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原來這就是WiFi穿牆王的祕招,小心啊...

upsangel wrote:
我在玩openwrt的時候留意到一個選項是地域,選不同的地域可以有不同的頻段和強弱限制
openwrt有這個設定自然有能越過這個設定限制的方法

用固件調高發射功率是很容易DIY的,但是說出廠的時候應該是當局審查好,看香港這邊的討論也是熱烈的:


問題是,韌體在怎麼改,軟體寫得再好,
都不可能改變硬體的先天限制。

你引擎 2000cc 在怎麼改就是 2000cc,
不會突然變成 4000cc。

不同的地域可以更改的是頻道的部分,
我自己拿我家 4台 AP 測試過,
台灣地區(2.4GHz)只開放頻道 1~11,但美國地區可以到 14 ~
但拿移動裝置安裝 APP 測試 WiFi 訊號強度後,
發現怎麼調整其實都差不多。
且每個頻道測試也都差不多。

唯一能夠提高速度的方式就是挑一個最少人用的頻道(干擾少),
且最好是 1、6、11 這三個頻道。

當然,還有另外的可能性是,像是廠商拿標準的合格產品給 NCC 驗證,
但市售版本卻是加強版也不無可能,
但這就屬於違法,若查證屬實,相信會被重罰。

KevinYu0504 wrote:
問題是,韌體在怎麼改...(恕刪)


汽車2000cc變4000cc不換引擎可能不大現實,
電子產品稍微“超頻”還是可以的
下面提供TP-LINK提升50%功率/輻射的別人的方法:
http://www.hkepc.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591746
upsangel wrote:
汽車2000cc變4...(恕刪)


確實是少見。
但我想可能是該裝置的硬體發射功率本來就可以達到 23 dBm(約200mW),
但因地域的關西,所以發射功率被限制在 19 dBm(約80mW) 吧。

所以地域改成加拿大之後功率就可以達到 23dBm。


剛查了一下這篇

台灣地區 IEEE 802.11 電波強度規範好像是 100mW (20dBm)以內,
超過就是違法了。

所以絕大部分的裝置即便硬體本身可以發射出超過這功率的能力,
也會被韌體限制在這範圍內。
我之前沒有特別解釋可能有些地方引起誤會,在此註明一下,引述FCC因為我對NCC的規範並不清楚

根據FCC對於2.4Ghz,1對1和1對多數裝置的最大EIRP是36,而如何得到EIRP值?以下是基本的公式

EIRP = Transmitter Power (dBm) – Cable Loss (dBm) + Antenna Gain (dBi)

翻過來的意思(如有錯誤請指正)

EIRP = 輸出功率 (dbm) - 傳輸功率耗損 (dbm) + 天線功益 (dbi)

因為天線有時使用dbi或者dbd一樣,所以我們把dbd轉換成dbi,如何轉換就是多少的dbd加上2.14
舉個例假如天線的dbd是3,那它的dbi就是5.14

然後把所有的數字套入公式裡求得EIRP,也就是最大值得dbm

不過一般AP產品不會提到傳輸功率耗損,通常只會提到輸出功率還有天線功益.所以往往AP輸出功率看起來很高,不過中間會有功率輸出的耗損,變成熱能

另外注意到的地方是不只單單是增加輸出功率,增加天線功益也是會對整體的功率輸出有影響.

在韌體的設定上,一般來講雖然有的廠商可能會有可以修改輸出功率的地方,但是韌體會對AP限制所能使用多少功率,所以可能我們設定輸出200mW但是AP可能只會輸出80mW或者更低.但是在有修改硬體還有韌體的情況下,是可以輸出更高的功率.


