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這幾年,當 PS5 和 Xbox Series X|S 仍陷於新世代性能競賽時,任天堂 Switch 卻始終走在一條截然不同的路上,沒有拚畫質或硬體,憑藉著獨特的遊玩體驗與便攜性,一路成為全球銷量最好的家用遊戲主機,從 2017 年問世至今已經屹立 8 年,而在今年四月,其後繼機種 Switch 2 正式發表,台灣雖然沒在第一波開賣名單內,但也終於在 7/10 上市了。想必有不少玩家都已經順利入手、開玩了(對,這代沒有缺貨或黃牛之亂

▌開箱與外觀 ▌
- 瑪利歐賽車同捆組
- 說明
- 台灣公司貨
- 說明
有別於初代 Switch 長方形的盒裝,Switch 2 的外盒體積縮減、更接近正方形的設計,這次我開箱的《瑪利歐賽車世界》同捆組在正面多印上了角色圖示,內容物跟一般版只差在多了一個遊戲卡匣盒,售價部分,一般版和同捆組分別為 14,380 元和 15,580 元,JB 個人推薦直接購入後者,畢竟《瑪利歐賽車世界》這款 Switch 2 首發大作漲價到 2,280 元,比起單買主機+遊戲能省下 1,080 元

- 開盒
- 上下層收納
- 內容物
- USB-C 電源供應器
包裝盒上蓋一打開,上層的 Switch 2 主機螢幕便映入眼簾,這個收納方式也在上市之初傳出了許多「災情」(國外零售商將發票釘在外盒正面,直接穿透傷害到螢幕...),因此在購買、帶回家的路上時還是得留心一下,而在主機正下方藏著《瑪利歐賽車世界》的遊戲卡匣盒。至於盒下層的內容物則包括 Switch 2 底座、Joy-Con 2 腕帶、Joy-Con 2 握把、AC 變壓器、USB Type-C 充電線以及超高速的 Ultra High Speed HDMI 傳輸線。
Switch 2 隨附的 AC 變壓器改為類似「豆腐頭」的尺寸、以及與充電線材分離的設計,最大輸出功率由初代的 39W 提升到 60W,這是因為新機在效能上有顯著提升,因此需要更大的電力供應才能在 TV 模式下跑 4K 畫質,這也意味,Switch 2 的 TV 模式無法以初代 Switch 供電,不然就得使用相容的第三方變壓器了;另外,初代的 AC 變壓器可在掌機模式下為 Switch 2 充電,但速度不免會慢一些

- 正面
- GameChat 鍵
- 背面
- 支架最大開闔角度
- 頂部
- 開機與音量鍵
- 底部
再來看到 Switch 2 主機本體,其觸控螢幕由 Switch OLED 版的 7 吋提升至 7.9 吋,面板則換回 LCD 液晶螢幕,解析度由 720p 提升到 1080p (1920 x 1080),像素數翻倍下能呈現更細緻的畫面,此外,它亦支援 120Hz 可變更新率及 HDR 高動態範圍顯示,兩側 Joy-Con 2 迥異於過去的配色,則是採用與機身相同的黑色,只有在左右類比搖桿底部以經典紅藍色作點綴,其按鍵配置延續前代基礎,並在 Home 鍵下方新增設 GameChat 遊戲聊天專用的「C 鍵」。
主機背面的支架則改成 U 字形設計,內部為輕巧穩固的鋁合金材質,其能自由固定在喜歡的角度,最大可達 150 度,其下方則為 microSD Express 記憶卡插槽。Switch 2 首度配置 2 個 USB Type-C 插孔,底部插孔方便連接至底座,而頂部則可連接周邊設備如攝影機(除任天堂自己推的 Switch 攝影機外,目前羅技出的攝影機在韌體更新後已全面支援了),伴隨著主機效能的提升,任天堂也在底部增設了兩道散熱孔。
- 卡匣插槽
- 插入卡匣
- microSD Express 卡槽
有別於 Switch 內嵌式卡匣插槽外蓋有夠

