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輕薄商務領域享負盛名的 Dell XPS 筆電,今年初除換上第 12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外,也迎來系列的生力軍 XPS 13 Plus,從外部看來一如先前的 XPS 13 機種,但一掀開上蓋就能發現大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說是近年來外觀設計最創新的筆電產品,其在 C 件導入全新的電容式觸控功能列、零格狀網片鍵盤及無縫玻璃觸控板三大設計,帶來極具未來感的滿板視覺感受。
趁著近期新機上市的機會,小惡魔筆電板也久違地向台灣戴爾借到 XPS 13 Plus 進行測試,本次開箱機種搭載 13.4 吋 OLED 四面窄邊框觸控螢幕,以及 Intel Core i7-1260P 處理器、32GB LPDDR5 記憶體和 1TB M.2 NVMe PCIe 4.0 SSD 固態硬碟等硬體配置,那麼,新機設計到底有多創新?全新 P 系列處理器效能又是如何?以下就跟著 JB 一探究竟~
- 開箱
- 內盒
- 內盒上層
- 內盒下層
- 轉接器
- 筆電上蓋
- 筆電前端
- 筆電尾端
- 散熱孔

- 筆電右側 I/O
- 筆電左側 I/O
- USB-C 轉 USB-A
- USB-C 轉 3.5mm

- 顯示螢幕
- 顯示解析度
- 開啟 HDR
- 色域測試
- 最大開闔角度
- 視訊鏡頭模組
實際以 X-rite iDisplay Pro 專業校色儀為其進行色域測試,結果顯示其具備 100% sRGB、96.2% Adobe RGB 以及 99.7% DCI-P3 的色域覆蓋,已經達到了創作者筆電的等級,亮度部分則測得 394.56 cd/m2,與官方數據 400 尼特相差無幾,在啟用 HDR 功能則會來到 617 尼特,雖然螢幕表面以康寧第七代大猩猩玻璃所覆蓋,但在辦公室內用起來都沒有明顯的反光發生,除此之外,該面板也支援 Dolby Vision 杜比視界規格及 Eyesafe 護眼技術。
B 件的 InfinityEdge 四面窄邊框設計與 4mm 邊框為這款筆電帶來 91.9% 的高螢幕佔比,能令 13.4 吋的顯示空間得到完整利用並兼具視覺的沉浸感,螢幕上緣的視訊鏡頭模組包含了 720p 30fps 的 HD RGB 攝影機、IR 紅外線攝影機以及雙陣列麥克風,因此這台筆電是有支援 Windows Hello 臉部辨識登入的。

XPS 13 Plus 螢幕支援 10 點觸控操作,進行觸控或拖曳都有十分靈敏且精準的反應表現。
- 筆電鍵盤部
- 無縫玻璃觸控板範圍
- 整合式電源鍵
- 無縫玻璃觸控板
- 電容式觸控功能列(一)
- 電容式觸控功能列(二)
鍵盤右上角較淺且沒有印字的按鍵則是 XPS 13 Plus 的電源鍵,藉由整合指紋辨識器可以搭配 Windows Hello 進行生物辨識安全性登入。C 件下緣的「無縫玻璃觸控板」和左右置腕處完全看不出邊界,但基本上就是位於空白鍵和右側 alt 鍵正下方,面積經量測約莫是 75 x 114mm,就 13 吋筆電而言算是蠻大的,我自己的體驗是覺得觸控範圍馬上就能適應,但右鍵的範圍及壓感(會發出細微的機械聲響)還是得花點時間習慣,無縫玻璃觸控板表面亦用上防指紋的疏油塗層,提供光滑觸感及靈敏精準的按壓反應,同時也少不了手勢操作的支援。
- 電容式觸控功能列(媒體鍵)
- 電容式觸控功能列(功能鍵)
搭配上方圖組簡單介紹一下媒體鍵,左起依序為靜音、音量降低、音量增加、麥克風啟閉、播放/暫停、鍵盤背光亮度、螢幕亮度降低、螢幕亮度增加、螢幕切換、prtsc、home、end 以及 insert,當然你也可以透過 Fn-lock 來讓電容式觸控功能列鎖定顯示功能鍵

