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離開前公司了,目前任職於工業電腦公司的PM,那產品賣的好不好,說實話也不干我的事。
PO這篇文,已經讓我接到不少前公司同事的"關切"電話,我也只能說,算了。
新的這台機器,說真的,沒用過,只接觸過Prototype,還是想盡辦法跟Atheros借來測,但是也摸沒一個鐘頭,就被RD拿去測互通了。
我要說的是,Belkin本來就不是個以品質取勝於市場的公司,去問問美國的網友就一清二楚。我先前公司的最大客戶就是它,我就是這個客戶的PM,產品穩定性與相容性,在我當初看來就已經是搖頭了。到了線在這家"工業電腦"的公司後,回頭看當年的測試方法與規範,簡直是"不堪回首",只覺得自己是個井底之蛙~
說說好的消息,今天電子時報有刊出一則相關於802.11n的消息,看來2.0的草稿(draft)被因市場因素通過了(再不通過,就沒人買了,一堆廠商投入大筆資金,搞到"叫好不叫座"),再來是只要有75%以上的同意票,就可以成為正式版標準。
其實,一個當年實際去IEEE的博士告訴我一個觀念,聽來很有道理,分享給各位。
當去802.11n的廠商,都是台灣人的時候,那代表這規範還不成熟。當出現的都只剩下歐美廠商,而台灣人都不見的時候,那就剩下的都是一些"文字性"的issue了。而現在的情況,就已經剩下的都是歐美廠商,所以規格看來是會快速通過了。
可是,11n的優點,我還真看不出來耶。以一個市場PM的角度來看使用者的運用方式,其中強勢點就是高速與MIMO。但是依照台灣的網路速度,除非HINET的光纖在短時間之內大行鋪設,否則根本就是沒有意義。在公司(多人)環境下,才會發揮該有的性能,但畢竟市場不大,更何況公司行號更新設備的意願向來是很低的,沒壞、能用,老闆會換才有怪事。
另外,只剩下MIMO的長距離及高穿透性是令人稱讚的,但是不見得一定要11n才做得到啊,現在很多市售11g的產品都已經將MIMO的概念綁近產品裡面了,11n相較起來似乎也不具備有"獨特性"。
唉,這篇文章,鐵定又會換來一堆的"關切"。
各位知道我是誰的同事們,別打電話來找我,我畢竟是前員工,我有我說話的權利。我新工作也與之前完全屬性無關,別拿競業禁止條款來嚇我。
我就是看不慣這種在美國排在二三流的品牌,不努力於產品成熟度,只管破壞市場價格,然後跑來台灣搞"品牌"形象經營,還把價格搞的最高。就是看不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