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2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卡筆電陣容持續擴大,這回小惡魔筆電板要介紹的是華碩新推出的輕電競筆電─「蒼藍戰魂」ASUS V16 (V3607),這裡提到的「輕」不僅是重量,同時也反映在硬體規格上面,其搭載 Intel Core 5 210H 處理器與五月才發表的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顯示卡 (RTX 5070 將於今年 Q3 開賣),藉助後者的 NVIDIA DLSS 4 與多畫格生成技術能為遊戲效能帶來翻倍表現。

不過,處理器+顯示卡散熱設計功率為 80W,再加上 16GB GDDR5 記憶體和 512GB SSD 固態硬碟規格,定位相較於自家電競系列來得入門些。雖然 ASUS V16 上蓋電競元素明顯不足,但 C 件大膽地採用「渦輪藍」背光鍵盤、透明 WASD 與方向鍵,以及加大 40% 的觸控板,進而營造出視覺反差,而 16 吋、16:10 比例的螢幕則具備 FHD+ (1920 x 1200) 解析度、144Hz 更新率與 300 尼特亮度,搭配 ASUS IceCool 散熱技術,能夠為玩家帶來不卡頓的沉浸遊戲體驗。
 
 
外觀介紹
重點規格
硬體效能測試
遊戲效能測試
測試總結
 
 

外觀介紹

筆電上蓋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筆電前端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筆電尾端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外觀最吸睛的部分在於 C 件的未來感十足的「渦輪藍」鍵盤背光,而 A 件就相對樸素許多,「靜謐黑」色的上蓋與塑料製成的機身稍微容易沾黏指紋 在上蓋右側可見灰白色、非鏡面的 ASUS 標誌,給人一種基本款的感覺,並不會把它跟電競或創作者連結在一起,筆電側面則導入斜切工藝帶來細緻的稜角細節,筆電前端設有一凹槽設計,方便使用者單指掀蓋。雖然從外觀看不太出來(?),但這款筆電是有通過了 MIL-STD-810H 美國軍規認證。

筆電左側 I/O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Slim Power Jack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筆電右側 I/O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這台筆電的 I/O 主要集中在機身左側,由尾端至前端依序為 DC-IN 電源輸入埠、HDMI 2.1、USB 3.2 Gen1 Type-A、USB 3.2 Gen1 Type-C 連接埠(支援 DisplayPort 1.4 與 PD 3.0 充電)以及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至於機身右側則配置了另一個 USB 3.2 Gen1 Type-A 連接埠,近年主流規格的 Thunderbolt4 則是明顯缺席了。值得一提的是,該機的 DC-IN 電源輸入埠採用首見於去年西風之神系列的方形 ASUS Slim Power Jack,不再是這個價位常見的圓孔設計。

顯示螢幕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螢幕轉軸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可攤平設計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顯示解析度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視訊鏡頭(開)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視訊鏡頭(關)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那畢竟是鎖定預算有限的消費者,ASUS V16 (V3607) 的 16 吋 IPS 等級螢幕規格甚至比自家的 Zenbook、Vivobook 筆電還要來得低,除了基本的 FHD+ (1920 x 1200) 解析度、144Hz 動態更新率外,還採用了入門機種常見的 45% NTSC 低色域面板,選購這台筆電勢必在色彩精準度、飽和度上有所妥協了,不過在《毀滅戰士:黑暗時代》開場戰鬥部分,此面板的表現倒比我之前測試的 GIGABYTE Gaming A16 入門電競來得好,暗處細節不至於一片黑,另外,面板亮度則是相當基本的 300 尼特,並且通過了德國 TUV 萊茵的低藍光與不閃屏認證。

借助 16:10 的顯示比例,ASUS V16 (V3607) 實現了 89% 的高螢幕占比,並且能夠 180 度攤平使用,同時在 B 件幕邊框部分導入菱格紋質感,藉以添加視覺上的變化性。視訊鏡頭部分則具備 FHD 解析度,沒有給出不合用的 720p 值得讚許,但就沒有幫助臉部辨識登入的 IR 紅外線攝影機了,而在視訊鏡頭上方則可見實體遮罩撥桿,往左一撥即能守護隱私。

