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誠 品 文 青 談 台 中 軟 體 園 區



這些年走在台北街頭,應該不難發現一些年輕人… 手工粗框眼鏡、UNIQLO or MUJI襯衫(第一個扣子通常都扣上)、背著Kanken或任何牌子的豬鼻後背包、拿著相機(單眼或LOMO)、窄到鳥仔腿顯露無遺的褲子…他們總有著些矛盾的害羞;希望被認出來,但又不希望自己被輕易定義,或許人生這麼複雜,怎麼可以被輕易界定呢?

總之你叫他們「文青」,他們會暗爽,接著啜飲一口手上的咖啡,帶著好似嚐過人生百態的苦笑,用著有點憂鬱的文青態度對你說:「我不是文青。」總歸一句,身為「文青」就不能跟大眾同道,他們喜歡歐洲電影勝過好萊塢商業片,但講的片名不外乎猜火車、發條橘子那幾部、崇尚 ____ 生活(空格請填任何歐洲國家)、把顯而易見的道理講得很複雜,例如:悲傷最大的益處在於使人有所學習…¸在Facebook上就更好觀察到了,總之發文原則就是要緬懷過去又不特別點出細節,加上不用白不用的標點符號,例:那些年,才是,青春,當時的天空,是如此的,蔚藍似海。至於談任何創作的秘訣都是好像談了很多東西,但要隔靴搔癢的不講到重點,最重要的是書名、電影名、歌名,反正講了不一定對方有看過,還有不能愛翻拍成電影的小說,因為那太「商業」了。「商業」這個詞在文青看來,缺少了他們想要的獨特性…

這是台北誠品前的「文青」素描…


這樣子追求獨特的一群人,這樣的「文青」在台灣,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又是好還是壞呢?其實如果將「文青」,解釋成「喜愛文化產業」的一群人,而現在這群體被廣泛討論,也就代表了這個群體已不再是「小眾」,反倒成為一股現代社會中極強的消費力量,一個文化符號。當一個社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討論文化議題、甚至成為這個群體的一份子,應該也算是一番美事吧! 而且「文青」現象和引起的廣大迴響,對於整體相關產業的推動,個人覺得是利多的。


▲ 眾文青的女神-陳綺貞、Tizzy Bac與文創展商品

回顧過去,大多數學生懷抱醫學或是法律夢,到後期電機系開始大熱門,而「漢操」較好的同學會想打棒籃球。但藝術和創意這塊領域,一直以來都屬於「少數人」的才華、班上的壁花男女孩,但在Andy Warhol說過:「每個人都會出名十五分鐘。」後的多元社會之下,「文創」這詞已然成為當代顯學,搞創意也能有出頭的一天。

但在文創產業遍地開花的狀態下,專屬的產業鏈卻還沒形成,也就是說如果我想加入文創的行列,我不知道該從何入門,也不知道該往哪走,只能憑藉自身僅有的創意逆風前行。而想要為創意增值、增加商機,就得尋找一些市場沒有的新組合,假如我設計了一台玩具車,跟一台能用手機App遙控的玩具車,哪台你覺得會賣得比較好?如果我是個缺乏人脈的創業者,想找這類的科技人才,那就只能大海撈針了。

這些都是台灣業者目前實際遇到的難題,假如我是文化創意創業者,可能會因為策略錯誤,導致資金流失,資金不足就無法擴大規模,更別說讓產品走出台灣。而如果換作投資方,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也得憑運氣,因為沒有任何類似評價或紀錄等等可參考的資訊。因此,文創產業的輔導是迫切的。

另外,幾個關於文創的熱門點,像是松山菸廠翻身熱門文創基地,又或者「影音」見長的華山藝文園區…都在北部,除了文創發展頗集中於台北區域外,產業的經濟力似乎仍有限,因為現有文創據點,帶來了人潮、觀光,但只能算是「景點」而已,上述提到有關整體產業的推動、經濟力量,應該要更多。

