1

你不要只看你只想看那一部份

現在很多國家5G也沒開始部署, 以後難保不會使用60GHZ或更高的頻率

更不說60GHZ 已經使用在軍事方面上, 只差什麼時候民用化


回文請符合主題, 不然你另行開貼


PS: 如果你不懂什麼是2B致癌, 可以GOOGLE一下再發文
以前高中物理教的

========================================================
普朗克公式

E = hν,

其中 E 是光線的能量,ν 是光線的頻率,h 是普朗克常數 (Planck constant)。於是,光線可以被想像為粒子,其能量與光源強度無關。

光線的強度(瓦特數)只決定光子的多寡。光線越明亮,光子越多,但光子的能量不會變。
========================================================

可以這樣想嗎?

1. 光是看的見的電磁波, 5G是看不見的光

2. 普朗克公式解釋了紅外線可以讓皮膚, 肌肉溫熱, 但不致癌, 可以拿來復健治療. 紫外線頻率比紅外線高, 所以帶的能量也比紅外線高, 在相同瓦數照射下, 紫外線會導致皮膚癌.

3. 紫外線致癌的機制為, 當皮膚進行細胞分裂時, 紫外線能量足以打破皮膚細胞DNA之化學鍵, 使DNA結構發生變化, 因而根據錯誤的DNA複製出細胞, 這些與正常皮膚細胞不一樣的變種皮膚細胞, 就是癌細胞.

4. 普朗克公式也解釋了X射線, γ射線比紫外線更致命, 因為他們的頻率更高.

5. 5G的電磁波頻率低於紅外線, 按照上述理論, 既然使用高瓦數紅外線來近距離長時間照射人體都是安全的, 5G的電磁波應該也是安全的.

一些淺見, 請先進指正
我也不知道你有沒有在看

我都已經找到文件跟你說台灣目前是打算用28GHz跟38GHz來RUN

有說不能討論?

問題是,你要不要先了解全球主要國家包括你生長的地方台灣

是要用那些頻段開台再來討論?

不要講了一堆結果其實跟你我跟大多數的國家都無關

2B致癌前面都已經一堆人跟你講了,你最愛的WIKI也都跟你講了

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低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對人體的致癌性的證據有限。

所以呢?明明就是"對人體的致癌性的證據有限。"討論得好像比甚麼都嚴重

其實生活中跟我們生活最為緊要的PM2.5被列為一級致癌物,不曉得您的關心程度如何?
來稍微詳細回應一下您討論的

"在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分類RFR 作為一個潛在的2B 致癌原,並具體指出,使用移動電話可能導致特定形式的腦瘤。"

來看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的內容吧

國民健康署的內容

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於2011年5月31日發布208號文件,依據使用無線手機與增加罹患神經膠質瘤之風險,已將射頻電磁場歸類為「人類可能致癌物」(人類致癌因子分類表為2B)。針對使用行動電話者之研究顯示,最重量級之重度行動電話使用者中(每天使用超過30分鐘且使用10年以上),有增加40%罹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依IARC專刊工作小組總主席,Jonathan Samet博士指出必續持續嚴密關注行動電話與癌症風險之關聯性。

IARC針對2B類致癌物質定義為「The agent is 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疑似可能對人類具致癌性),其依據之證據為以下情況之一︰
一、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limited),動物實驗致癌性證據尚未充足(less than sufficient)。
二、人類致癌性證據不充分(inadequate),動物實驗致癌性證據充足(sufficient)。
三、某些情況下,人類致癌性證據不充分(inadequate),且動物實驗致癌性證據也尚未充足(less than sufficient),不過由於其在生物機轉與其他相關資料上具有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其致癌傾向,仍可被歸於此類。
世界衛生組織已就行動電話、射頻電磁波、基地臺、無線科技、極低頻電磁波發布193號、

來看看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於2011年5月31日發布208號文件

208號文件內容PDF

有沒有看到內文重點
針對使用行動電話者之研究顯示,最重量級之重度行動電話使用者中(每天使用超過30分鐘且使用10年以上),有增加40%罹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

也就是你每天把手機拿在耳邊講超過30分鐘且使用10年以上,有增加40%罹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
這件事情將射頻電磁場歸類為「人類可能致癌物」(人類致癌因子分類表為2B)
請問這事跟你的5G 60GHz有甚麼關係?
而且以上研究是到2004年止的研究顯示,當時是用2G手機,2G手機主要功能就是通話
2G的對住家的穿透性比後來的3G跟4G都還強
最後,雖然Jonathan Samet博士指出必續持續嚴密關注行動電話與癌症風險之關聯性
不過這個博士主要研究重點在於空氣污染,氡和被動吸煙等污染物的健康風險
雖然他2011年擔任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工作組主席,負責手機使用是否具有致癌性
不過他後續也沒有相關的報導跟證據更新了

你說[這篇主要是說 5G 發射台的危險性, 不是手機]
但結果射頻電磁場歸類為「人類可能致癌物」(人類致癌因子分類表為2B)的原因
是依據使用無線手機與增加罹患神經膠質瘤之風險(每天使用超過30分鐘且使用10年以上)
而不是5G發射台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