筆電鍵盤部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半透明 WASD 鍵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獨立數字鍵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功能鍵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觸控板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再來看到 C 件,這台 16 吋筆電配置了完整尺寸的 ASUS ErgoSense 鍵盤(具備獨立數字鍵),搭配充滿科技感的「渦輪藍」鍵盤背光,以及 WASD、方向鍵的透明鍵帽設計,使按鍵更加清晰可見。ASUS ErgoSense 鍵盤具備 19.05mm 的鍵距、1.7mm 長鍵程以及 0.2mm 的碟形鍵帽,而受益於剪刀腳結構,實際敲擊起來偏軟 Q 安靜,個人覺得用下來相當不錯,最上排的功能鍵則承襲了近年 Zenbook 機種的 Emoji 鍵、指向錄音模式等按鍵,並可藉 F12 鍵快速開啟《MyASUS》中控應用程式。

ASUS V16 (V3607) 的人體工學觸控板面積較以往加大 40%,尺寸達到 150 x 99mm,應該算是我近期看過最大的一款,其表面導入了疏水塗層和 PVD 防指紋層,不只滑動更順暢,搭配 0.23mm 的長鍵程與全新的金屬彈片材質,能夠提供更好的按壓感,是相近價位帶中質感相對高級的,更不用說它還支援 ASUS 智慧手勢,透過滑動觸控板邊緣就能快速調整音量、螢幕亮度,或針對媒體播放進行快進、快退等動作。

鍵盤背光(開)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鍵盤背光(關)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渦輪藍鍵盤背光提供 4 段調整,這邊也放上最亮和關閉的示意照供各位參考,在相對昏暗的環境下都能清楚顯示遊戲移動或鍵盤輸入的常用按鍵。JB 不得不說,透明鍵帽有為 ASUS V16 (V3607) 添上一分大膽的風格,是說 ASUS 官網為這台筆電冠上了「蒼藍戰魂」的標題,如果 A 件也能夠多點設計,相信會更配得上這個響亮的名號吧?

筆電底蓋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底蓋內側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底蓋開孔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的底蓋帶有磨石紋理,開孔面積沒有電競筆電那麼大,從底蓋內側也可發現,風扇正下方只有一點點開孔(甚至還用一塊鐵片對著它),其散熱口只見於筆電尾端,兩側是沒有的

筆電內部組件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記憶體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SSD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無線通訊晶片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鋰電池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再來看到筆電內部組件,ASUS V16 (V3407) 採用由雙風扇和雙散熱管組成的 ASUS IceCool 散熱系統,79 個葉片風扇由輕量的液晶聚合物製成,可盡量減少震動並確保安靜運轉(官方宣稱在標準模式下風扇運轉噪音低於 42dB,但在全速模式下就...)。左風扇正下方為美光的 M.2 SSD 固態硬碟,512GB 容量為原廠最高配置,儘管理論上可以擴充到 1TB,但官方不保證能正常運行;而在 SSD 右側的則是雙層的 SO-DIMM 記憶體插槽,出廠僅配置一張 16GB,但最高也只能擴充到 32GB 就是 至於無線通訊晶片則是較舊的 Wi-Fi 6 規格,最下緣為容量稍小的 63Wh 3 芯鋰電池。

音效部分,搭載 SonicMaster 技術的雙喇叭,透過 ASUS Audio Booster 音訊演算法能將音量提升至 1.5 倍,實際聽起來相當有感,同時,該機也與 Dirac 合作打造更身歷其境的音訊體驗,能夠聽見比想像中更深層、寬闊的音景,樂器亦有良好的分離度。

變壓器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變壓器與充電線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筆電本體重量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隨附 150W 的薄型變壓器,其採用分離式結構以及 ASUS Slim Power Jack 的輸入,與充電線一同放上電子秤測得 470g 的重量,至於筆電本體則測得 1.99Kg,比官方數字的 1.95Kg 重了一點點,若要將筆電和充電配件攜出,需要背負 2.46Kg 的重量,以 16 吋筆電來說算是偏輕的設計~