XPS 13 Plus 的擁有 1mm 鍵程的鍵帽,其敲擊觸感偏軟且回饋感不錯,與此同時又不會發出什麼噪音,實際用它來打一篇文章感覺十分舒適且錯字率極低,就是 Delete 得按電容式觸控功能列我還不太適應

- 筆電底蓋
- 筆電內部組件
- 充電式鋰電池
- SSD 固態硬碟
- 無線網卡
- 螢幕排線
XPS 13 Plus 的 Intel Killer Wi-Fi 6 1675 (AX211) 無線網卡坐落在 D 件左上角,音效部分則延續與 Waves MaxxAudio Pro 的合作,搭載專業調校的 8W 四聲道立體聲喇叭,為底置兩顆、頂置兩顆的配置,喇叭在中高頻的表現佳、低頻亦不俗,算是輕薄筆電中的前段班。值得一提的是,D 件上緣正中央可以看到 OLED 螢幕和 CCD 的排線,就這樣裸露在如此明顯的位置(不用拆底蓋就看得到)感覺有點不太放心

- 60W 變壓器
- 變壓器連接示意
- 變壓器重量
- 筆電本體重量
- My Dell 主畫面
- My Dell 探索
- My Dell 用戶偵測
- My Dell Cinema

- 電源管理器
- 充電模式
- 自訂充電模式
- 散熱模式
- 尖峰轉移
散熱頁面則有低溫、最佳化、超高效能、靜音等 4 種使用模式,我平常使用都是選標準設定的「最佳化」,它能夠在效能、噪音和溫度之間實現平衡,而在進行以下跑分測試則是換成「超高效能」,風扇轉速提高的情況下機身表面溫度會連同噪音同步提高。至於「尖峰轉移」功能則能夠在一週的時間帶內設定使用 AC 電源或電池電源的時間,進而達到節省電費的效果。
- Waves MaxxAudio Pro
- Nx 3D Audio(一)
- Nx 3D Audio(二)
- 語音
Dell XPS 13 Plus (XPS 9320)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專業版
處理器:第 12 代 Intel Core i7-1260P
顯示晶片:Intel Iris Xe Graphics
儲存裝置:1TB M.2 PCIe NVMe Gen4.0 x4 SSD (可擴充至 2TB)
記憶體:32GB LPDDR5-5200MHz RAM (On Board,雙通道)
顯示螢幕:
13.4 吋 OLED 觸控螢幕 (3456 x 2160 解析度 / 60Hz 更新率 / Display HDR 500 / 100% DCI-P3 色域 / 400 尼特亮度 / 防反光)
I/O 埠:
2x USB Type-C Thunderbolt 4 (支援 DisplayPort、PD 充電)
通訊:Wi-Fi 6 1675 (AX211) 2x2,藍牙 5.2
電池:55Wh 充電式鋰電池
尺寸:295.3 (W) x 199.04 (D) x 15.28 (H) mm
重量:1.26Kg
建議售價:85,990 元

處理器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 處理器效能
- 3DMark CPU Profile
我將 XPS 13 Plus 接上電源、並以「超高效能」進行一系列基準測試,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698.5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5,503.7 分,CINEBENCH R20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3,972 分,這個分數相比我上個月測試的 LG gram 16 所搭載的 Core i5-1240P,約有 17.4% 的增幅,但跟主流高階的 Core i7-12700H 比在多核心效能上還是有些許落差,這邊也提供給各位作個參考,而在 X264 FHD Benchmark 影音轉檔效能則是獲得 52.2fps 的表現。另外看到 3DMark CPU Profile 的測試結果,該機單執行緒與多執行緒效能表現分別取得 870 分、4,452 分。
- Geekbench 5
- Geekbench OpenCL
- Geekbench Vulkan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測試:

