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在陽台喝著咖啡上網.隔著房間將資料列印出來.將iTunes音樂傳送到浴室.陪伴你一起洗澡~
阿~這就是人生阿(大離題.以上行為需搭配其他廠商之相關產品.並非本機型之原有功能)
讓所以有能使用網路的機器脫離有線的束縛.我想.這才是無線存在的最大理由不是嗎?
開始介紹這台機器前.先來補充了解一下無線網路的歷史吧
IEEE 802.11是如今無線區域網通用的標準,它是由IEEE所定義的無線網路通信的標準。
雖然有人將Wi-Fi與802.11混為一談,但兩者並不一樣。(實際上Wi-Fi是無線區域網聯盟(WLANA)的一個商標,該商標僅保障使用該商標的商品互相之間可以合作,與標準本身實際上沒有關係。)
歷史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無線通訊因在軍事上應用的成果而受到重視,無線通訊一直發展,但缺乏廣泛的通訊標準。於是,IEEE在1997年為無線區域網制定了第一個版本標準──IEEE 802.11。其中定義了媒體存取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展頻作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1],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以設備到設備(ad 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 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為了在不同的通訊環境下取得良好的通訊質量,採用 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硬體溝通方式。
1999年加上了兩個補充版本:802.11a定義了一個在5GHz ISM頻段上的數據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的物理層,802.11b定義了一個在2.4GHz的ISM頻段上但數據傳輸速率高達11Mbit/s的物理層。 2.4GHz的ISM頻段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通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蘋果公司把自己開發的802.11標準起名叫AirPort。1999年工業界成立了Wi-Fi聯盟,致力解決符合802.11標準的產品的生產和設備兼容性問題。 802.11標準和補充。
以下為無線網路的所有規格:
IEEE 802.11 ,1997年,原始標準(2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工作在5GHz)。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層補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c,符合802.1D的媒體接入控制層橋接(MAC Layer Bridging)。
IEEE 802.11d,根據各國無線電規定做的調整。
IEEE 802.11e,對服務等級(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支持。
IEEE 802.11f,基站的互連性(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2006年2月被IEEE批准撤銷。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h,2004年,無線覆蓋半徑的調整,室內(indoor)和室外(outdoor)通道(5GHz頻段)。
IEEE 802.11i,2004年,無線網路的安全方面的補充。
IEEE 802.11j,2004年,根據日本規定做的升級。
IEEE 802.11l,預留及準備不使用。
IEEE 802.11m,維護標準;互斥及極限。
IEEE 802.11n,草案,更高傳輸速率的改善,支持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
IEEE 802.11k,該協議規範規定了無線區域網絡頻譜測量規範。該規範的制訂體現了無線區域網絡對頻譜資源智能化使用的需求。
IEEE 802.11p,這個通訊協定主要用在車用電子的無線通訊上。它設定上是從IEEE 802.11來擴充延伸,來符合智慧型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的相關應用。
其中又以
IEEE 802.11a,1999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工作在5GHz)。
IEEE 802.11b,1999年,物理層補充(11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g,2003年,物理層補充(54Mbit/s,工作在2.4GHz)。
IEEE 802.11n,草案,更高傳輸速率的改善,支持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
這4種為目前民生跟商用最常使用的4個規格.相關的詳細規格.請見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EEE_802.11&variant=zh-tw (以上資料也出於此處)
沒想到無線網路的規格有那麼多呢.好了.廢話不多說.今天要為各位介紹的是"無線網路大進化!? BUFFALO WZR-HP-G300-NH-AP"

外盒.BUFFALO的標準色...大鮮紅

這就是今天的主角啦 BUFFALO WZR-HP-G300-NH-AP 傳輸理論值可以到300Mbps...理論值看看就好

採用IEEE 802.11n 2.0草案版本(請問各位大官們.啥時才要訂案阿.不可能永遠BETA吧....)並採用了BUFFALO獨家的AOSS系統與WebAccess與WPS(Wi-Fi Protected Setup)至於這些是甚麼呢?...等等小的會為大家一一介紹

經過優化的硬體與軟體可延伸無限效能及範圍.內建bt用戶端可提供多媒體檔案的下載.優化串流媒體的Movie Engine.並提供USB插孔讓本台機器變成無線的NAS

沒錯.日本無線網路機器第一品牌 BUFFALO

2009/4月出產的.不錯

這台機器的諸多功能

盒子背面.很貼心的畫出了如何利用有線與無線的連接

盒子側面不忘記打上推薦使用的接收器

並享有2年保固(不錯唷.以前只有1年呢)

另一邊則是寫上了相關規格表

打開箱子啦.裡面有些啥呢?