電池與效能設定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音訊設定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視覺設定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無線連接設定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輸入與觸控設定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畢竟 ASUS V16 (V3607) 不是傳統的電競筆電,它內建的中控應用程式為《MyASUS》而非電競款的《Armoury Crate》。在電池與效能設定中,「顯卡模式」提供混合輸出、節能模式及自動調節(沒有獨顯模式),後者會在充電下自動為大量圖形運算的應用程式切換使用獨立顯卡,離電的情況則會自動停用,「風扇模式」則有全轉、高效能、標準及安靜 4 種;視覺設定具備了 ASUS 機種常見的 Splendid、Tru2Life 等功能,啟用後多少能為 45% NTSC 的低色域面板帶來增色的效果,螢幕更新率部分則導入依照使用情境在 60Hz、144Hz 之間切換的自適應更新率的選項,其他設定跟近年的 ASUS 筆電差不多,JB 就不多作介紹、請各位直接看圖了。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此外,《DIRAC》應用程式也提供了 4 種預設聲音模式及 10 段 EQ 等化器,讓使用者自定義聲音呈現。


ASUS V16 (V3607VM)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
處理器:Intel Core 5 210H (基礎時脈 2.2GHz,最高時脈 4.8GHz)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5060 with 8GB GDDR7 VRAM
儲存裝置:512GB M.2 NVMe PCIe Gen4x4
記憶體:16GB DDR5-5600MHz (雙插槽,最高可擴充至 32GB)
顯示螢幕:16 吋 IPS 等級面板 (1920 x 1200 解析度 / 144Hz 更新率 / 45% NTSC 色域 / 300 尼特亮度)
I/O 埠:
1x USB 3.2 Gen1 Type-C (支援 DisplayPort 1.4 與 PD 3.0 充電)
2x USB 3.2 Gen1 Type-A
1x HDMI 2.1 FRL
1x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
1x 電源輸入埠
通訊:Wi-Fi 6 (802.11ax) / Bluetooth 5.3
電池:63Wh 充電式鋰電池
尺寸:357 x 250.7 x 18~22 mm
重量:1.95Kg
建議售價:38,999 元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硬體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CPU-Z 效能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CINEBENCH 效能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為了在低價位競爭,ASUS V16 (V3607) 處理器選用中階的 Intel Core 5 210H,為 2024 年底推出的 Raptor Lake-H Refresh 架構,其採用 8 核心 (4P+4E) 12 執行緒、搭配 12MB 的 L3 快取記憶體的配置,基礎時脈為 2.2GHz,最高時脈則達 4.8GHz,至於 TDP 則是 45W,跟當今主流的 Core Ultra 系列處理器相比則是少了獨立 NPU 晶片,取而代之的是 GNA 3.0、DL Boost 等 AI 加速功能。

ASUS V16 (V3607) 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732.8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5251.2 分;CINEBENCH 2024 的多核心、單核心效能分別取得 666 分、103 分,而 CINEBENCH R23 多核心、單核心效能測試結果為 11791 分、1702 分,至於 CINEBENCH R20 的多核心效能則是取得 4545 分,整體表現較內顯筆電常用的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略高一點點,多核心效能相比電競筆電就落後不少了,不過用在入門定位的產品上倒是沒什麼問題。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該機在 PCMark 10 綜合效能測試中獲得了 6383 分,進一步看細項分數,基本操作為 9780 分,生產力 7449 分,數位內容創作則是 9699 分,影片剪輯方面算是相對的弱項。