因此,相對於源源不絕的台灣創意創業者,其實還需要些什麼…還有些課題值得深思…。台灣文創產業目前面臨的困境,讓人聯想到每當產業轉型之際,政府都會適時出現加以整合並進行產學輔導。例如新竹科學園區,成功造就了科技產業的榮景,但是對於以文化買賣為主的文創產業,似乎不僅是有場地與辦公室就可建構的…對台灣「軟實力」產業就略有研究的筆者,最近透過管道收到了台中軟體園區的開發資料,在其中對於園區規劃的一些細節裡,看到了或許能為上述問題解套的曙光…


▲ 整體規劃的文創數位3D示範基地

台中軟體園區為落實培育目標產業之任務,特別籌建一示範專區:「文創、數位、3 D 示範基地」,此核心建設,是台灣產業專區創舉,以硬、軟體、輔導並重,提出要點有三項:「文創觀光」、「產業輔導」、「專業匯流」,「打破僅為辦公室場地提供之形式,並重硬軟體,提供專業輔導與整體價值鏈整合」,內容包括(以下資料部分節錄園區說明資料):


▲ 綠地+綠建築,自然與科技的美妙協奏曲

「產業輔導」:政府相關單位投入產業輔導,落實產業輔導機制建構,提供產業實務需求下的各項輔導與資源,讓商家營運風險降低、專業能力提升,培育實質產業力。


▲ 促進商機媒合的互動區

「專業匯流」:結合民間重要單位共同籌辦,產業專業展覽、銷售、研討會、論壇、競賽、國際交流等活動舉行,充分的貨源、資訊,另外,整體學習藍圖、職能訓練、人才資料庫等,亦都將於此落實,成為中部地區唯一的產業活動暨專業採購交易。


▲ 未來繁榮指日可待

「文創觀光」:讓文創業者,能有專業展演空間,將全台灣代表性文創商品廠商聚集此,再結合緊鄰的菸草文創主題公園,創造全台灣規模最大的文創展售園區。因此,將具觀光價值,並藉由業務展演以及人潮之連結,產業廠商方能獲得充足的業務機會,在財務穩定的前提下,廠商自然能穩定發展。

另外,還有創業育成 (Incubator)規劃、創投媒介(Venture capital)等計畫。而對於空間規劃方面,除了辦公室規劃外,也涵蓋了商場設置、餐飲服務,也有因配應創意動腦人士放鬆需求,所劃出的健身房、游泳池的休閒中心,無論是在園區內辦公或者是觀光的民眾,都能滿足健康與於娛樂。

其他諸如…建築綠思維,外觀也頗具現代感與令人吸睛注目。


▲ 期待廣場上的活動早日到來

此外,我認為很有前瞻性的是 「3D列印」整合進園區中,個人覺得文創適時運用3D列印技術,只要有設計圖稿,便可直接「印」出樣品,評估創意的可行性,如此也印出了「未來性」,難怪許多人說3D列印,會引起製造革命…

上述中軟的整合特色,先前台灣似乎還沒出現過類似的案例,如此將辦公室的生產研發力,與大眾互動的實體商場結合,兩者相輔相成,先前提到的問題似乎都能找到些解答。開發單位相關資料也提及下階段任務與目標的觀點,「國際延伸」 與 「向下紮根」將是未來的主要思維。而且,為延伸輔導效益與範疇,還有「創新夢想的互動平台」將建構,並與前述實體園區之輔導機制結合,相輔相成,達成真正全方位輔導的目標。因為,如能將虛實場域、軟硬資源,相互整合,效益應該倍增。


▲ 基地鳥瞰模擬圖

欣見台灣文化創意的發展,文青們加油,您是股重要力量,不只誠品、不只台北、台中、高雄…,希望文創的種子到處蔓延每個角落,對於中軟這樣的創新規劃,帶起這波文創風潮,讓我迫不及待想看到未來的發展,大夥拭目以待吧!



延伸閱讀與諮詢:http://www.ideasoft3d.net/
文章分享
複製連結