- Joy-Con 2 內側
- 磁吸釋放開關
- 腕帶
- 腕帶安裝
- Joy-Con 2 握把
- 磁吸機制
全新 Joy-Con 2 告別過去的滑軌設計,與 Switch 2 或 Joy-Con 2 握把的安裝則是靠磁鐵吸附,內側靠近就能立刻吸上、且未有搖晃或鬆脫的情形,只要按下背後磁吸釋放開關就能用單手將之卸除,Joy-Con 2 側面的 SL/SR 鍵也配合主機尺寸增大,同時新增了光學感應器,賦予別於以往的滑鼠操作方式


(圖片來源:iFixit)
玩家們最關心的 Joy-Con 類比搖桿飄移問題,在二代的 Joy-Con 2 是否解決?根據專門提供維修指南的 iFixit 拆解後表示,雖然任天堂說 Joy-Con 2 整個重新設計,但實際上它採用的還是電位器技術,並沒有換上霍爾效應或 TMR 傳感器來解決飄移問題,因此可以說類比搖桿跟初代 Joy-Con 基本相同,無法排除使用上出現飄移的的可能性,不過以我自己一週的體驗來說是都沒有發覺異常啦!
至於批踢踢鄉民提到的 ZR/ZL 扳機鍵「公差」問題─兩邊壓感不同,甚至輕按有時無回應,這部分我自己體驗時是沒感受到。而根據批踢踢上辦的投票,近 4 百人中有約 28% 的人遇上該問題,目前看起來更新 Joy-Con 2 的韌體是沒什麼幫助,如果你會拆機的話,在公差處墊個紙片好像就能解決,當然對一般人來說倒楣遇上只能送展碁維修了

- 主機比較(正面)
- 主機比較(背面)
- 主機比較(支架)
- Joy-Con 比較(一)
- Joy-Con 比較(二)
- Joy-Con 比較(三)
Switch 2 的尺寸在安裝 Joy-Con 2 時為 116 x 272 x 13.9mm,從類比搖桿頂部到 ZL/ZR 突起部分的最大厚度則是 30.7mm,這部分跟過去差不多,再拿 Switch OLED 版和初代 Switch 來比較外觀,可發現整個大了一號,上圖三則呈現新舊機在支架設計的差異。再將 Joy-Con 和 Joy-Con 2 擺在一起,除尺寸增加之外,ZL/LR 鍵更是變兩倍寬,整體握持與操作都更加順手。
- Joy-Con 2 方向盤
- Switch 2 Pro 控制器
而在 Switch 2 新周邊方面,先前在東京媒體搶先試玩和台北體驗會上都有簡單介紹過,JB 自己比較推薦購入具備兩個背鍵的 Switch Pro 2 控制器(售價 2,350 元),針對同時會遊玩多款下載版遊戲的重度玩家則推薦購入 microSD Express 記憶卡,SanDisk 推出的 256GB 容量版售價為 1,680 元。至於 Switch 2 便攜包隨附螢幕保護貼,賣你 750 元個人覺得蠻划算,不過看網上評價多建議另買鋼化玻璃保護貼就是

▌資料轉移 ▌
- 資料轉移
- 完整傳送到 SW2
- 傳送示意
相信多數入手 Switch 2 的朋友本已是 Switch 玩家,在既有遊戲與記錄等資料的轉移上,基本照著系統指示就不會出錯。資料轉移的過程中,系統會要求使用者接 AC 電源(且需要用原廠線)、在充電狀態下才能傳輸,那如果前代的原廠線遺失怎麼辦?我發現其實只要在傳送方 Switch 按傳輸前、以及接收方 Switch 2 開始接收後插上就可以,也就是交換插的意思。由於資料傳輸需要連網,若傳輸到一半斷線的話,系統會等網路恢復穩定再接續先前的進度續傳,這點倒是不用擔心。
- 轉移儲存資料
- 接收儲存資料
- 正在遊玩無法取出
- 資料管理
資料轉移過後,遊戲的「主程式」仍得在新主機連網下載,因為轉移的只是它的設定檔,所以舊主機上的遊戲也不會消失,只是存檔記錄轉移到新主機上(畢竟你不可能同時在兩台 Switch 玩同一遊戲進度


隨著先前的版本更新,Switch 主畫面的快捷功能也悄然改變,10 個圖示對應的功能直接看上圖,Switch 2 僅較 Switch 多出左二的「GameChat」遊戲聊天功能。
▌虛擬遊戲卡/鑰匙卡 ▌