V-Ray 6 CPU 渲染效能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V-Ray 6 GPU CUDA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V-Ray 6 GPU RTX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Blender CPU 渲染效能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Blender GPU 渲染效能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作為一台定位多工的筆電,ASUS V16 (V3607) 的創作效能又是如何?其在 3D 圖形渲染插件 V-Ray 6 的效能測試中跑出 10869 個 vsamples,V-Ray GPU CUDA 為 2177 個 vpaths,V-Ray GPU RTX 則是 3325 個 vrays;另一款 3D 創作軟體 Blender 的渲染效能測試中,當使用 Intel Core 5 210H 處理器進行渲染時取得 151.98 分的效能表現,排行是受測裝置的前 75%,而利用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渲染,則可取得 2964.91 分,效能排行則是受測裝置中前 14%。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搭載 16GB LPDDR5 5600MHz 記憶體,可擴充至 32GB,其在 AIDA64 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中,主要記憶體的讀取/寫入/拷貝速度為 38754 / 36022 / 35083 MB/s,延遲時序則是 91ns,速度表現中庸;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讀取/寫入/拷貝效能最終取得 271.99 / 139.76 / 266.03 GB/s,延遲時序表現為 27.6ns。建議再加裝一條記憶體以實現雙通道,在提升頻寬之餘也能讓資料傳輸速度更快、提升遊戲的最低幀數以減少卡頓。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儲存硬碟方面,ASUS V16 (V3607) 搭載 512GB 容量的 M.2 NVMe PCIe 4.0x4 SSD 固態硬碟,為美光製品,此固態硬碟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測試中獲得 6708.01 / 3671.96 MB/s,在 TxBench 的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則是取得 6570.154 / 3647.783 MB/s 的硬碟讀寫速度,而 AS SSD Benchmark 的硬碟讀寫速度為 4543.10 / 1873.03 MB/s,效能分數則是 3802 分,整體表現以其價位來說算是相當優秀。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在相繼測試過旗艦 RTX 5090、主流的 RTX 5070Ti 和 RTX 5070 等 Blackwell 架構筆電顯示卡之後,終於輪到 5/20 推出、本文主角搭載的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了!入門定位的它目標在 1080p 或 1440p 解析度下提供流暢的遊戲體驗,並能進行輕度的內容創作,不過其 VRAM 部分跟 RTX 5070 一樣只有 8GB GDDR7 規格方面,RTX 5060 具備 3328 個 CUDA 核心、104 個 Tensor 核心,以及 26 個光線追蹤核心,其 TDP 最高為 100W,下面就來看看這個入門筆電顯示卡的圖形效能表現究竟如何~

Fire Strike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Fire Strike Extreme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Fire Strike Ultra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Time Spy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Time Spy Extreme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Port Royal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將 ASUS V16 (V3607) 接上電源、啟用「自動調節」顯卡模式(接電下會啟用獨立顯卡)與「全轉」風扇模式進行 GPU 圖形效能測試,這台筆電在看 DirectX 11 效能的 3DMark Fire Strike 的三個項目裡,分別獲得了 22976 / 11860 / 6222 分的表現,而在看 DirectX 12 效能的 3DMark Time Spy 的兩個項目則斬獲了 9432 / 4427 分的效能分數,代表光線追蹤效能的 3DMark Port Royal 則為 5875 分,畢竟本文主角不是純電競的機種,處理器+顯示卡散熱設計功率僅 80W,因此除了 Fire Strike Ultra 之外,其餘分數均較去年搭載 RTX 4060 顯卡的 TUF Gaming A14 要來得低一些,沒能展現出 RTX 5060 的完整實力

鋰電池容量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PCMark 10 Office 生產力續航時間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充電時間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內建 63Wh 充電式鋰電池,實際續航力 JB 同樣以 PCMark 10 的 Modern Office 生產力模式來進行驗證,在「混合輸出+安靜模式+平衡電池模式」設置下,將筆電螢幕亮度調為 40%,同時將鍵盤背光、藍牙傳輸與定位功能都關閉,僅保留 Wi-Fi 連線,結果自測試起始的 100% 電量至完全沒電,共經過了 8 小時 45 分鐘,但如果是在預設使用獨顯的「自動調節」設置下就沒辦法撐那麼久了。另外,透過隨附的變壓器為其充電,從 15% 充到滿電量約需 57 分鐘。

