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體驗3D環繞音效的SONY HT-CT350家庭劇院組

BRAVIA NX800 LED螢幕的組裝非常簡單,先將底座放置於電視所想要擺設的位置之後,鎖上附有四個螺絲的鐵製座架,再來就是抬起洋蔥一個人抬,稍感些微吃力的LED電視螢幕主體,在螢幕主體背後有片插座,直接插入鐵製座架之後鎖上四顆螺絲,這檯造型美觀的LED電視,就已經迅速的組裝完成。




而Sony HT-CT350單件式家庭劇院組的組裝更是快速輕鬆,主體單件式的長條型喇叭,附有與BRAVIA NX800 LED電視相容的組裝附件,可以加高電視螢幕與底座之間的高度,然後將主體單件式長條型喇叭,直接裝置在電視螢幕的正下方,看起來就像是電視螢幕本身喇叭延伸設計的一部分。(電視本身也有內建喇叭,位於螢幕的後方,當然聲音效果僅是提供基本的發聲需求)

再來就是重低音與主體喇叭之間的線路連接,這部份更是容易。喇叭連結線提供了三色「防呆設計」,消費者只要依照「紅、綠、白」三色顯示直接插上主體喇叭與重低音連結即可。紅、綠、白在此分別代表右聲道(含右後環繞)、中置聲道、左聲道(含左後聲道)。






電視螢幕、單件式家庭劇院兩大主體完成後,接著就是連接藍光高畫質BD播放器。今天所使用的藍光BD測試播放器型號為Sony BDP-S370,這三件硬體之間的連接僅需要兩條HDMI線材即可搞定,一條由藍光BD播放機接出至Sony HT-CT350家庭劇院組(重低音即為喇叭主機),另一條再由重低音主機輸出至BRAVIA NX800 LED螢幕,這樣就可以開始準備欣賞今天幾部洋蔥自己所準備的藍光BD。



關於影像介紹
首先,當然是先要調整最基本的畫面背光、亮度、對比、色彩與色調,NX8 LED螢幕的背光表現頗為優異,以現場的室內適度明亮觀賞環境來調整,並不需要將電視背光的高度調到過度。而影像亮度則是關係著黑色區塊表現的深沈感,這部份通常藉由影像調整測試片如「HIFI CAST」或「Digital Video Essentials」來依據調整黑色與灰階的級數。過高的亮度設定,通常會造成黑色區域的濃度不足,間接影響到畫面的對比感,然而亮度過低設定,又會形成陰影影像區域的灰階細節流失,相對於色彩與色調的些微偏差容許度,洋蔥會建議亮度的調整列為首要程序之一。

NX8 LED螢幕的色彩與色調表現,其原廠設定就已經和調整結果相差不遠,基本上只要開啟電視播放影片,呈現出來的色彩與色調非常的討喜。以洋蔥所設定的「中色溫」為基礎,「色彩」調整經過藍色濾色片的肉眼調節,真的需要修訂到的調節係數還真的無需太多,尤其是「色調」這部份,洋蔥根本無需更動到。



洋蔥第一部檢視影像呈現效果的,即為擁有六段IMAX影像片段的「黑暗騎士」。

BD版本「黑暗騎士」的開場眾小丑搶劫銀行段落,就是一段檢視影像細膩度的優質展示片段,檢視每個「小丑」面具上的細微假髮線條,細膩的程度完全和其他以35釐米所拍攝的片段完全不同,不僅影像的厚實綿密感極佳,豐富色彩層次所營造出的立體感同樣的非常鮮明。

而另一段洋蔥所檢視的段落,則是對顯示器材對比顯示能力頗為嚴峻的後段「劫囚車」IMAX片段,過去洋蔥曾經在其他類型顯示器中觀看相同片段,雖然IMAX底片本身的影像解析度與色階表現非常優異,但是這段夜間劫囚車的夜間場景影像,於NX8 LED螢幕上呈現時,充分將拍攝場地芝加哥城市燈火通明的明亮夜色質感展露無疑,光是看到城市建築物地平線後,由底部對比亮色夜空漸層至高空的深黑,夜景的透徹清晰感著實少見。