扁型有線網路線

快速使用指南.及電子版使用說明光碟(並附上ClientManager3)

AC電源線.挺小的.而且採用一段式設計

立座

本體出現(抱歉.膠模還沒撕開)

確認身分.沒錯Air Station .並有HighPower技術 後面的有線端子也用了Giga等級瞜
*會叫Air Station 應該是因為受到蘋果AirPort 的影響吧?

指示燈代表 AOSS按鈕 電源.加密保護.無線傳輸.線路.初始指示燈 Movie Engine燈

指示燈開啟的樣子

眼尖的01夥伴們應該已經發現.沒錯.他有搭載USB端子一個.並多了一個卸載USB的按鈕

背後.身分證

世界工廠製作

他有2跟天線唷(802.11n增加了對於MIMO的標準,使用多個發射和接收天線來允許更高的數據傳輸率,並使用了Alamouti coding coding schemes 來增加傳輸範圍。)還可以摺疊.不錯

立直

AOSS按鈕

跟老大哥WHR-G54S比一下

小老弟造型上大勝阿

正面

底面

背面.老大哥就沒有USB端子了

01一定要有的疊疊樂.老大哥:小老弟.無線網路的工作以後就交給你了

老大哥可是有利用到Inel VIIV技術呢

以前就叫Air Station了.老哥有對應TURBO G技術

外盒比較.老大哥的外盒.當時還送Wii唷
-------------------------------------------------------------------------------------------------------
在詳細介紹他的系統跟連接的方式之前.先來說說看這台機器某些特殊的優點好了
1.優化串流媒體的Movie Engine:
依照官方網站上面介紹的部分是說.「Movie Engine」切換開關,自動調整內部設定支援網路串流媒體視頻播放
不需要經過web的設定步驟來更改設定選項,只要使用本體上的「Movie Engine切換開關」(只能ON或OFF),即可設定成最適合觀看網路上的串流媒體或網路節目所播放的視頻影像。

小弟個人是覺得.蠻有效果的.像小弟很經常利用WII的裡面的頻道來收看一些宣傳影片.感覺上是蠻順暢的.跟之前他的老大哥比.減少LAG不少.因為畢竟是連到日本的伺服器.多多少少也一定會有LAG的問題.但是更換這台後.有明顯的差異.那看YOUTUBE等等的也是相當的順暢(畢竟YOUTUBE頻寬一定比任天堂自家大咩).所以結論就是:串流媒體或網路節目有明顯幅度的改善.並減少LAG情況(請務必確認貴宅之網路速率.小弟家是光纖10M)
2.提供USB插孔讓本台機器變成無線的NAS:這技術呢...其實在蘋果的AirPort Extreme Base Station已經有了.但是在目前市面上的品牌來說.好像似乎都還沒有加入USB插孔.但是還是有缺點.就是他的USB插孔"僅支援USB外接式硬碟,不支援其他USB裝置;且USB埠不提供電源,因此連接的外接式硬碟,請使用可自行外接電源的產品,否則會發生因電源不足而無法啟動硬碟的狀況"所以usb隨身碟是沒辦法使用的.....
至於變成無線的NAS軟體的部分也是機器本體就已經寫好了.並不需要在去刷機諸如此類的.所以個人覺得還不錯就是了.算是很方便的功能

-------------------------------------------------------------------------------------------------------
接下來就開始介紹本機的系統啦

在買來後接上adsl與電腦後 打開瀏覽器輸入192.168.11.1 就會看到密碼的設定畫面.原廠設定是名稱為root 密碼是無 (小弟已經先設定好密碼)

進入之後會看到詳細的設定畫面.恩.親切的文字中文化.大加分啦(小弟原本以為本產品會是英文的.因為使用說明書上面是印英文的.沒想到開始設定後是中文的呢)
因為本系統東西有點多.所以小弟分類進行介紹.首先在系統的設計上面利用了頁面分類設計(設定/網際網路/無限組態/安全性/遊戲連線/NAS/管理組態/狀態)
那在設定首頁的部分有設計3個部分.左邊可以設定的選項.中間部份則是顯示目前的設定狀況.最右邊則是協助精靈與文字輔助說明的部分
那我們就先來看設定--->快速設定部分.(也就是左邊的欄位)
在這邊有分成"基本設定"."網際網路"."其他"3大項.那首先先來介紹最快速的設定這台機器的方式.基本設定的"執行網際網路連線精靈(簡單設定)"