遊戲效能測試 ▌

NVIDIA App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DLSS 覆寫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NVIDIA Blackwell 架構的 RTX 50 系列筆電顯示卡運算能力大幅躍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 DLSS 4 深度學習超高取樣技術,能以極小的效能代價提升影像品質,在 Multi Frame Generation (MFG) 多畫格生成功能「AI 補幀」的幫助下,能夠大幅增加遊戲的流暢度。這邊還是要提醒各位,除了記得在《NVIDIA App》下載最新的驅動程式外,也要在各遊戲的「DLSS 覆寫」啟用最新模型及畫格生成設定,才能夠獲得最佳的遊戲體驗喔!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接著就來看看 ASUS V16 (V3607) 在 4 款支援 DLSS 4 的遊戲效能表現,測試均使用筆電原生的 1920 x 1200 解析度,搭配遊戲內最高的圖形品質(有光線追蹤選項則開啟),可以發現到 Ubisoft 的動作 RPG《星際大戰:亡命之徒》在未啟用畫格生成下僅有 31.12fps 的平均幀率,是唯一低於 60fps 的遊戲,然而在啟用 2x 畫格生成後幀率直接翻倍,原本在角色移動或轉移視角時的掉幀情形也獲得明顯改善,切至 4x 多畫格生成則來到更為流暢的 106.93fps。

另外兩款射擊遊戲《電馭叛客2077》和《漫威爭鋒》在啟用 4x 多畫格生成後,平均幀率均突破了 170fps,強烈建議各位開啟。至於我前面測試的兩款 Alienware 與技嘉 RTX 5070 筆電在部分 2025 新作上,因 8GB VRAM 無法順利運行(甚至開啟畫格生成也沒幫助)的情況,原生解析度僅 1920 x 1200 的 ASUS V16 (V3607) 倒是可以正常遊玩

以 Bethesda 的《毀滅戰士:黑暗時代》為例,在 DLSS 超高效能、「超狂惡夢」圖形品質下,不開啟畫格生成 VRAM 為 6576MB / 6716MB,平均幀率接近 70fps,1% Low FPS 為 45.22fps,而開到 4x 多畫格生成後 VRAM 用量來到 7224MB,但還是能以 177.09fps 順跑,此時的 1% Low FPS 則是 71.4fps,整體畫面相當流暢,也沒有 AI 補幀的不自然感。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上方長條圖則是不支援 DLSS 4 多畫格生成的遊戲在 ASUS V16 (V3607) 的效能測試結果。其中,《黑神話:悟空》在最高的「影視級」圖形品質僅取得了 27fps 的平均幀率,啟用 DLSS 畫格生成也只有 48fps,換到「超高」與「高」圖形品質則分別獲得 53fps、81fps 的表現;另一個吃效能的作品則是《刺客教條:暗影者》,在畫格生成啟用前跑出 37fps,將畫格生成模式設為效能,則一舉提升到可以順玩的 62fps。

CAPCOM 的《魔物獵人荒野》在「極高」圖形品質下將遭遇 VRAM 不足、導致遊戲不穩定的情形,因此這邊使用「高」圖形品質來測試,DLSS 畫格生成啟用前後分別為 54.51fps 及 92.08fps 的平均幀率,提升幅度為 68.9%,是所有測試遊戲中最高。測試結果看下來,能夠感受到本文主角和 RTX 5070 筆電的差距,雖然兩者的幀率數字算是相近的,但前者是 1920 x 1200,後者則是 2560 x 1600 的解析度 不過,在啟用畫格生成後,上述 10 款主流遊戲有 9 款均能交出 60fps 以上的平均幀率,還是具備不錯的流暢度。

待機時硬體溫度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待機時機身溫度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散熱效能測試方面,JB 同樣使用 CINEBENCH R20 和 FurMark 兩款燒機軟體進行測試,在待機時透過 HWMonitor 監控軟體觀察到 CPU 溫度為 50 度、最高為 71 度,GPU 溫度為 43 度、最高 50 度,此時透過 FLIR 熱感應相機量測機身溫度,可以發現在待機的狀態下筆電平均溫度為 30.4 度,當下最熱處達到 36.9 度,位置在尾端散熱孔附近,次高處則出現在鍵盤中央的導管,為 33.9 度,至於兩側掌托處皆不到 30 度。

測試時硬體溫度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測試時機身溫度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全轉模式風扇噪音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在同時運行 FurMark GPU 壓力測試與 CINEBENCH R20 的 CPU 渲染 20 分鐘,ASUS V16 (V3607) 的 CPU 溫度上升至 75 度、最高達 81 度,經過五輪測試後 CINEBENCH R20 跑出 1971 分,相比正常測試時約有 56.64% 的降幅,算是近期測試機種中最大者;至於 GPU 溫度同步增加至 72 度、最高則達 74 度