任天堂在今年 4 月推出「虛擬遊戲卡」功能,對應現行的 Switch 2 及所有 Switch 主機。此功能旨在讓數位版遊戲的管理和分享體驗更接近實體遊戲卡,簡單來說,它將你購買的數位版遊戲視為一張可以「插入」和「取出」的虛擬遊戲卡。
過去,數位版遊戲是與你的任天堂帳號綁定、並下載到主機上,現在每個數位版遊戲都被視為一張「虛擬遊戲卡」,方便使用者在多台 Switch 主機之間進行遊戲轉移,但當然,同一款虛擬遊戲卡無法同時在兩台主機上遊玩,就跟實體卡一樣,除此之外,你還能將自己擁有的數位版遊戲「出借」給同一 Nintendo Account 家庭群組的成員。

將所有資料從舊機轉移到 Switch 2 之後,數位版遊戲還是得先設置虛擬遊戲卡才能夠開始遊玩。
- 虛擬遊戲卡
- 遊戲資訊
- 出借給家庭成員
- 出借動作
- 已出借
打開「虛擬遊戲卡」選單即能看到所有已購買的軟體,以虛擬遊戲卡的形式列出(這樣排一排把卡匣收納盒同樣賞心悅目啊

虛擬遊戲卡也可以出借給登錄在「家庭群組」的對象,每次最多可借出給 3 位家庭成員,每位家庭成員同時只能借用 1 款遊戲,借期最長為 14 天,遊戲在被借出期間,擁有者本人無法遊玩該遊戲。由上圖一虛擬遊戲卡介面可見,右下角圖示呈現藍色代表插入到該主機,若出借則會顯示該名成員的頭像,在 14 天借期中,也能隨時手動要求家庭成員歸還。
此一機制對於擁有多台 Switch 主機的玩家、或想與家庭成員分享數位遊戲的人來說非常方便,但 Switch 2 的遊戲就無法借出(或是分享)給他人。

Switch 2 也引入了一種新的實體遊戲發行方式「鑰匙卡」,與過去的 Switch 遊戲卡通常包含大部分遊戲數據不同,它實際上只包含一個數位授權(或網路金鑰)。在插入鑰匙卡後,主機將提示你從 Nintendo eShop 下載完整遊戲數據,aka 首次遊玩時必須要是連接網路的環境、且主機儲存記憶體或 microSD Express 記憶卡有足夠的容量,但即便如此,你仍需將鑰匙卡插入 Switch 2 才能啟動和遊玩該遊戲,也引來部分玩家的罵聲

1. 實體版:永久持有遊戲。
2. Switch 2 鑰匙卡:可以想成是持有一個數位授權金鑰,其內部無遊戲主程式,插入即可從 Nintendo eShop 下載,但遊玩也要插鑰匙卡就是,由於無需綁定任天堂帳號,能夠借出或轉賣。
3. Nintendo eShop 數位下載版:需綁定任天堂帳號,無法轉讓或轉賣。
- Switch 2 卡匣
- 卡匣盒
- 卡匣正面
- 卡匣背面
是說任天堂本家的遊戲皆採用一般實體卡,鑰匙卡則是出現在第三廠遊戲較多,玩家可以透過卡右上角的鑰匙圖案來辨別,例如上圖的《瑪利歐賽車世界》就沒有鑰匙圖案。Switch 2 的遊戲卡匣除了換上鮮豔的紅色外,正面下方的英文字母也可用來辨別相容性,LB 開頭的代表 Switch 2 專用遊戲,若為 LP 則是鑰匙卡,舊的 Switch 卡(黑色)則是 LA,如果開頭是 LN 的話代表 Switch 2 和 Switch 皆能執行的遊戲,不過在後者運行時畫面會較差

