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1GBps,網路的100MBps本來就是理論上限,但實際傳輸時根本不會有100MBps的效能。不考慮網路線的問題,光是電腦本身有沒有那種I/O效能就是一大問題。PCI匯流排的傳輸效能也只有133MB(Bytes),光是要給硬碟傳輸就佔去一大半的效能,還有多少留給網路呢?? 其他I/O裝置都不需要佔用嗎?? 那些Onboard廉價網路單晶片能有多大的緩衝區去吸收連續傳輸的資料量??真正網路伺服器上用的網卡都還有專職的CPU與記憶體用來傳輸與控制,甚至還有Bus master(匯流排主控權)將資料直接由網卡送到記憶體去(不經由CPU控制)。否則你的資料是重複佔據PCI匯流排的頻寬(網卡到記憶體一次,記憶體到硬碟又一次),133MB的頻寬打對折等於只有66MB的效能(最好硬碟還有66MB連續存取的能力),網路傳輸能快到哪邊去呢?? 除非你傳輸的資料量很小,小到用網卡晶片的記憶體就可以緩衝,這時候瞬間傳輸的速度就可以逼近網路設計的極限。
而且更要命的是,作業系統本身就沒那種產出能力來吸收或傳輸連續1Gbps的資料量。因為系統要整理收集這些傳輸的資料需要時間計算與處理(看CPU),作業系統內網路IO的效能也非第一優先(除非已經特別調教成專用傳輸伺服器)。一般工作站等級的作業系統(XP pro or Vista)更不是網路優先的作業系統(屬於使用者優先)。所以要壓榨出1GMbps的效能只能換個系統...Linux or UNIX試試看...但這也只是逼出電腦本身硬體的極限而已。
平均一秒傳輸資料量約是 22MB/Sec.
而且這是用FTP軟體對傳的結果.
如果是用網路芳鄰開啟分享對傳資料.則速度約要打對折.也就是12MB/Sec左右.
一般家用網卡的牌子也會有差別.但不會相差太多.也是在2XMB/Sec左右.INTEL實測效能最好.
以上是在大檔傳輸的成績.如果傳輸資料是資料夾內包含眾多小檔.則成績又更慘.會大幅下降.
所以理論上的125MB/Sec(我想你是用1000/8去算的吧?)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的.
而且相去甚遠.有人說是硬碟的關係,我想影響也是微乎其微.一般硬碟單顆速度也在40MB/Sec以上.根本用不到RAID.單單用Gbe網路對傳資料(家用情況)是不可能塞爆硬碟頻寬的.
所以您的速度應該要有20MB/sec以上(網芳要有12MB/Sec)以上纔算正常.
僅供參考!
買東西本來就是一分錢一分貨,一部台幣一萬塊的Switch HUB擁有48Gbps的Forwarding Bandwidth,再加上Wire Speed per Port?除了Forwarding Rate稍低了點只有1.4Mpps其他的規格真是漂亮!但是你可以儘管去問Dlink,他敢跟你保證能夠達到Wire Speed per Port?Forwarding Rate能夠達到1.4Mpps?況且這一款還是定位在Home Use的產品,且不說Dlink還有其他商用的Switch產品,光是其他的廠牌就都不用賣了!

還是那句老話,一分錢一分貨,換一部好一點的Switch再來測會比較準一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