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gle wrote:
好奇.. NAT效能用何種指標來評斷?
強多了是指幾倍或多少的差距?
..(恕刪)
nat的效能,影響由大而小是:
CPU > 記憶體 > OS > 網路卡
Google 搜尋:NAT 效能 測試
有一些 Clinet端的工具軟體,可以用來測試上游路由器 NAT 效能、極限壓力測試
比方:Iperf 流量產生工具
******************************
掏寶/天貓 搜尋:1037U路由千兆
※ 千兆 = 1G 網孔(全部網孔都是 1G 的)
這類產品還蠻多的


價位從 350~1,300人民幣(台幣 1,750~6,500)
有些是不含 OS,OS 要自己搞定,比方買山寨 RouterOS 的 SSD 盤,或安裝自己喜好的軟路由作業系統。
有些是已經含 OS。
機殼有一般的,也有專業機架式的。
有的網孔還有做防雷擊(防高壓突波),可以保護設備在網路線被雷擊中時不會損壞。
並增加了額外晶片的的 USB3 埠,可以外接大容量高速硬碟,做 Transpent Proxy、FTP、SMB、Mail Server、WEB ....等等。
C/P值,性價比,可說相當之高。
其實這個講白也是 X86 小電腦(含有多網孔的小電腦)
除了軟路由的用途,也可以安裝 WIN10、Linux 什麼的,當小電腦用,下載機、微伺服器、NAS...之類的。
如果網管功力夠的話,作業系統用標準的 Linux,負責軟路由之外,還能兼當伺服器,一機多用。
不得不說大陸人的頭腦靈活性,2年前不過是有主機板,缺了機殼和電源,其實開模做個機殼也沒什麼,這東西既然這麼超值,想必商機無限。2年後,推出一堆完整的產品,有的還做了進一步改良,比方加入防雷擊、USB3,很懂消費者的心理。廠商確實懂這是什麼東西,把他們認為最好的推出來。
反觀台灣廠商真是輸人太多了,只會製造一堆爛又昂貴的機子。恐怕他們自己人都不想買的,還拿出來賣不知道什麼意思,真是奇耙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