1. Nintendo Switch 2 軟體:可享受 Switch 2 優越性能打造出的獨特遊戲體驗。
2. Nintendo Switch 軟體:本家作品應該都相容,第三廠有些軟體可能會有玩法受限、或是不支援的情形出現。
3. 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進一步提升發行在 Switch 軟體的畫質或追加 Switch 2 特有玩法,例如《超級瑪利歐派對 空前盛會 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 + 空前盛會 TV》,若已持有盒裝或下載版軟體的使用者,只需買「升級通行證」即可升級至 Switch 2 Edition。
- 對應遊戲分享的作品
- 教學(一)
- 教學(二)
- 教學(三)
- 遊戲聊天(一)
- 遊戲聊天(二)
過去和朋友遊玩 Switch 的派對遊戲時,每台主機都要有同款遊戲才能一起同樂,而 Switch 2 則可利用鄰近主機通訊進行「遊戲分享」,一份支援軟體就能分享給未持有該軟體的人一起遊玩,不過只有 Switch 2 可以分享軟體,Switch 則只能接收,當然,接收方進能在進行遊戲分享時遊玩,分享結束就無法了

Switch 2 的「遊戲聊天」功能需要搭配攝影機才能獲得最佳體驗,它除能和朋友共享畫面、即時進行視訊和影音通話外,當進行《瑪利歐賽車 世界》或《超級瑪利歐 空前盛會 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 + 空前盛會 TV》等支援的派對遊戲時,還能在遊戲角色頭頂看到對方當下的表情,進而放大了線上同樂或競爭的樂趣!
▌硬體介紹 ▌

硬體方面,Switch 2 搭載 NVIDIA T239 客製化處理器,相較於初代的 NVIDIA Tegra X1 有著顯著的提升。首先,T239 採用 8 個 ARM Cortex-A78C 核心,這是一種更新且效率更高的架構,而 Tegra 則只有 4 個 ARM Cortex-A57 核心,受益於核心數量和架構的升級,Switch 2 整體 CPU 效能較前代快上約 6 倍

GPU 方面,T239 則採用與 GeForce RTX 30 系列顯示卡相同的 NVIDIA Ampere 架構,作為對比,初代 Switch 則是來自 GTX 900 系列的 Maxwell 架構,中間差了 3 個世代(畢竟新機也相隔 8 年推出)。Switch 2 掌機模式下 GPU 時脈為 561MHz,可提供 1.71 TFLOPS 的浮點運算能力,TV 模式下時脈則是 1007MHz,運算能力達 3.07 TFLOPS,仍較當世代的 Xbox Series S 要來得低些。
Switch 2 擁有 1536 個 CUDA 核心,而初代僅有 256 個,這樣的對比正是圖形效能提升的關鍵,也因為 Ampere 架構,T239 支援即時光線追蹤,使得遊戲中的光影、反射和陰影效果更加真實;其內建的 Tensor 核心則支援 NVIDIA DLSS 技術,可將低解析度畫面透過 AI 演算法提升至更高的解析度。根據《極客灣》測試,Switch 2 的 GPU 效能在掌機模式下相當於 GTX 750 Ti,而 TV 模式則是等同於具備 DLSS 功能的 GTX 1050 Ti。
此外,Switch 2 配備 12GB LPDDR5X 記憶體,而初代 Switch 則只有 4GB LPDDR4

根據 iFixit 的拆解報告,這台新款遊戲主機的「可維修性評分」只有 3/10 分,因此完全不建議各位嘗試拆機。iFixit 說明,電池是用膠水黏上去的,讀卡機有別於初代 Switch 和 OLED 款式可更換的,現在則被焊在主板上,USC-C 充電埠同樣也是焊接的,或許是這個維修專門戶給出低分的原因。
Switch 2 配備 5220mAh 容量(對應 19.74Wh) 的鋰電池,比初代 Switch 的 15.95Wh 略為提升,不過根據任天堂公布的資訊,續航時間反比上一代產品短,遊玩時間約為 2~6.5 個小時,初代則是 4.5~9 小時

- SW2 載入遊戲時間
- SW2 載入存檔時間
- SW2 快速移動載入時間
- SW 載入存檔時間
- SW 快速移動載入時間
畢竟 Switch 不是個可以跑 benchmark 的平台,這邊就以最直接能感受到效能差異的載入速度來做個前後代比較,這邊使用的是本家大作《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來做測試(非該作的 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手邊有什麼用什麼了