而在記憶體方面,這次 Dell 借出的機種搭載 32GB LPDDR5-5200MHz 規格,為雙通道與 On Board 焊接在主機板上的配置,使用 Aida64 來進行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其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66417 / 62960 / 70840 M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40.5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497.29 / 202.90 / 291.12 G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9.2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XPS 13 Plus 內建 1TB 儲存容量的 M.2 NVMe PCIe 4.0x4 固態硬碟,為三星製品且只有一個插槽可用。其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6708.04 / 5144.16 MB/s,而在 TxBench 的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則是獲得 6658.856 / 4218.942 MB/s 的硬碟讀寫表現,再來換到 AS SSD Benchmark 的硬碟讀寫速度為 4999.44 / 2513.58 MB/s,效能分數則是 4,713 分。
圖形效能測試:
- 顯示卡資訊
- 3DMark Night Raid
- 3DMark Wild Life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從數字來解讀是入門以上、中階未滿的等級,若要拿來玩簡單的 2D 動作遊戲,Iris Xe 內顯應該還是辦得到的,而 3D 遊戲的話...我是有用《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測試軟體去硬跑,在 4K 與 FHD 解析度分別取得 724 分、1,783 分的表現與「不足」的效能評級。
- UL Procyon 影像編修效能
- UL Procyon 影音剪輯效能

散熱效能測試:
- 待機硬體溫度(最高效能模式)
- 待機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風扇運轉噪音

以「超高效能」散熱模式測試的同時,XPS 13 Plus 會發出持續性的低頻風扇運轉聲,以分貝計測得的噪音值為 55.5dB,使用「低溫」或「最佳化」散熱模式在待機時測得的噪音值落在 46~54dB 之間,而「靜音」模式則是 41~45dB,以我測試的密閉環境約 40dB 來說基本聽不見風扇運轉聲。
筆電綜合效能與續航力測試:

最後看到筆電綜合效能的部分,我以 PCMark 10 測試軟體的 Modern Office (包括瀏覽網頁、視訊會議、應用程式開啟、文書處理、圖片及影像簡單編修等工作負載的循環測試)測試模式來為 XPS 13 Plus 進行跑分,最終獲得的效能表現為 5,148 分,不用看也知道是被數位內容創作所拖累,不過!影像編修分數明顯高於渲染與視覺化、影音剪輯兩個項目,因此對只有修圖需求的小編我來說還算是夠用的~
- 鋰電池資訊
- 可使用時間
- 續航力表現
- 充電時間
- 充電時機身溫度
使用隨附的 60W 變壓器為 XPS 13 Plus 進行充電,以預設的「自我調整」充電模式從 15% 充至 100% 則需要 1 小時 55 分鐘,若使用「ExpressCharge」充電模式則能在 60 分鐘內將電池由 0% 充至 80%,在到達 80% 電量之後則會回復正常充電速度,另外可以發現,充電時機身表面溫度會明顯升高,透過 FLIR 溫度測量儀器來看最高可達 46.4 度

▌體驗心得

作為 XPS 系列生力軍的 XPS 13 Plus 輕薄筆電,不僅擁有優雅時尚的外型、漂亮的 OLED 觸控螢幕、強化的電池與散熱性能,全新的鍵盤與觸控板設計放眼筆電市場絕對是獨樹一格,我想它的目標客群比起 Dell 向來重視的商務菁英,更像是為了科技愛好者、極簡主義者

照慣例也分享 JB 認為這台筆電美中不足的幾個地方,第一,電容式觸控功能列的白色背光無法關閉,且其位置較容易發熱,第二,在超高效能模式或充電時機身溫度上升明顯,如果在意這點的話建議還是使用最佳化模式,第三,硬體擴充性不足且僅有兩個 USB Type-C 連接埠,以我個人角度來說會希望多給一個 USB Type-A 和 SD 讀卡機啦!第四,XPS 13 Plus 超過 8 萬元的定價已經可以買到很好的 RTX 獨顯筆電了,Dell 真的是把 XPS 當成旗下另一信仰品牌「外星人」Alienware 在賣吧


整體來說,Dell XPS 13 Plus 作出了非常多有感的改變,內在換上 Intel Evo 認證的第 12 代 P 系列處理器、DDR5 記憶體和 PCIe Gen4 SSD 的高規格,外在則採低碳鋁材質和玻璃打造,C 件更換上將極簡美學發揮至極致、別具未來感的無縫設計,對口袋夠深且重視形象的商務族群而言,會是個令人非常心動的選擇

Model:K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