按下去該選項後.機器系統會自動的來判斷您的網路環境(adsl?cabl?)來為您設定您的無線網路.圖片上就寫到已經偵測到PPPoE(因為小弟已經先設定過了)

那點一下重新架構PPPoE設定.就會需要設定連線資訊.由網路營運商提供給您的相關資訊來進行設定(因為網路營運商並沒有提供DNS伺服器位址給小弟.所以就沒輸入了)

輸入完成後.系統就會開始進行自動偵測(網路線連接.PPPoE伺服器.名稱解析).小弟的這張圖是已經設定完成了.這樣就可以上網了.夠簡單了吧
當然由於是無線系統.所以有可能會被有心人士盜用的機率與可能.所以接下來就著手開始設定無線網路吧

首先看到的SSID.他就類似像你的無線網路基地台的名字.但是是可以更改的唷.接下來是無線頻道的部分.因為小弟的無線網路將會提供給PS3.PSP.NDSL.WII所以小弟就設定在11頻道.因為是不重複的頻道
接下來是"300Mbps Mode-頻寬".因為802.11N規格擁有理論值300Mbps.所以這部分是設定300Mbps的兆赫等級.一共有20兆赫跟40兆赫可以選擇
下面的"300Mbps Mode-擴充頻道"的部分是已經自動設定好了.不可調

完成之後就開始設定無線網路的加密等級啦.那可用的加密的等級如下WPA-PSK(TKIP/AES)、WPA2-PSK(TKIP/AES)、WPA/WPA2 mixed PSK、WEP(128/64bit)等.
在這邊提到一個小弟我想買這台機器的原因.這台機器有具備了「Multi Security」功能,只要按下AOSS,就會按照連接機器可支援的加密等級,自動選擇最高的加密等級。能夠混合利用AES、TKIP、WEP等加密方式。

在這邊說個例子:小弟的電腦無線網卡可以用的最高加密等級是是WPA-PSK(TKIP/AES).但是NDSL只能到WEP(128/64bit)所以當小弟電腦設定好WPA-PSK後再設定NDSL的WEP.電腦的加密等級會自動變成WEP.....因為舊機型無法同時使用2種加密方式一起執行.但是這台有具備了Multi Security功能.所以就不會有加密降級的問題了.也能多了一份網路的安全.在這邊提供給大家

加密等級設定完後就可以進行密碼的設立.在這邊小弟就用了最低階的WEP來當作示範啦.就輸入你常用的13位字元即可瞜.按下套用~這樣就可以享受安全的網路空間瞜.簡單吧.後面會繼續介紹如何在電腦或是PS3.PSP.NDSL.WII上進行網路設定與連接
接下來就是網際網路的部分啦.在邊也分成3大項"網際網路遊戲(連接埠轉址)"."Windows (MSN) Messenger".無線 Multicast Rate

網際網路遊戲(連接埠轉址)

Windows (MSN) Messenger

無線 Multicast Rate
接下來小弟將針對目前了解的部分來進行解說.因為這台功能實在是多了.所以某些介紹會比較沒有詳細的解說.在這邊向大家致歉(因為還沒摸熟)

網際網路--->WAN組態:這邊是進行閘道.DNS伺服器位址.產品MAC碼.MTU的大小位元組設定

網際網路--->PPPoE:這邊其實就是我們剛剛上面介紹到的"執行網際網路連線精靈(簡單設定)".那因為我們剛剛上面有先設定好.所以在這邊會顯示Easy Setup.但是也都可以正常連線的.所以不用擔心啦

網際網路--->DDNS:這邊是設定動態DNS的地方.並有2種動態服務提供者可以選擇

網際網路--->VPN伺服器:這部分呢是屬於設定DHCP的部分.設定DHCPIP位址.分配範圍.等等等

網際網路--->LAN:這部分呢是屬於設定DHCP的部分.但是附加了租用期限的時間設定.DNS.WINS.網路名稱的個別IP設定

網際網路--->DHCP租用:這邊會詳細記載DHCP用戶端的資訊

網際網路--->NAT:位址轉換.刪除封包輸出記錄

網際網路--->路由:設定路由器模式的IP與相關資訊

無線組態--->WPS:WPS為對應Windows Connect Now-NET (WCN-NET)的WiFi保護設定。WPS也稱作Wi-Fi簡易設定協定。WPS安全且簡單的功能可以從接入點(Airstation)將無線安全資訊分配到WPS用戶端。登錄無線安全資訊的WPS裝置稱為登錄器(Registrar)。Airstation具有內建的內部登錄器,但也可使用外部登錄器。從登錄器接收無線安全資訊的WPS,裝置稱為登錄者。