▌畫質比較 ▌

除了效能外,這代的畫質也迎來肉眼可視的飛躍提升。Switch 2 回歸採用 LCD 螢幕,並將規格由 720p 60Hz 提升到 1080p 120Hz (而 TV 模式下更可達 4K 解析度),峰值亮度也由初代略微提升,根據我查到的資料,Switch OLED 版為 340~400 尼特,Switch 2 則是 400~450 尼特,但因為它首度支援 HDR10,在顯示 HDR 內容時,螢幕的亮度動態範圍會更廣,可以呈現更亮的高光細節,不過純黑表現上,可能還是 OLED 版表現會更佳。
這邊也要說明一下...上圖左為 Switch 2,右邊的初代 Switch 我忘了關掉自動調節亮度,所以顯得比較暗,不然兩者之間的差異沒有到這麼大就是

拿 Switch 2 首發遊戲《瑪利歐賽車世界》與 8 年前 Switch 首發的《瑪利歐賽車8 豪華版》來進行對比,第一眼就能發現到 1080p 解析度明顯更細緻,畫面的對比度、色彩飽和度也都勝過初代 Switch 的 720p。《瑪利歐賽車世界》的賽道、建築表面材質都做得非常精細,更能感受到世代間的差距感,另外也可留意影片中兩機都有出現的「瀑布流水」,Switch 2 的粒子效果十分逼真,而 Switch 看起來就是水在一個平面上流動而已

而且我不得不說,Switch 2 內建喇叭的音質也太好了吧?聲音更宏亮、飽滿之餘,立體感也很出色,過去我在 Switch 上沒聽出來的細節,在 Switch 2 上不用多大音量就能感受到,另外,藍牙音訊則在 SBC 之外追加了 AAC,音質優於前者之外,延遲通常也更低~
- SW2 曠野之息(一)
- SW2 曠野之息(二)
- SW2 曠野之息(三)
- SW2 曠野之息(四)
- SW2 曠野之息(五)
- SW 曠野之息(一)
- SW 曠野之息(二)
- SW 曠野之息(三)
- SW 曠野之息(四)
- SW 曠野之息(五)
這邊則用同一款遊戲《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在 Switch 2 和初代 Switch 上面做比較,其實不用到 Nintendo Switch 2 Edition 便能夠看出細節上的差距了!這也讓我好奇 Switch 2 Edition 畫質到底有多少差異

- SW2 阿爾宙斯(一)
- SW2 阿爾宙斯(二)
- SW2 阿爾宙斯(三)
- SW2 阿爾宙斯(四)
- SW2 阿爾宙斯(五)
接著看到 2022 年推出的動作 RPG《寶可夢傳說 阿爾宙斯》,透過 Switch 2 的螢幕,該作舞台「洗翠地區」的一切看起來都鮮明、突出許多,不得不說 HDR 支援真的有差!螢幕的 120Hz 更新率跟過去的 60Hz 在這款遊戲上差異則不明顯...可能轉視角有略為順一點?戰鬥我就感覺不出來了

受益於畫面顯示和喇叭音效性能的提升,這次 Switch 2 在以主機螢幕進行雙人遊玩(例如《瑪利歐賽車世界》)下,相比初代 Switch 小一吋的螢幕看起來更舒服,聲音也更清晰飽滿,且即便遊玩超過一個小時多,電量也都還有一半,當然可以的話還是用電視的大螢幕玩比較好,畢竟兩個人都靠近螢幕還是比較擁擠,視野相對也比較窄就是了...
- 主機設定
- 睡眠設定
Switch 2 也在主機設定新增「電池充電到 90% 時停止」的功能,雖然會減短電池續航時間,但能夠減緩電池老化(跟筆電不一樣的是,此功能開啟後會自動校正滿電量的顯示為 100%)。另外,睡眠設定相比前代則是多出「播放內容時的自動睡眠」的啟閉選項,都是任天堂為了讓 Switch 2 可更耐久用的新舉措~
▌TV 模式 ▌
- 電視解析度
- 輸出設定
- 底座輸出資訊
Switch 2 在接上底座進入 TV 模式後,解析度最高可支援至 4K (3840 x 2160),這部分都可以在設定的顯示器裡做調整,此處亦提供 120Hz 輸出、ALLM 自動低延遲模式、HDR 輸出的設定選項,不過 120Hz 輸出僅對應 1080p 和 1440p 解析度就是