而根據 FLIR 熱感應相機的圖像顯示,測試時筆電機身平均溫度為 34.4 度,最高溫的地方同樣是筆電尾端,達到 48.6 度,溫度次高處同樣是筆電中央,有 40.4 度,至於玩家常用的 WASD 鍵由於在風扇正上方,則是舒爽的 35.9 度,掌托溫度則沒有明顯的增幅。是說在燒機測試的同時透過分貝計測量「全轉」風扇模式的運轉噪音為 61dB,玩遊戲時或許就需要出動降噪耳機了。

測試總結 ▌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最後就來簡單點評一下 ASUS V16 (V3607) 吧!外觀部分,其在 16 吋機身實現了不錯的輕量化設計,同時電競元素則明顯收斂,比起 TUF Gaming 系列更適合追求低調的玩家,不過,上蓋明顯的塑膠感、以及容易沾指紋多少降低了整體質感;相較之下,C 件的「渦輪藍」背光鍵盤與透明 WASD 鍵就相當吸睛,加大的觸控板搭配上 ASUS 智慧手勢,使用起來也是十分順暢。I/O 部分僅配置一組 USB-C、且它還缺乏 Thunderbolt4 支援,也是 ASUS V16 (V3607) 較為可惜的地方。

顯示螢幕受入門定位限制,僅採用了 45% NTSC 低色域面板,這也是 ASUS V16 (V3607) 最明顯的短板,不過正因如此才能將價格控制在 4 萬元內,屬於取捨之下的結果,入手前需衡量一下自己的需求 順帶一提,華碩也有推出規格接近、貴個 1 千元左右的 TUF Gaming F16,該機的螢幕就稍微好一點,有 165Hz 更新率和 72% NTSC 色域,但外型上就是傳統的電競風格了...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硬體方面,Intel Core 5 210H 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的新組合,在 FHD+ (1920 x 1200) 解析度下啟用 DLSS 畫格生成功能,實測下大多數遊戲皆能交出 60fps 以上的流暢表現,只有少部分則需適度降低圖形品質,是說這張顯卡與 RTX 5070 同樣配備 8GB VRAM,對某些較吃記憶體的新作來說,可能會遇到資源不足而無法順利運行的情況,但過去在 1600p 因為 8GB VRAM 無法遊玩的《毀滅戰士:黑暗世代》,ASUS V16 (V3607) 卻能順利運行。此外,在混合輸出下近 9 個小時的電池續航力,也讓它在攜帶外出工作更加安心。

至於 Intel Core 5 210H 這顆處理器,多核心效能相較於定位純電競、創作者導向的機種,是吃力了些,處理 3D 或影片渲染等高負載任務時會稍嫌不足。ASUS V16 (V3607) 在記憶體和 SSD 的規格開得非常基本,擴充性也不如一般電競筆電,而根據實測結果,我會建議多裝一條記憶體以提升傳輸頻寬,至於 SSD 的讀寫表現,在四萬有找的價位帶中表現還不錯。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藉「輕電競」的定位進軍主流電競筆電市場的 ASUS V16 (V3607),開出 38,999 元的親民價格為玩家提供 RTX 5060 獨立顯示卡與 DLSS 4 效能,雖然該機在部分硬體規格、設計上有所妥協,但確實對預算有限、又希望擁有擁有較低調外型與便攜性的玩家是個值得納入考量的選擇,但如果更重視顯示品質,建議還是多準備些銀彈、找尋能滿足你的高色域面板了。


▌小惡魔福利社 Part.1 ▌

MD:瑋庭,更多福利照請留言解鎖~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ASUS V16 (V3607) 測試報告|不到四萬就有 RTX 5060,「輕電競筆電」值得嗎?
2025-07-08 10:00 發佈
輕電競筆電真值得,看福利社更值得
回文看福利
外型優雅,值得一看再看!
感謝分享&介紹,ASUS V16 (V3607) 就是讚
😍😍😍
感覺值得~
  • 5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