關於音效介紹
單件式喇叭所要負擔的考驗條件其實頗為嚴苛,前方一個等同於5.1聲道喇叭裡的中置聲道位置,就必須虛擬營造出左、右、後左、後右等基本的四個方位聲效,中置聲道的角色說話聲效以及重低音,以這兩個聲道的效果最容易表現,因為傳統環繞音效中的5加1喇叭,就外型而言,就是縮減至「一個中置、一個重低音」。

老實講,要一顆喇叭「模擬」出四顆真實喇叭所形成的環繞音場,再怎麼逼真,目前的科技應該也不容易能夠做到「以一打四」的完全制霸,但是對於需要屈就於裝潢空間,或不想花太多精力在擺設與調節傳統5.1聲喇叭的消費者來說,單件式家庭劇院組,可以是另一種考量選擇。

洋蔥過去知道有這類「前置式」單件家庭劇院組喇叭的相關產品,但這次的Sony HT-CT350則是第一次體驗一顆「橫向長條型」的喇叭,可以如何模擬出類似5.1聲道的包圍效果?



在前面觀看「黑暗騎士」重點片段影像檢視時,就對於感覺起來頗為「奇妙」的環繞動態演出聲效感到有趣。因為這個長條形的「中置」單件環繞喇叭,光看外型就可知道至少可以製造出,與電視螢幕相同寬度的左、右前方環繞定位,但是能夠利用SONY所宣稱的「S-Force Pro Front Surround」(前置環繞效果),虛擬出相當接近5.1聲道的後方音場感覺,雖然沒有後置喇叭直接發聲的那種紮實感,但的確有那種後方環繞的奇特包圍感。

洋蔥以音效喇叭環繞測試片來播放傳統5.1聲道所檢測用的「粉紅噪音」,來聽看看一顆中置喇叭如何「虛擬」出動態聲效與環繞包圍?

在聆聽聲效所提供的分別喇叭位置定位檢測,中置聲道與左、右兩聲道的確是比較明確的,然而左、右聲道的橫向寬敞度,比較難以和獨立喇叭的橫向距離寬度相提並論,但搭配主要的40吋NX8 LED螢幕,與其影像呈現的寬度,是頗為搭襯的,但如果想要呈現橫向更為寬廣、分離更更遠一些的聲音橫向動態與定位,這對於HT-CT350單件式喇叭來說,還是稍微屈就於實體喇叭的配置限制關係。

至於後方環繞音場的「虛擬」效果,這其實也是一個蠻有意思的聆聽經驗。洋蔥所在的試音空間,所坐的「皇帝位」沙發後方,是一片寬廣的空間,並非一般家居客廳視聽環境,所常會碰到的沙發貼壁問題。所以,這個後方環繞音場的「虛擬」形成方式,並非洋蔥原本所想像的,利用座位後方牆壁的反射方式來形成的,而後方音場的「粉紅噪音」聲響,的確會出現在沒有實體喇叭存在的左邊九點與十點之間方位,與右邊的三點與兩點之間方位。




在讓洋蔥先清楚的瞭解,這支HT-CT350單件式喇叭可以「虛擬」到的環繞包圍效果程度之後,便放進另一部藍光BD電影「蜘蛛人2」,來檢視一下過去已經習慣的優異聲效展示片段,馬上快速找出的段落,當然就是八爪博士首次展示氚元素核融合片段。