在支援 120Hz 顯示的遊戲中,影像會更加流暢,眼睛也更容易追蹤快速移動的物體,先前在任天堂 Switch 2 台北體驗會上玩到《任天堂 Switch 2 秘密展》就有個「幀率問答」小遊戲,它會播放網球移動讓你猜,只要電視有更新率有到,相信各位都能輕易分辨出 60fps 與 120fps。由於 JB 手邊沒有在測試的電視,以下就用 32 吋的三星 Odyssey OLED G8 電競螢幕來進行示意。
- 外接螢幕遊玩
- 底座外蓋
- 底座背面連接埠
- 底座正面
- USB-A 連接埠
除了畫面流暢度外,操作延遲的反應時間也有越來越快的趨勢,以《快打旋風6》為例,120Hz 顯示(僅單機模式適用)的操作反應就能感受到比 4K 60Hz 要來得快一些,對於格鬥競技類遊戲癌說十分重要。Switch 2 底座設計也煥然一新,過去方正的線條也變得更圓潤,包括散熱設計、I/O 護蓋的裝設方式也都有所調整,而護蓋正下方一樣設有 AC 電源輸入埠、HDMI 及 LAN 有線網路插孔,側面則可見兩個 USB Type-A 連接埠,此外,底座插槽也換上了亮面設計,能夠為主機多少帶來些防護。
▌瑪利歐賽車世界 ▌
- 遊戲畫面(一)
- 遊戲畫面(二)
- 遊戲畫面(三)
- 遊戲畫面(四)
- 遊戲畫面(五)
- 遊戲畫面(六)
要說最能展現 Switch 2 效能優勢的,那非《瑪利歐賽車世界》莫屬了!這邊也透過其遊戲畫面來看看 Switch 2 的 4K 畫質提升,在 NVIDIA DLSS (深度學習超高取樣技術) AI 升頻之下,畫面細節相當接近 PC 原生 4K 輸出,HDR 效果亦同樣出色。前三張圖片為「大獎賽」的通關動畫,你可以清楚看到水面上的倒影和光影反射,在初代 Switch 上就不會有這樣的光線追蹤效果,這部分在第四、五張用「拍照模式」捕捉的圖片上就更明顯了,庫巴的金屬盔甲與龜殼,在一旁車燈照明下的反射也處理得非常自然。
- 垂直空間(一)
- 垂直空間(二)
- 垂直空間(三)
- 垂直空間(四)
- 垂直空間(五)
- 垂直空間(六)
《瑪利歐賽車世界》是這個 IP 第一款「開放世界」作品,遊戲不再是分開的獨立賽道,而是一個超大的開放世界地圖,玩家可以自由地在這張地圖上駕駛,從一個區域直接開到另一個區域,甚至還能像上方圖組的「?神殿」般垂直移動!這在隔壁棚追求寫實的《極限競速:地平線5》就辦不到了(雖然墨西哥地圖的雲端之上有「風火輪」DLC,但移動過程仍需載入)。在《瑪利歐賽車世界》的開放世界中,即便你的車從高處一躍而下也能接到地面,最後要回到「?神殿」則是靠上圖五的瀑布激流,探索體驗相當無縫。
- 服裝
- 變身動畫
- 隱藏金幣
- 小關卡
- 小關卡通關
在《瑪利歐賽車世界》中不時可看到耀西經營的得來速 Yoshi's,一旦吃下耀西提供的食物就會變身為特殊造型如上圖一的「牛仔瑪利歐」,只要有變身過,未來就能直接選擇該角色造型。路上不時會看到可挑戰的小關卡(需要去撞一個藍色巨鈕來啟動)和隱藏獎勵,其與隔壁 Xbox 的《極限競速:地平線》類似,都是直接與廣闊地圖深度整合的競速區域和探索空間,完賽後便會在結束的地方接續行駛,沒有多餘的過場或載入

