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心中一直有個小小的疑問
環境中因為各不同性質的群體不需將其以VLAN切開
然需要資料交換,所以需要啟動L3的路由
想當然爾,L2的tagging, trunking似乎就不是那麼必要
(所使用的設備大致有兩個品牌,Cisco and Extreme Networks,假設先不考慮備援線路與環境擴張的彈性)
機顆switch之間的連線也就很單純的使用一條網路線相連(non-Ring)並使用靜態連線處理掉
那麼關於L2的設定有需要使用嗎?
畢竟已經啟動L3,封包還沒有到達L2就會知道該要往哪裡跑
如果再啟動tagging, trunking這樣的機制,是否對於switch來說是個不必要的負擔呢?
謝謝
miragefly wrote:
是啊,我就是想到L2...(恕刪)
提供一些個人的觀念供參考,若有錯誤的地方,也請不吝指教。
1. 一般設定tag的功用,是減少網路實體線路的佈放,讓相同的vlan能夠在不同switch底下,皆能進行溝通。
舉例來說,有A、B兩台switch,各自皆有vlan 1及vlan2;若A、B底下的vlan 1想要通訊,只要將兩台包含vlan 1的port接上,也不需要透過routing。但假設vlan2同時也需要通訊,這時除了用實體線路連接外,就是利用帶tag的方式來解決。
只要將A、B的連接port都包含vlan 1及vlan 2並帶tag,就都可以進行通訊了。在vlan數不多的情況下,感覺差異並不大,但若運用在有上百或成千vlan的網路下,可以節省相當多的實體線路。
2. 當一個封包在傳送時,L3 switch會透過routing table去判斷目的地IP是否在包含的網段內,這是屬於第三層的工作;但要將封包傳送至目的地電腦,是透過arp table去判斷mac address所在的port,這是屬於第二層的工作。
所以不會只有L3 function在運作,而不需要用到L2 function。
在Extreme的設備,可以用show iparp跟show iproute兩個指令來得知。
3. 在Extreme的設備,trunk用來設用定load-sharing;而在Cisco,是用來設定tag。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