當機台四個點所接連發射出來的雷射光束聚焦時,每一道光束所產生的低音聲效結實感與魄力級數,有「接近」獨立環繞5.1聲道的效果,然而低頻的撼動力,產生出符合重低音本身的個尺寸與規格,音質的密度與厚實感,從重低音的尺寸與光一支前置型環繞喇叭來說,已經比預期被洋蔥「看輕」的想法來的威武許多。同時那種獨特的環繞包圍感,其包覆的音場雖然不是洋蔥能於一般傳統5.1喇叭環繞音場所感受到的「那麼360度的圓」(因為後方的包覆連續性還是有其極限),但是已經把傳統環繞音場包到「腦袋後面」的範圍,達到差不多在「頭頂與耳朵附近」的區域裡了。




後記
洋蔥是比較傳統的劇院環繞影音愛好者,對於「單件式環繞劇院」效果,一直有著相當程度的好奇,而HT-CT350家庭劇院組,它儘管不是萬能且可以完全取代固有傳統式5.1聲道配置喇叭(否則Sony自己也無須再出品5.1聲道環繞家庭劇院),但它可以是取代不喜歡自己DIY過於麻煩裝配的5.1喇叭系統,或者是第二套比較簡化又可輕鬆享受劇院效果的家庭劇院硬體。

既使洋蔥自己主觀的想像,不太有機會用這套系統來當成自己的主要家庭劇院器材,卻已經在考慮為家裡的臥室視聽環境,增購這組方便使用的「單件式家庭劇院」,因為洋蔥無需疑神疑鬼的覺得,擺兩支實體後環繞喇叭在枕頭附近,磁場會干擾洋蔥的夜間睡眠品質。

然而這組HT-CT350單件式環繞劇院組合,除了環繞音場效能極盡所能的提供符合消費者對於家庭劇院環繞效果的需求之外,產品設計的重點之一,就是能夠提供不管是在裝潢「擺設」上,或者是「設定」上的簡約與方便。

以傳統5.1或7.1以上的環繞聲道喇叭設計來說,後方環繞音場的喇叭線配置,既使是對發燒級玩家來說,在佈線配置與外觀美奐之間的取捨,就是一件頗不容易的工程,如果要做到與家庭生活空間完全融入的地步,多半都是在新居裝潢時,就得事先考慮到家庭劇院的喇叭配置而預留管線規劃。否則不管是後方音場配置了幾顆喇叭,光是從前方觀賞位置牽線到後方,之後要如何隱藏那些線材?相信許多喜愛家庭劇院環繞聲效的朋友,都一定走過這些辛苦DIY的過程。

而HT-CT350單件式環繞劇院組合這類產品,在擺設上的確能夠很快的就定位完成,同時也符合現時數位影音潮流規格,使用一條HDMI線材就可以與播放器及顯示器連接完成,再加上Sony自家的「BRAVIA Sync 進階影音同步操控」系統,既使器材有顯示器電視、藍光播放機以及這組單件式環繞劇院組合等三大組合,只需要一支遙控器,就可以「一鍵播放」,一個按鍵操控,即可同時開啟電視、播放機以及劇院組合等電源,同時播放高畫質藍光光碟。

至於還有其他視聽硬體設備的朋友,例如洋蔥自己偶爾還是會玩玩遊戲的PS3主機,這台HT-CT350單件式環繞組合融合於重低音的主機,也提供HDMI「三進一出」的規格,既使除了家庭遊樂器主機之外,再加上一般也會使用的「MOD」主機,只少就可以一次提供三種不同訊源的高畫質娛樂系統,提供全方位的環繞音效娛樂。(如果還是對「同軸」與「光纖」難以忘情,這台也依舊提供兩個光纖、一個同軸輸入)

最後要提到的是,不少影音娛樂同好,腳步快的大都已經在三、四年前購入PS3主機來觀賞高畫質藍光影音光碟產品。而今年由於「阿凡達」3D電影的賣座,加速了家庭影音周邊硬體對於支援「3D」相關影音器材與線材的更新,而Sony已經在目前所推出的系列產品中,包括洋蔥這次所介紹顯示器與這組HT-CT350家庭劇院,均支援最新的「Blu-Ray 3D」娛樂系統。









文章分享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