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y0408 wrote:中華電信的骨幹線路當初也是國家的錢做的,換句話說是用納稅人的錢做的 在銅線的年代,確實是用納稅人的錢建立的,但光纖的部分,都是改制後才建設的,固網業者根本沒有權力分一杯羹或許該說中華電信沒那個膽,把所有的銅線一次通通換成光纖,這樣固網業者就沒藉口在那機機歪歪的...
meldandy wrote:至於便宜,我記得五六年前在法國有很便宜的free box...(恕刪) 法國的free box網路現在的價錢是每個月二十九點九歐,共有約24M,仍可看上百台的網路電視外加網路電話可以免費撥打包含台灣在內國外四十多國室內電話,和無線上網功能!
要比較的話應該拿與台灣環境相似的國家來比美國或加拿大地廣人稀與台灣的地狹人稠不同想想同樣1公里的使用人數有多少地廣人稀國家的網路怎麼能不貴企業用戶與個人用戶也不同吧企業通常都會配較多的固定IP所以費用會較高各家ISP都有針對企業用戶提供不同於個人用戶的服務至於內容有什麼不同,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是想說要比較也要選擇適當的例子
sammie wrote:在銅線的年代,確實是...(恕刪) 就目前固網而言,管道建設並不是那麼的重要,FTTH最重要的是在線路的LAST MAIL,因目前所有LAST MAIL幾乎都被中華電信寡占(原公營時利用公權及老大心態/只有一家電信公司,您愛用不用),所以其他電信公司基本上根本無法造成規模形成自由競爭市場,中華電信由原公營轉民營,若基於公義原即應將不當取得的網路資源釋出,而不是利用其寡佔優勢形成排它性而成長獨大,甚或利用員工抗爭及其龐大的選票資源箝制政府開放電信自由市場,各位知道嗎?電信市場的成長與其應用在往後資訊大量流通時代將會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包括經濟),如果電信市場都由獨家把持,且不思積極進步更新管路設備,那造成的後果將由全體國民承擔,成為世界上的次等公民。
其實關於收費標準除非能得知內部的開銷 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比較貴單方便跟其他國家比 其實 還漫盲目的舉個小例子好了之前在筆記型電腦店賣筆記型的時候 接觸到很多關於進價 毛利等資訊才開始了解到原來一台電腦該有的利潤 配備 贈品等等 是如何用數學運算 算出來的(講白點就是 羊毛出在羊身上 贈品大多都是用錢買的)所以 不了解的地方 會覺得 不公平 很納悶 會比較但是了解以後 "或許"不是這樣台灣很多東西在國際上都還漫先進的即使落後也不會差的太離譜收費方面 目前國內能選擇的也不多 所以要說黑Net有多黑...只能針對各方面來做選擇了光是跟國外比 也不能牽國外的網路來台灣用 還是空談若要 要求降價 如開頭所說除非有人能拿出確切的收支數據 證實 黑Net的獲利真的是太扯不然...只能默默接受了..Orz
關於LAST MILE的問題,我想有非常多人搞錯了。電信開放之初,電信總局有意開放線路,成立專局負責,讓承租的各企業平攤維護與架設費用,無奈於沒有企業願意付錢,放眼望去只有原電信局的中華電信有能力,只好叫中華電信承接。維護線路的成本可不是開玩笑的,每個月光是養維修人員就很多錢了,還有材料費跟車子的費用。現在這些企業就只會靠北中華電信不開放LAST MILE,卻沒有一家敢說願意於中華電信分攤線路成本。簡單一句,都是錢啊啊啊啊啊啊啊。
中華電信獨大是有歷史因素,確實中華電信繼承了電信局的龐大遺產,但是不能單純認為這就是不公平競爭環境,就像一些新設的私立大學招生不順利,學生素質很差,不能因此要求台清交大讓出設備或師生,雖然台清交大是用納稅人的錢建設出來的,也從歷史上得到許多競爭優勢,但那不是造成某些私立大學素質低落的理由,一所私立大學自己辦爛了,就怪台清交大佔據了資源跟好學生,這是說不過去的,現在民營業者老是想把經營困境歸咎給中華電信或是last mile,那也是太單純的想法,民營電信表面背景不如中華電信,但是除了背景,其實他們連經營能力也沒有比中華電信強,先天條件或是後天努力都不如人,有錢拿去轉投資卻不去作電信建設,只會一直拍廣告,如今才會被中華電信壓著打,就算垮了也是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