對無線頻率有興趣在此有些英文的網站供參考
簡單提到一些如何加強訊號的方法
http://www.corecom.com/external/livesecurity/wlanreach.htm
tomato的文章提到關於有沒有加強功率的需要
http://tomatousb.org/tut:increasing-wrt54g-transmit-power
這個網站提供免費下載的電子書裡頭有許多相關無線的資訊
http://wndw.net/

最佳的無線網路環境是針對自己的需求,只是一味把AP的訊號加強不僅有可能違法,身體影響的隱憂,另外徒增更多無線的干擾.
hirush wrote:
我之前沒有特...(恕刪)


多謝師兄指教,我之前也一直少留意功率和信號強度的關係

我狐疑的是所說的三個變量是否本身互相關聯,例如說天線增益,同一天線搭配不同的功率會不會有不同的效果?例如說對岸陶寶賣的20dbi定向天線,小路由夠功率推動嗎?

我還沒看你quote的文章,現在研究一下

KevinYu0504 wrote:
問題是,韌體在怎麼改,軟體寫得再好,
都不可能改變硬體的先天限制。...(恕刪)


解除韌體限制只是回歸硬體的先天限制.
韌體限制只是讓商品的品質均一.就算能多榨出一些功率也只是好運抽到機王.
我已閱讀過並同意管管任意隨心情爽快擅自修改討論區規則或任意引用規則
upsangel wrote:
多謝師兄指教,我之前...(恕刪)


在此補充一下dbm並不等同多少瓦,所以36 dbm並不是36mW或是36瓦,有個公式需要轉換成瓦數.

mW = 10^(dBm/10)

以下是提供一個表格參考轉換dbm成mW
http://www.fab-corp.com/pages.php?pageid=1

所以36dbm EIRP是4瓦

同樣mW也要轉換成dbm做計算,公式如下

dBm = 10 log10 (mW) -- base 10 log(mobile01不讓我把10放在log右下方)

假如有個AP輸出功率是50mW,那它的dbm即是16.99或者17


你/妳說的掏寶網那個天線我沒看過圖不敢下定論,我沒有這樣在室內試過,不過20dbi的天線假如是設計於給家庭用的話,實用性很小,因為所發射的電波範圍很窄,屬於直線型的波形.而且很大材小用.

我們可以把天線的功益想像成一顆氣球,2.2dbi的天線所發射出來的波形範圍會像是有點圓形的形狀,假如要增加功益,想像把一顆氣球用手壓擠,這時氣球會形成像是橢圓的樣子,擠壓越大,氣球越扁長.所以天線的設計基於此原理,要再提升天線的功益,就會犧牲上下的空間,或者把一個方向的電波折射朝一個方向發射,藉以加強波形.

一般來講室內家用天線它並不是靠多少電力/動力去推動,它是把進來多少的功率轉換成電波,端看天線的設計把電波打到哪個方向,範圍多大.不過天線會有限制能夠允許多大範圍的功率輸出,超出這個範圍天線的波形就會有不可預料的反應.


因為室內/室外天線種類許多,建議參考以下的文章,因為介紹很花時間
Cico 對天線以及波形的簡介
連結

一些室外天線
http://www.kyes.com/antenna/antennatypes/antennatypes.html
http://people.csail.mit.edu/bkph/cellular_repeater_outside

如何算出訊號的距離(非實際值,屬推測值)
連結

深入的對電波波形探討
連結


我對天線的了解有限,有許多技術性的東西,也不是我的主學部分,不過大致可以了解為何不是一味追求高功益的天線,而要了解AP的設計,擺設,天線的位置,設計,還有周遭可能的影響,另外使用者端的接收傳輸天線品質好一點,對於接收AP訊號的幫助也會很大.

吉米3256 wrote:
最近參加了TTC舉辦...(恕刪)

要讓你有一點點感覺的要10000w以上的發射站....
如tv用VHF/UHF發射站..目前VHF以停止撥送
這種別怕拉
battery0922 wrote:
要讓你有一點點感覺的...(恕刪)

電磁波強度與發射源距離平方成反比,所以其實重點在於距離.
所以現今社會有一個很荒謬的現象.
一堆人不去擔心貼在自己身上的手機無線電波.
卻去擔心幾公里外的基地台電波.
我已閱讀過並同意管管任意隨心情爽快擅自修改討論區規則或任意引用規則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