而除了上圖示意、要在時限內通過最多圈圈的玩法外,還有更歡樂的氣球戰和搶金幣模式等著玩家體驗!而在這個廣袤的世界中,也存在非常多的 NPC 角色/車輛,他們可和環境中的障礙物或玩家互動,讓開放世界顯得更加熱鬧和充滿生機。
- 雙分割(一)
- 雙分割(二)
- 雙分割(三)
- 雙分割(四)
- 雙分割(五)
- 雙分割(六)
只要分享 Joy-Con 2 就和家人朋友一同享受《瑪利歐賽車世界》的樂趣,這邊透過更多雙分割畫面來示意該作的畫質表現。
這邊也翻攝 FHD 120fps 下雙人遊玩的情境供各位參考。
- TV 模式溫度
- 手持模式溫度
我也用 FLIR 熱感應相機記錄了遊玩《瑪利歐賽車世界》的機身溫度,在 TV 模式下,底座本身沒什麼熱度,插槽位置僅 32 度,最熱處則是 Switch 2 本體上緣的散熱孔,達 50.4 度

▌滑鼠操作 ▌

全新 Joy-Con 2 操作上最大的亮點無非「滑鼠操作」,受益於其內側新配備的光學感應器,可以將它當作滑鼠使用,這部分 JB 之前在任天堂 Switch 2 台北體驗會打了一整篇的介紹,要麻煩各位移步到這篇觀看:任天堂 Switch 2 台北體驗會搶先逛,Joy-Con 2 滑鼠操作真的夠成熟嗎?若要獲得最佳的滑鼠操作體驗,首先要將腕帶裝上,其次則是最好在「平面」上使用(雖然 Joy-Con 2 是可以在大腿上使用的),如果能鋪一張滑鼠墊、降低摩擦力,或許能夠玩得更順更久。
- Drag&Drive
- 超級瑪利歐派對
那什麼樣的遊戲會用到滑鼠操作呢?第一類先看到任天堂為 Switch 2 推出的 3v3 輪椅籃球對戰遊戲《Drag&Drive》,在該作中,玩家將以 Joy-Con 2 控制左右輪,當兩個輪子同時向前推時才能前進,作出向下扣的動作則可投籃,另有按鍵對應剎車、傳球等,玩下來手的疲累程度應該不輸《Nintendo Switch 運動》喔

- 密特羅德究極4 未知領域
- 信長之野望新生 威力加強版
- 勇氣默示錄
第二類為《密特羅德究極4 未知領域》代表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但與上面那款不同,只會用到一邊就是。其如同常見 FPS 作品,移動 Joy-Con 2 即能操作鏡頭,R 鍵及 ZR 鍵分別對應導彈與加強光束的射擊,ABXY 各自有不同的動作,慣用手玩起來會很忙碌,至於另一邊的 Joy-Con 2 主要是藉由類比搖桿移動主角。JB 自己是覺得《密特羅德究極4 未知領域》射擊感不若主流 FPS 大作就是...
第三類則是策略遊戲,例如上圖四的《信長之野望 新生 with 威力加強版 完全版》,Joy-Con 2 的 R/ZR 鍵(也可設定為左手)分別對應滑鼠的左右鍵,按住 R 鍵拖曳畫面也都非常流暢,同樣類型的《文明帝國 VII》在體驗上也差不多,都會比用類比搖桿控制來得自然許多。最後一類姑且算是益智遊戲吧?代表作有《塔麻歌子開心鎮》、以及上圖五《勇氣默示錄 Flying Fairy HD Remaster》追加的 Joy-Con 滑鼠操作小遊戲。
- Nintendo Switch Online
- GameCube 控制器
順帶提一下 Nintendo Switch Online (簡稱 NSO),這個付費訂閱服務主要提供線上遊玩功能(部分遊戲)與資料雲端備份,訂閱後還能免費下載遊玩不斷擴充的經典遊戲庫,像是紅白機、超級任天堂等世代的遊戲,現在,NSO 更推出 Switch 2 限定遊玩的 GameCube 世代,跟初代 Switch 作出區別,目前支援的遊戲就是上圖的 4 款。與此同時,任天堂也「復刻」了 GameCube 控制器,為 Switch 2 專用,JB 先前在台北體驗會把玩是覺得塑膠感很重

