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基地台模式(我只要他的mesh,我主要的是2600ac synology)
最大的問題在溫度
V2版本的溫度很高,加上散熱又低能(散熱孔設在下面,好看與否見仁見智,但這散熱連文組都知道會比上面開孔的差),腳又低,大約3小時啥都別做,網路就會開始我連上去了,我又下線了,我又連上去了,打我啊笨蛋~
就算把她翻過來也只是把時間延後而已
就這點來說
V1可能CP很高
但
V2是絕對的垃圾
如果想要建構安靜的環境
M5我強烈建議別考慮
(一台2000的東西墊個200元以內的風扇你能有多好的期待?夜深人靜時其實還滿吵的)
後來我是用那種USB風扇墊在下面吹來解決這過熱的問題,簡單暴力就是對北極熊不大友善,TPLINK廣告詞表示麻煩事交給他們,想來散熱裝個風扇就能解決的小事他們大概不認為這有多麻煩吧
100M的網路來說跑8-90M上下傳沒難度
但是
如果跨樓層時心血來潮要測個速
最好把wifi斷開一下
要不然你網路速度大概只會剩40M
我猜這應該是手機比較笨的關係...
這篇文章的23頁我也全都爬完了。
想說也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我家跟樓主的配置很像,三層半的透天,建商已經在每個房間的牆壁都設網點。
中華電信小烏龜放在2樓弱電箱,一樓的網路線接MOD,小烏龜其它插頭就接上各自房間接到弱電箱的另一頭。
我的設置方法是把一樓MOD的線先接到一台DECO設置成主要DECO。之後就照APP指示的安裝方式。
把其它2台DECO都通電設置OK。 最後再以官網的指示,把主DECO的另一個插頭設成IPTV 橋連,再用另一條線連接MOD主機,這樣MOD也可以看了。
之後就把第二三台DECO移到各樓層插電但不接網路線。這時候就完成的路由器模式的設定。
但我比較想每台DECO都以有線方式連線。
試著把第二三台接上各自房間的網路線,發現仍然顯示WIFI連接模式。
且三樓那台連線三不五時秀紅燈,但冒仍有連線能力,跟樓主遇到的情形很像。
後來上官網查路由器與基地台模式才看到一段文字。
當Deco在路由器模式下,只有主Deco可以透過網路線連接到網路來源(如數據機),其他子Deco只能透過網路線/ Wi-Fi連接到主要的Deco。 但是當Deco處於基地台模式時,每個Deco都可以透過網路線直接連接到網路來源。
看來我希望的配置只能以基地台模式執行,後來我改成基地台模式後,三台DECO也連線正常,速度也是正常(我家網路100/40,測出來大概在90/40)。
看起來ethernet backhaul是每個DECO要以實體線互連才能成立,而且不是各自接網路線就能完成。
不管是再埋暗線或是額外在拉新的明線,對我來說都有點麻煩。
所以最後我還是跟樓主一樣切換成基地台模式。
但APP功能就少了許多,什麼防毒功能也是不能用。原來進階設定IPTV的那些功能也都不見了,但我的MOD還是能正常看,就無所謂了。
這幾天用下來體驗算是正面的,至少上樓下樓網路都很順,也不用像以前要切換SSID,我家電視有裝chromecast,常因為跟手機不同SSID而無法順利投放,現在整合成一個SSID就沒這些問題。
網路速度也比以前快的多,WIFI速度快了2~3倍。
透天格局用mesh真的不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