無線組態--->AOSS:這邊可以設定WPS的加密設定與AOSS的加密設定.在頁面下半段的部分.還有AOSS用戶端的資訊.並告知你有哪些機器是有經過登錄的.還有連接機器可用的加密等級

無線組態--->基本的(11n/g/b):這部分則是該剛剛的無線網路的加密等級的設定.剛剛我們就設定好了.所以這邊就直接的顯示出來

無線組態--->進階的(11n/g/b):這部分則是針對無線 Multicast Rate功能做頻寬設定

無線組態--->WMM(11n/g/b):這邊則是設定某些特定傳輸動作的優先權.例如像是串流.VOIP等等

無線組態--->MAC過濾:這是針對無限網路設備序號的設定.可讓非法使用者無法使用本機器進行網路連線(但因為小弟使用了AOSS系統.所以沒辦法進行MAC過濾的功能)

無線組態--->多種傳播控制:此設定可控制傳送至無線區域網路連接的多重傳播封包

安全性--->防火牆:這裡可以設定有線網路與無線網路間的限制傳送封包類型

安全性--->IP過濾器:這裡可以設定特定IP禁止與機器連線(最多可設定32組)也可設定某些連線埠不給予連線

安全性--->VPN通過:這邊將針對IPv6.PPPoE.PPTP等3種連接方式來進行阻斷

遊戲連接埠--->連接埠轉址中:小弟不太玩遊戲......所以不是很了解....

遊戲連接埠--->DMZ:........還是不太懂(如果沒錯應該是非戰區連線用的相關設定吧.我記得老大哥的說明書上好像有看過)

遊戲連接埠--->UPnP:這邊是設定通用隨插隨用是否啟用(應該是針對usb插槽的設定)

遊戲連接埠--->QoS:這是針對封包的優先高低來進行優先處理的選項.能更有效率的使用網路頻寬的技術

遊戲連接埠--->Movie Engine:這裡的設定即是針對音訊或是視訊(網路串流影片的部分)的封包傳輸做出最佳化.那其實上半部的部分就跟"無線組態--->多種傳播控制"是一樣的設定值.中間部分可以針對連接機器的序號來進行排出有後傳輸順序.下面的部分則是針對音訊.視訊等等的來限制傳輸速率

NAS--->磁碟管理:顯示 USB 磁碟及其管理的資訊.最多可顯示四個已連接 USB 磁碟的資訊.如果 USB 磁碟有多個分割區,則會先顯示前四個分割區的資訊.Windows 相容主要分割區和延伸分割區會受到辨識。
可能的操作包括格式化以及移除USB磁碟.磁碟檔案檢查會以電腦執行。

NAS--->共用資料夾:這邊可以設定存取限制功能

NAS--->使用者名稱:這邊可以建立新的使用者的帳號密碼.讓認可的使用者來進行檔案的利用

NAS--->共用服務:這部分則是類似相是win網域部分的設定

NAS--->Web Access:這邊是設定是否利用Web Access動作來進行NAS資料的存取

NAS--->BitTorrent:這裡就是設定BitTorrent的地方啦
那管理組態小弟就不用多做介紹了.因為大部分都是系統顯示方面的東西啦

管理組態--->名稱:修改基地台名稱

管理組態--->密碼:建立進入本系統時的密碼

管理組態--->日期:設定基地台的時間

管理組態--->NTP:網路校正計時

管理組態---存取:禁止特定情況下的AirStation管理功能。 啟用這些限制的任何一項限制皆可避免 有人從符合列出的限制標準的PC變更AirStation的設定值

管理組態--->紀錄:將系統資訊傳輸到 syslog伺服器。

管理組態--->儲存/還原:把本機器的所有設定儲存成單一檔案.以利其他電腦也能使用.或是利用檔案旯進行資料還原

管理組態--->初始化/重新啟動:本機的初始化跟重新啟動

管理組態--->更新:進行本機的韌體更新

狀態--->系統資訊:有關於網路的設定相關全部的資訊

狀態--->紀錄資訊:所有的使用資訊(登入.登出...等)

狀態--->封包資訊:所有有線跟無線的封包資訊

狀態--->用戶端監視器:目前有在使用的無線網路連接資訊

狀態--->狀態:進行連線(Ping)
以上就是本機系統的詳細介紹啦.晚點再來介紹好用的一些功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