▌體驗心得 ▌

在參加過兩次體驗會之後,JB 終於有機會長時間把玩 Switch 2,這款新主機不只是螢幕加大、性能加強的 Switch 這麼簡單,從磁吸式 Joy-Con 2、滑鼠操作支援,都進一步升級了遊戲體驗。與初代 Switch 平行比較時,Switch 2 在 FHD 120fps 的螢幕表現、音效飽滿度都壓倒性勝出

換上磁吸設計的 Joy-Con 2 吸附力強且拆裝方便,玩起來更安心,而滑鼠操作的導入,則讓 Switch 2 有機會觸及更多策略或 FPS 類型的遊戲,其中在策略遊戲的操作表現上頗具潛力,FPS 就有不少進步空間了,試想如果拿它來玩《決勝時刻》這樣高度刺激的遊戲,應該會大幅減短 Joy-Con 2 的壽命吧?而就 iFixit 的拆解報告來看,Joy-Con 2 內部元件和初代相近,因此類比搖桿可能還是存在著飄移風險,不過這回任天堂也知道該怎麼去應對了。

Switch 2 在軟體功能上亦迎來幾項新變化,「虛擬遊戲卡」模擬傳統遊戲卡匣插拔的概念,讓數位版遊戲也能輕鬆管理、甚至是借出給家庭群組成員,而實體販售的「鑰匙卡」遊戲卡匣則是一種數位授權、裏頭並無遊戲主程式,必須要插入鑰匙卡才能夠遊玩,這部分也面臨了一些質疑聲音。全新加入的 GameChat「遊戲聊天」,在宣傳預告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不過現實來講,仍需攝影機配件才構成完整的體驗,而若沒朋友的話就...看本文省略掉介紹就知道了


那麼 Switch 2 究竟值不值得第一時間入手呢?若你是首次接觸 Switch 系列的玩家,答案毫無疑問是「買」,這是任天堂在掌上型主機與家用主機理念融合下,最成熟的一款產品,且它還能向下相容初代 Switch 的遊戲。雖然目前首發本家大作僅《瑪利歐賽車世界》和《咚奇剛蕉力全開》,若非派對或平台遊戲的粉絲可能較為無感,但得益於 Switch 2 效能提升,第三方遊戲陣容也逐漸到位,除了最具指標性的《電馭叛客2077 終極典藏版》外,包括光榮特庫摩的《薩爾達無雙 封印戰記》、FromSoftware 的 PvPvE 新作《The Duskbloods》以及《艾爾登法環》都預計於今年內登場,足見其由掌上娛樂過渡到主機級的效能躍進。
對已經擁有 Switch 的玩家而言,Switch 2 遊戲體驗上即便不會差到太多,但在更大的螢幕、更好的畫質,以及遊戲社交體驗等層面的進化,加上未來任天堂本家 IP《超級瑪利歐》、《薩爾達傳說》和《寶可夢》系列新作終將登場,如果預算允許,我認為這會是一台值得升級,也能陪伴你再玩上好幾年的遊戲主機


Nintendo Switch 2 重點規格:
螢幕:7.9 吋廣色域 LCD 螢幕(1920 x 1080 解析度、支援 HDR10、120Hz 可變更新率)CPU/GPU:NVIDIA T239 客製化處理器
儲存記憶體:256GB (UFS)
通訊功能:Wi-Fi 6 / Bluetooth
影像輸出:最高 3840 x 2160 60fps,選擇 1080p、1440p 時支援 120fps,支援 HDR10,桌上及手提模式最大為 1080p
麥克風:單聲道電子麥克風(具備降噪、消除回音功能)
USB 插孔:2x USB Type-C 插孔
耳機麥克風插孔:3.5mm 4 極立體聲小插頭 (CTIA 規格)
卡匣插槽:可插入 Switch 2 或 Switch 遊戲卡匣
microSD 卡槽:僅支援 microSD Express 記憶卡(最高 2TB)
感應器:動作感應器、陀螺儀感應器、亮度感應器
內建電池:5220mAh 充電式鋰電池
續航時間:約 2~6.5 小時(依遊玩的軟體有所不同)
充電時間:約 3 小時
延伸閱讀:
任天堂 Switch 2 東京搶先試玩|玩法多元化、畫質效能再提升!
任天堂 Switch 2 台北體驗會搶先逛,Joy-Con 2 滑鼠操作真的夠成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